浅析是枝裕和《幻之光》的主题思想
2019-03-28刘扬帆
刘扬帆
【摘 要】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是日本“新电影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凭借着爱情片《幻之光》屡获日本国内和国际级重量大奖。影片在审美感受上既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又在镜头语言上与人物保持一种“疏离感”。力求对主题真实感的执着追求,在影片中的镜头语言、叙事节奏以及声音的运用上都得到了体现。
【关键词】是枝裕和;《幻之光》;疏离感;主题思想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4-0117-01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是日本“新电影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有着自己别具一格的人格化美学特征。是枝裕和在1995年拍摄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幻之光》前,在电视台工作拍了十年的纪录片,这深深影响着是枝裕和对于真实感的执着追求,他的故事片往往取材于真实的事件,有着强烈的纪实性美学风格,影片《幻之光》虽然改编自同名小说,灵感却是来自于其早期纪录片《但是……在这个扔弃福祉的时代》,真实事件中官员遗孀的孤独无助、无所适从与原著中由美子对于过往伤痛无法释怀有着交集,为创作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在影片内容上,是枝裕和关注底层普通家庭的境况,刻画了一个普通家庭中的妇女;在审美感受上既深入到由美子脆弱的内心深处,又在镜头语言上与由美子保持一种“疏离感”,这种人物情感上的变化,现实生活与理想的反差形成了矛盾之美。是枝裕和电影关注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心理都是取材于这些生活的琐碎和真实情感。是枝裕和反复强调侯孝贤对他的影响。但与侯孝贤不同的是,此片具有一种运动中的“静默”和绝对反戏剧化后的纯粹声画张力。
一、镜头语言表现主题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固定长镜头叙事,这与导演之前从事纪录片拍摄,对真实感的执着追求是密切相关的。他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较为狭窄与压抑的空间中采取镜头与人物保持相对的距离,营造观众与人物间的“疏离感”,运用固定长镜头来切断人物与观众间直观的情感交流,在客观上引领观众得到情感的自我升华与体味。全片大量使用中远景的固定长镜头,表现出女主人公压抑、迷茫、无助的心理状态,在影片结尾处,导演运用了一个长达两分多钟的固定长镜头,通过女主人公由美子的视角目睹一场完整的丧礼,这个距离被摄人物较远的长镜头,所表现的人物摒弃了传统丧礼的哭闹形式,非职业化的演员真实地表现内心的忧郁情感,融入环境与人物的内心。在丧礼上自然真情流露与表现更能体现出丧礼的肃穆与庄重感,通过由美子的眼睛带给观众,让观众产生一种仪式感,从中领悟出对生死间的体味与感悟。镜头语言平静而又朴实、沉静而内敛,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
二、节奏把控突出主题
《幻之光》这部影片台词极少,导演在简化叙事、控制制作成本的理念下,对光线的使用也为主题增色颇多,在场景上选择一些光的变化明显、象征意味极其强烈且便于掌控影片节奏的场景,如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隧道中、阳台上、楼梯里,由于是枝裕和力求真实感,对于光的运用更倾向于自然光的变化,而非利用人工打光的形式,在镜头画面中,所呈现的光线强度不足,甚至是人为曝光不足或是逆光拍摄,目的是营造昏暗的环境氛围,以此来诠释“幻之光”这一主题。
女主人公由美子至亲之人无故离自己而去(非正常原因),让自己心里蒙上阴影,电影始终保持着内斂含蓄的镜头语言,生与死的质问在导演手中拿捏得很有分寸。形式之美都和内里情感彼此成全,开头奶奶走失的梦和结尾长长的送葬队伍营造出了关于死亡的神秘感。影片整体节奏缓慢,如同凝视般的长镜头构建出了静谧的意味。
三、声音契合主题意境
影片的配乐引人入胜,给予观众强烈的视听冲击与代入感,片中两个小孩外出玩耍场景的那段音乐让人印象深刻。影片开头出现的第一个声音是自行车铃声,它和郁夫的自行车一样是影片叙事和整体结构中重要的道具和线索。铃声、旧钥匙的铃铛声,乃至最后送葬队伍的铃声,这种识别度极高的声音反复在片中出现,贯穿影片始终,如少年时的郁夫骑在自行车上,成年的他骑着自行车上班,和由美子一起油漆自行车……郁夫死后,由美子听到自行车铃声,便会忆起郁夫和祖母。同时伴随的是噪声般的背景音——大海的波涛声、暴风雨的声音……在这些声音的强烈对比下,铃声就像有了魔力,影片结尾处,由美子的新丈夫给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并且教他骑车,再次响起的铃声,像一种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同时带着诱惑和危险。
四、结语
《幻之光》作为是枝裕和的第一部作品,是他对电影理念的探索,也是其自身风格形成的奠基。影片运用影像叙事,大量使用固定长镜头,在镜头语言上与人物保持一种“疏离感”,营造出静谧之感,使观众融入其中去领悟内涵。是枝裕和被誉为“同辈人中思想最严肃的导演”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唐纳德·里奇.《幻之光》:只表现必要存在的事物[J].世界电影,2017.
[2]王季平.阴翳之光——日本电影导演是枝裕和介绍[J].影剧新作,2016.
[3]赵宏涛.是枝裕和电影的美学风格[J].电影文学,2017.
[4]龚金浪.感受悲伤的重量——电影《幻之光》赏析[J].戏剧之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