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事求是的光辉篇章

2019-03-28徐冀宁武荣殷皓

祖国 2019年4期
关键词:乌兰夫内蒙古地区蒙古

徐冀宁 武荣 殷皓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乌兰浩特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诞生,内蒙古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1947年5月到1948年7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内蒙古地区在农牧业经济发展、民主改革、军事斗争、民族团结、文化进步、宗教信仰自由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在各个方面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些原东蒙地区的领导人提出重新建立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以及农牧区民主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左”的偏差等。为更好地了解内蒙古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总结过去一年多的工作以实现内蒙古今后更好的发展,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1948年7月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在哈尔滨组织召开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内蒙古旗县以上干部会议(即“哈尔滨内蒙古高干会议”,下同),内蒙古地区旗县级以上干部齐聚哈尔滨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谋划未来,会议于7月2日开幕、7月30日闭幕,为期28天。在会议上,时任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书记和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的乌兰夫主持会议并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作了讲话,其中在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多以来内蒙古的各项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对未来内蒙古地区的工作作了部署,总结了过去、开辟了未来,可谓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关于乌兰夫1948年7月30日在哈尔滨内蒙古高干会议上所作的总结讲话,至今在公开出版发行的资料中没有发现完整版;目前公开出版的资料之中只有乌兰夫这次讲话(报告)的提纲,这篇提纲以“蒙古民族的发展特点与解放道路”为题分别收录于2013年出版的《乌兰夫文选》(上册)、《乌兰夫论民族工作》和《乌兰夫论牧区工作》这三本专著之中。虽然没有发现此次讲话的完整稿,但是其重要内容基本上也已经清楚了,其中有些部分也还比较详细。乌兰夫在这次会议的总结讲话中主要讲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蒙古民族发展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在总结讲话的第一部分,乌兰夫首先对蒙古民族的地位作了科学的定位和高度的评价,认为蒙古族“是中国境内一个少数民族,……七百年前开始统一,成为一个强大民族”[1]。随后乌兰夫较为详细地讲了蒙古民族三百多年以来所遭受的各种剥削压迫的历史以及这些剥削压迫对蒙古民族的发展所造成的严重损害。乌兰夫讲到:“历史上帝国主义、大汉族主义对蒙古民族统治压迫的目的,在于奴役、削弱以至消灭蒙古民族,把内蒙古变成统治者的臣属,变为帝国主义掠夺的殖民地。北洋军阀、国民党大汉族主义者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将内蒙古变成反共、反苏、反革命的基地,妄图消灭包括蒙古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2]乌兰夫还列举了各个不同时期的反动统治者对蒙古民族进行剥削压迫的各种手段,如“制造分裂、以蒙制蒙”、经济掠夺、文化同化、宗教麻痹等。

在详细阐述了蒙古民族三百多年来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之后,乌兰夫讲了在这种长期的压迫之下所形成的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民族关系状况。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乌兰夫又讲到了蒙古民族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革命任务:“目前的内蒙古,由于反对美蒋的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由于内蒙古人民民主运动的开展,把民族解放任务与适当进行民主改革的反封建的任务同时提出来了。目前的革命任务,是坚决反对美蒋及其帮凶——蒙奸的统治压迫;打倒封建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废除封建阶级的特权,进行民主改革,实行人民民主;农业地区要消灭地主阶级土地剥削制度,半农半牧区、游牧区要削弱封建剥削,发展人民经济。”[3]在最后的最后,乌兰夫还明确了当时内蒙古革命的性质:“内蒙古民族解放的任务是同全国革命任务完全一致的,是与中国革命密切联系着的,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目前内蒙古革命运动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工人、农民、牧民、知識青年为主体,并团结蒙古族人民和内蒙古其他各族人民中一切反美反蒋、赞成‘民族自治、民主改革的各阶层人士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而不是别的革命运动。”[4]这就对内蒙古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准确、明确的定位,与某些妄图将内蒙古革命引向歧途的人划清了界线。

二、内蒙古自治运动中的两条道路斗争与党的政策

在总结讲话的第二部分,乌兰夫接着第一部分最后的论述讲到了在内蒙古自治运动中两条截然对立的道路之间的斗争:“一条道路是以蒙古族封建上层为代表的对帝国主义和大汉族主义统治者妥协投降的道路。他们想摆脱其他民族的统治压迫,同时又想做本民族的统治者,在民族革命运动中惧怕人民群众起来革命,对统治者不采取坚决的革命态度,而是乞求独立、自治。……一条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蒙古族工人、农民、牧民、知识青年为主体,联合中国各革命阶级、各民族人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大汉族主义的统治压迫,彻底解放内蒙古人民的道路。”[5]紧接着乌兰夫以对比的方式阐述了各个时期反动统治者对蒙古民族的政策和中国共产党对蒙古民族的政策,最终根据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得出了强有力的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内蒙古的解放。”[6]

三、“八一五”以来几项主要工作的总结

乌兰夫总结讲话的第三部分是对抗日战争胜利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所开展的各项主要工作的总结,这一部分是此次讲话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四个部分中篇幅最大,主要涉及自治运动、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党建工作这四个方面,既讲到了优点和成绩也讲到了缺点和错误,其中土地改革和党建工作又是这一重要部分中的“重中之重”。在谈到自治运动时,乌兰夫紧接第二部分讲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人民自治运动和反动的封建上层的所谓“独立自治”、“孤立自治”之间的根本性区别:“在党的领导和各解放区的帮助下,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内蒙古民族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民主的自治政府,内蒙古人民及民主分子开始自己掌握政权。……封建上层的‘自治实际上是继续封建统治,这是与人民的自治不相容的。”[7]在谈及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时,乌兰夫对内蒙古的建军工作和解放战争战果作了阶段性总结:“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下,我们组织了一支一万多人的蒙古骑兵,这是内蒙古历史上第一支人民军队。……自去年五月自治政府成立到今年五月的一年中,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共歼敌一万余人。”[8]

土地改革是乌兰夫在这一部分的报告中所讲的一个重点问题。在讲到农村牧区的土地改革时,乌兰夫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过去一年多的工作作了总结,对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内蒙古农业区的土地改革工作作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毫不讳言地指出了内蒙古农牧业区土地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偏向和错误,如对游牧经济特殊性和游牧区群众觉悟程度的认识不清楚、在半农半牧区照搬农业区平分土地的办法、在城市民主改革的过程中照搬农村的办法、没有根据内蒙古的实际确定斗争对象、斗争喇嘛、破坏寺庙、斗争工商业资产阶级、打人杀人过多等等。针对这些错误,乌兰夫还简单地分析了原因。在指出错误并简单分析原因的同时,乌兰夫就牧业区(游牧区)、半农半牧区、农业区三个部分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一些充满实事求是精神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措施,如在半农半牧区“小地主与富农不动”、在农业区要留给大中地主与农民同等的一份土地等;而在谈到游牧区的政策时,乌兰夫更是初步提出了后来被概括为“三不两利”的科学政策:“在牧民与牧主两利的前提下,有步骤地发展畜牧业,改善牧民生活。……一般大牧主一律不斗不分。”[9]

除了土地改革之外,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也是乌兰夫在这一部分的讲话中所谈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部分,乌兰夫首先强调了要坚持共产党对内蒙古的领导,列举大量事实严正驳斥了“共产党不适合于内蒙古”、“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再组织一个党”等罔顾内蒙古革命历史与内蒙古发展实际的错误思想,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共产党是与蒙古族人民血肉相连的,是为人民所信任的。内蒙古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获得彻底解放。……在内蒙古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确定了共产党的领导,使蒙古民族的彻底解放有了保证,这是蒙古民族的伟大胜利。”[10]在强调了内蒙古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之后,乌兰夫也指出了内蒙古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新党员政治素质和觉悟偏低”、“某些党的组织基础不巩固、不健全”、“没有一定的会议”、“不会过组织生活”、“一些蒙汉干部之间存在隔阂”等等,在指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包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一些工作重点。

四、今后党的任务与党在不同地区的工作

乌兰夫总结讲话的第四部分是整个讲话中的最后一部分也是讲话中的“展望篇”,这一部分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这最后一部分,乌兰夫就党在内蒙古地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作了“十三条部署”,部署的内容涵盖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民族团结、宗教工作、锄奸剿匪、干部培训、农村工作、牧区工作、半农半牧区工作、城市工作、财经工作、疾病防治等各个方面,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内蒙古地区的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和周详的安排。在最后的最后,乌兰夫还提出了党在内蒙古地区今后的任务:“把长期处在被压迫地位的、落后的内蒙古完全解放,并从各方面把新的内蒙古建设好,这就是共产党员今后的任务。”[11]

1948年7月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在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的组织下召开的“哈尔滨内蒙古高干会议”是内蒙古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会议、同时也是内蒙古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一定程度上讲甚至可以说具有历史转折性意义;而乌兰夫“哈尔滨内蒙古高干会议总结讲话”更是内蒙古革命史中的一篇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可谓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就讲话中所体现出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来讲,乌兰夫的这篇讲话的内涵和意义甚至不亚于1949年4、5月间刘少奇所作的“天津讲话”,而前者要比后者早9—10个月的时间。通过乌兰夫在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和后来内蒙古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说这次为期28天的会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一次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举行的充满实事求是精神、遵循求真务实原则的继往开来的大会,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内蒙古地区的发展乃至全国其它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如乌兰夫在此次讲话中所初步提出的“三不两利”不仅在后来的内蒙古牧区的民主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而且在新疆、西藏等地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在此次会议之后,实事求是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原则在内蒙古的发展中成为了更加显性的存在,从哈尔滨内蒙古高干会议结束之后的1948年8月起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时为止,内蒙古自治区虽然历经各种风雨但是总体来讲是始终沿着实事求是的正确道路发展前进的。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乌兰夫.乌兰夫文选(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4、64、67、67—68、68、70、70—71、71、74、77、86.

(作者简介:[1]徐冀宁,法学硕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史和中共内蒙古地区党史;[2]武荣,法学硕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社会管理与文化教研部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學;[3]殷皓,教育学硕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民族理论教研部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与民族发展、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猜你喜欢

乌兰夫内蒙古地区蒙古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内蒙古地区选拔赛
《雲使》在蒙古
历史的丰碑 艺术的佳作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常用野生植物相关传统知识研究
蒙古香
乌兰夫:“蒙古王”单刀赴会解决一个共和国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乌兰夫基金民族文化艺术奖第五届、第六届颁奖典礼
近邻蒙古
内蒙古地区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