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军事物联网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9-03-28蓝士斌贾鹏
蓝士斌 贾鹏
摘 要:军事物联网建设对推进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升军队信息化建设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我军近年来物联网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果,但规划、标准、技术、安全、融合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坚持军事需求牵引、发展自主可控技术、贯彻军民融合战略,以加速军事物联网大规模、成体系建设发展。
关键词:军事物联网;建设;对策措施;信息化;军民融合;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9)03-0-02
0 引 言
军事物联网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涵盖战场感知、作战指挥、军事训练、后勤保障、武器装备、运输投送及智慧营区等核心军事应用的庞大物联网络体系。其根本特征是在充分分析军事应用需求的基础上,识别和感知技术设备,明确标识体系,建立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和运用机制,实现相关应用实体属性可知、动作可视、变化可控,并通过标准规范体系实现军事应用实体之间的通信、共享和协作,对于推进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升军队信息化建设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1-3]。
1 当前我军物联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军队高度重视军事物联网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行业应用,在政策规范、科技研发、人力资源、装备器材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军物联网建设在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开展了“军油工程”等示范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与“战场透明化、装备智能化、保障精确化”的军事物联网建设目标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普遍存在问题如下:
(1)顶层设计指导不够,缺乏指导全军物联网建设纲领性文件,相关建设应用“烟囱”现象较为严重;
(2)标准规范制定滞后,还未形成完备的军事物联网标准体系,相关建设在系统兼容、数据共享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3)基础研究有待加强,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相对较弱,军事物联网建设智力支撑不足,军事物联网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4)共性技术提供不足,缺乏统一的信息采集、数据交换、智能服务等物联网系统开发共性技术、基础平台、服务构件,军事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起点低、周期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5)自主设备亟需突破,没有形成自主可控、质优价廉的物联网终端设备谱系,网关等集中控制装备少之又少,高端芯片等对国外依存度较高,制约了物联网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6)安全保密亟待完善,没有构建起完善的物联网军事应用安全保障体系,节点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未得到很好解决;
(7)军民融合深度不够,物联网基础设施共建、人才共育、数据共享等还没建立起良性机制,使得军事物联网建设技术创新水平有限、军民信息衔接不够、整体建设效益较低。
2 推进军事物联网建设的对策措施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培育,全球物联网正从碎片化、孤立化应用为主的起步阶段迈入“重点聚焦、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的新阶段。必须准确把握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时代脉搏,推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加速军事物联网建设步伐,为科技兴军增添力量[4-6]。
2.1 加强顶层设计,走体系推进之路
军事物联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的不断扩大,军事物联网的技术形态、产品形式、应用模式、服务方式等也随之不断变化,只有明确建设目标,搞好顶层设计,做好发展规划,才能使军事物联网在持续经费投入下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向前演进,才能实现网络泛在、万物互联、信息互通的军事物联网美好前景。在准确把握军事物联网建设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依据军队建设发展规划,借鉴美军国防部体系结构设计方法DoDAF2.0和我军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对军事物联网建设目标、重点工程、数据流程、标准规范、作战应用、后装保障、运维管理等进行统筹规划和一体设计,避免军事物联网建设应用碎片化、随意化、功利化,设计军事物联网建设发展路线图,落实军事物联网建设执行推进施工图,以工程化方法全面推进军事物联网建设[7]。
2.2 坚持需求牵引,走平战结合之路
能打胜仗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要求,战斗力是唯一的根本标准。军事物联网建设亦要坚持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根本出发点,既可满足战时信息支援保障需求,又能满足平时部队管理信息化需要,走平战结合之路,提高建设军事效益,为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提供技术手段。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智能时代,军队必然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化是军事管理革命的重要物質基础,物联网是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要下大力气研究军事物联网标识体系,系统梳理人员、物资、装备、设施管理信息采集、传输、汇聚、分析、共享需求,科学合理界定物联网建设边界,积极推进以物资装备自动识别、智慧营区为代表的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系统建设,使部队管理、军事活动各类数据实时感知、有序流动,为实施数据管理提供基础,为优化管理流程提供依据,助推基于信息系统的资产管控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为推进以全域感知为目标的作战信息支援保障提供基础支撑,信息化战争要求必须掌握信息主导权,军事物联网建设要在提升我军联合作战信息采集、战场监视、态势感知等方面有实质性推动作用,要在丰富传感器型谱、规范传感数据采集、提升传感网络性能、强化传感信息融合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联合作战态势感知、情况聚合判断、任务评估分析、指挥谋划决策、行动跨界协同、一体联合保障等提供装备器材、网络支撑、系统平台[8]。
2.3 坚持自主创新,走安全可控之路
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和设备及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是国之重器,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繁荣和捍卫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历史充分证明,核心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坚持自主研发,才能保障安全与创新发展。得益于我国庞大的应用市场,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物联网通用架构、传感器、RFID、M2M、标识解析、工业控制等领域已取得了较高水平的成果,并拥有一批自主产权的技术产品,整体上具备了核心技术和设备自主突破、创新发展等有利条件。军事物联网相关技术、产品研发与创新必须依托国家科技体系,充分借鉴国内最优科研成果,充分利用国内最好科研平台,充分借力国内最强科研团队,在国家科技发展最高水平基础上努力推出一批军事物联网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技术产品、应用示范。标识管理方面,重点研究完善军事物联网统一标识方案,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及标准体系,研发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管理统一、服务自主的军事物联网统一标识管理和服务平台。终端谱系方面,按照覆盖全域化、设备系列化、结构微型化、功能一体化的总要求,面向军民兼容、全军融合的多感知节点的统一信息汇聚和快速网络组织等功能需求,坚持模块化、系列化、组合化等设计理念,基于开放式体系架构、硬件动态可重构、软件服务化等关键技术,研制形成体系结构合理、性能指标先进、部署快捷方便的感知终端谱系。组网技术方面,综合应用移动宽带(4G/LTE,5G等)、蜂窝窄带物联网(NB-IoT),低功耗广域网Lora,Bluetooth,WiFi,ZigBee,WAPI等组网技术,着力在自主可控、机动组网、安全保密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和应用拓展,实现多样化传输集成技术的创新发展。公共服务方面,坚持物联设施即服务、物联数据即服务的理念,研发军事物联网公共架构平台,实现智能感知、运行支撑、位置服务、综合接入、大数据分析等共性服务功能以及感知实体之间实时数据交换与共享、数据关联分析等服务功能,提高军事物联网的开发集成能力、业务处理能力、服务复用能力、资源共享能力。安全保密方面,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重点突破基于国产高强度、高可靠、高适用密码技术的军事物联网安全软硬件产品研制,提供多样化安全保密需求解决方案,支持不同密级网络的跨域安全互联、重要感知信息的加密存储与传输、安全防护策略远程配置与维护等功能,实现对军事物联网全方位的安全防护[9-10]。
2.4 坚持军民融合,走集约高效之路
军民融合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根据军事物联网的内在特征要求,其建设必须走军民融合的集约高效之路。在共建共享方面,着眼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以及国家利益拓展的现实需要,按照“创新驱动、应用牵引、有序推进、协同发展”的原则,汇聚军地力量和各方资源,科学统筹、稳步实施,在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合理布设相关物联感知终端、构建融合集成的信息传输网络、搭建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支撑平台、开发智能高效的物联网行业应用系统,建设军民兼容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形成军地互通的“即插即用”网络环境和数据支撑环境,提高关键设施运行效率,加强敏感部位安全管控措施,提升重要场所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提高重要枢纽战时保障军事行动、急时支援地方需求、平时军地共享共用的能力,促进国防战备与经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时代背景下,要主动跟进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进程,军委机关及军种部队信息化主管人员,主要依托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开展军事物联网建设管理培训,突出管理谋划能力培训和现代科技素养训练,院校和科研机构工程项目负责人及其主要团队成员,主要依托学历教育院校开展军事物联网工程技术培训,突出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培养和军事需求工程技术与方法培训,军队物联网技术研发人员,依托军队院校和地方高校优势教育资源共同培养,突出学科专业基础和工程技术训练,同时,在科研团队建设上创新制度机制大力吸收地方高素质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拘一格大量聘用国内优秀专业教师,在教学培训建设上军地合力打造覆盖全面、便捷优质的课程体系和职业教育平台,为军事物联网建设提供良好人才支撑。
3 结 语
物联网是我军网络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信息化战争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军事物联网建设只有找准痛点、精准施策,才能走开体系推进、平戰兼顾、安全可控、军民融合的集约高效之路。
参 考 文 献
[1]冯亮,朱林.中国信息化军民融合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夏文祥,蓝士斌.军事物联网建设十项重点工程[J].后勤学术,2017(2):83-86.
[3]邓铁清,王进.推进后勤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创新发展[J].后勤科技装备,2015(1):19-22.
[4]毕京京,肖冬松.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6.
[5]顾金星,苏喜生.物联网与军事后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6]马良荔,吴清怡.物联网及其军事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7]邬贺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新进展[J].物联网学报,2017(1):1-6.
[8]李志刚,周兴社.物联网软件平台及其智能化发展[J].物联网学报,2017(1):40-49.
[9]王俊,杨进佩.天地一体化网络信息体系构建设想[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6(4):59-65.
[10]李国华,陆挺.后勤网络信息体系建设构想[J].自动化指挥与计算机,2017(4):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