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面塑艺术在偶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2019-03-28肖舒琪

戏剧之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

肖舒琪

【摘 要】面塑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早期以祭祀器具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其悠久的历史和多样化的主题,反映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文化,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的今天,中国动画的发展有必要再次从本体出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动画作品。本文分析了面塑艺术独特的造型特点,并就这些特点与木偶动画角色设计相结合产生的艺术价值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国传统面塑;传统艺术;偶片动画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3-0087-03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自古便提出“民以食为天”的思想观念,面塑做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祭祀性的食品,更与造型艺术结合、发展,进而成为了一种装饰性物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面塑艺术也逐渐被应用于偶动画的制作中,既增加了偶动画材料应用的丰富性,又扩展了偶动画的艺术表现力和美学广度,更为我国偶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景。

“偶动画是在借鉴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动画片样式,它是多种艺术门类和创作手法的复合载体,也是一种区别于二位手绘动画和三维电脑动画的动画艺术形式”[1]。偶动画的种类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木偶动画、折偶动画等,是“以逐格拍摄、连续播放的手段呈现各种材质物形的运动变化,并且融入了编导、美术、摄影等技术手段。简言之即以各种实物作为角色进行叙事”[2],通过用定格动画的方式拍摄、记录木偶的动作而形成的,这和通常意义上的动画片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制作形式上,它是以立體偶拍摄形成的动画影片,是定格动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材质选择上,是以黏土为创作媒介,以木偶、橡胶、陶土和瓷泥等混合材料制成,材质广泛多样化。偶动画具有可触摸性,和三维立体造型性。其中由陈波儿指导的我国第一部偶动画片《皇帝梦》中,便是采用了傀儡戏的夸张的制作手法,通过首领、皇帝等人的角色造型,描述了一个以武器换取皇权的帝王梦。这部动画片取得了巨大成功,为我国动画片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个角色的造型,需以素材的收集,加以提炼物化来进行表现。中国木偶动画通过借鉴面塑中的意向化、程式化的表现手法,更有益于动画的设计与传播。

一、面塑艺术及其艺术特点

面塑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艺术形式,已经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保护。“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历史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3],而作为一种传统性的手工艺品,它不仅“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3]。由于地区、民俗不同,大多呈现的面塑造型特征也不同,“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3]。我国北方很多地区都是面塑的发源地,山西是面塑大省。在山西,面塑又被称为: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样式夸张大胆、朴实简练、生动形象,是节日中婚嫁、祝寿、丧葬、装饰、乔迁等诸多民俗风情、祭祀或年节喜庆日活动的信物或标志,也是一种极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文化,兼顾着精神审美和实用功能的统一。

与其他传统艺术不同的是,面塑本身的目的就带有着功利性及其自身的3D立体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期面塑分为提线式面塑和迁举式面塑,造型大多是以圆形为主,质感饱满圆润,造型夸张大胆,朴实简练,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从面塑造型方面来看,可划分为圆形、立体形和仿生形三种。早期面塑受其他民间艺术的影响,注重围绕情节主题去刻画人物的神情、姿态,从而塑造出一个符合民间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从面塑使用价值方面来看,可以分为可食用型面塑和收藏型面塑。实用型面塑取自于食材,里面含有食物本身的颜色和一些可食用色素,而收藏型面塑中则含有添加剂、蜡油和颜料(其中包括国画颜料和一般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花色绚丽,手法细腻,制作精巧。同时也具有就地取材、物美价廉的特点,这是促进面塑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凡造型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是人们情感的寄托,也是中国文化、哲学、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山西面塑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素材更多的是取自当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喜欢用自然界最真实的表象来谐音、寓意。在每一个面塑背后,也都蕴涵着不同的艺术情节,例如:晋北花馍,有些用来供奉神灵,祈求上苍的保护;有些拿到庙会赶集去售卖;有的用在了一些礼仪、时岁中,用来馈赠亲朋好友。即使在馈赠这一方面,面塑也有着很大学问:祝愿早生贵子的“鱼戏莲”是对生殖器官的崇拜;使用五行色:赤、青、黄、黑、白制作的面塑,是美、是吉祥的象征。

正因为面塑有这样一些特点,使得其在历史的发展的过程中,和新兴的动画艺术产生了交合点。

二、传统面塑艺术在偶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一部动画的角色造型设计体现着它自身的观赏性和消费价值,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作品的成功与否”[3]。偶动画的造型多样化,制作材料广泛,对人物设计没有固定的造型要求,多数情况下会以影片剧情为前提,通过不同的材质来赋予不同性格的人物造型特点,具有高度的程式化特征。“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工艺和质朴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是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的,所以工艺品之美具有亲切温润之美”[3],如果能够和以形体块面的结构处理的,具有可观、可触特点的三维立体结构面塑相结合,借鉴其外观形体造型,一定会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动画片《神笔马良》是我国偶动画片的艺术巅峰,简述了自幼家境贫寒,又热爱读书作画的马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获得神笔并帮助穷人,与贪官斗智斗勇的故事。剧情诙谐幽默,剧中主人公马良头戴草帽,衣着朴实,住着破旧的茅草屋,与县官、师爷等人物造型形成鲜明对比。其次,那些被马良帮助的劳苦百姓们,无一不是忠厚斯文,刚正不阿,又或者娇小可怜,楚楚动人的形象,从而歌颂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思想感情。木偶的造型不仅表现人物外在,也体现了人物的内心特点,马良天庭饱满,面颊微红,县官面部狰狞,表情夸张,强烈的对比突显出了马良的正义和县官的阴险狡诈。

面塑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朵绚烂的奇葩,“蕴含着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其中承载的文化特征,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3]。动画色调是基于动画中的色彩搭配中的角色和场景颜色的总和,与动画片的故事、主题、风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情感最直接有效的表现手法。电影《僵尸新娘》中,有“鬼才”之称的美国电影导演蒂姆·波顿通过灰、蓝、黑三色,搭配出了一部灰冷、阴暗的哥特式电影。上界世界的人们面色惨白,仿佛没有意识躯壳,而下界的僵尸世界却是充满温暖。女主人公艾米莉造型设计更是前卫大胆,一头雾鬓风鬟的蓝发,纤细的身形搭配上她幽蓝色皮肤和鲜红的嘴唇,别有一番幽美,成功地勾勒出了一个命运悲惨但却敢于与命运作斗争的勇敢的人物形象。整部電影以灰黑色调为主,通过人类世界的灰暗、阴森和死人世界的色彩艳丽形成鲜明对比:上界世界黑暗混乱、死气沉沉,人们的内心冷酷、阴险狡诈,相反下界世界,日日歌舞升平,“人们”简单、快乐、追求安逸。这一切看似错位,却直接让观众感受到了蒂姆·波顿对现实社会的讥讽。

偶动画是由木偶戏逐渐演变而来的,历史悠久,故事题材大多取自于民间神话传说、动物、植物,或者是改编的文学巨著,人偶的造型设计贴合生活,虽然大多使用后现代的表现手法,但也保留了现实生活的最真实的一面,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作者对现实社会黑暗一面的揭露和对人性、平等的呼吁。自新中国发展以来,近10年的美术探索,也让动画领域产生许多风格、内容、题材不同的的动画片,例如1948年虞哲光导演的古代经典故事《长恨歌》,后来被编入大型纪录片《中国大观》,到五六十年代出现了带有政治讽刺意味的《鸽子》《一夜富翁》,还有根据古典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小小英雄》等等的系列作品。

面塑天生具有一定的塑造性,在制作中又遵从传统的色彩规律,使用五行色的造型搭配,偶动画与面塑的结合相得益彰,更是天合之作,这不仅可以缩短制作的日程,降低制作难度,减小开销,还可以为动画片提供大量、丰富的色彩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阶段面塑与偶动画融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传统艺术面塑几乎伴随着中国的历史发展而发展,延绵已有千年之久,渗透着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民风民俗,深入人心。由面塑制成的偶动画,亲近自然,有利于新世纪的人们更容易去接受、理解偶片动画所带来的文化内涵。我国动画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有9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成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先锋,随着世界多元化,各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大量的外国动画涌入中国,对我国国内的动画、影视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相较于美、日、韩等高度发达的动画发展国家,我国动画仍然徘徊在目标受层为“学龄前、低龄化”的儿童上。2004年,中国政府对动画产业进行了大力的投资,使得不少动画企业企图利用分钟数来获取政府的支持与补贴,从而达到企业的盈利目的,此时的动画产业出现了大量的无知名度的动画作品,动画内容缺乏想象力,角色设计缺乏生命力,不仅没有改变落后于美、日、韩三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现状,还使得我国动画的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鉴于上文的综合性探讨,面塑作为一种塑形材料,完全适用于偶动画的角色创作,中国近几年对于面塑艺术在动画领域的应用研究数不胜数,但真正能将面塑与偶动画进行实际结合应用的,却寥寥无几。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需要面临以下的几点问题:

(一)偶动画的制作难度大,对硬件设备要求高,作者的自由发挥度低。在动画的拍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一动,一拍,再一动,再一拍的拍摄模式,导致动画的制作工序繁琐,制作时间长、成本高,加上近几年数字艺术的兴起,使传统的偶动画难以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发展。

(二)内容、剧情老套,形象固定化,或是剧本缺乏依据,凭空想象。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足让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生活的品质和个人内心世界的追求,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今后的发展中,制作者可以从二者的切入点入手,借鉴面塑的制作手法和民俗特色,运用在偶动画的偶形制作方面。但也不可以一味地照搬照抄,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观点,结合现代潮流,吸收借鉴外国动画中的精髓,创作出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现代艺术的中国风偶动画。

(三)动画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还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一部动画如果不具有任何民族特色,那么它就如同一个缺少了灵魂的行尸走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挖掘出具有丰富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4],偶动画与中国传统艺术面塑的结合,不仅仅可以在造型、色彩上有所突破,还能够汲取面塑中具有的人文精髓,打造出具有中国风的偶动画。

四、对传统面塑艺术在偶动画创作中的未来展望

面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正如西方哥特式教堂中的“无彩油画”一般,其正在以它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反映着我们国家、民族的物质财富、进步程度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审美能力和创造水平。

在偶动画的发展历程中,总是伴随着对民族风格的探索,对于面塑与偶动画的结合应用,学术界的研究案例少之又少,这无疑制约了面塑艺术和偶动画艺术的融合发展。长远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偶动画制作成本的下降,商业动画的发展和国家政策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复兴,面塑艺术和偶动画艺术的融合发展将会面临着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李建强等.影视动画艺术鉴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朱剑.中国动画艺术研究[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3]张月琴.民间玩具[M].山西:西经济出版社,2009.

[4]王松江.民间美术与动漫[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罗兰湖会所
中国哲学对传统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