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土地流转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方法
2019-03-28张桂颖
张桂颖
(通化师范学院 数学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
0 引言
国内学术界对于土地流转这一农村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研究众多,已有文献从流转现状、流转特征、流转模式、存在的问题、流转影响因素、绩效等不同角度展开深入讨论[1,2],其研究成果及提出的政策建议,对推动我国土地流转进而加快城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户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其生计伴随农村土地的转入和转出必然发生较大的变化。生计是民生之本,土地流转农户的生计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户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土地流转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而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目前,学者们对土地流转农户生计的相关研究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对土地流转农户的生计现状进行分析,探索生计变化的原因,进而分析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3-5];二是分析土地流转中的特殊人群,如被动移民、失地农户、老年人等的生计资本情况[6,7];三是评价失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8,9]。已有研究对本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但是也存在如下不足:(1)从研究对象来看,已有文献较多地关注了土地流转中如老年人、失地农户、被动移民等特殊群体,不具有普遍意义;(2)从研究视角来看,已有文献关注了土地流转农户生计的状况、资本、脆弱性等的变化,但是土地流转农户生计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目前仍没有可量化的标准。基于此,本文将从保障土地流转农户可持续生计角度出发,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量化标准,运用模糊物元模型系统评价土地流转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
1 土地流转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生计指人们为谋生所需要的资产(包括物质和社会资源)、能力以及所从事的活动。可持续生计是指能够应对并在压力和打击下恢复的生计,在不损坏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在当前和未来可以保持乃至加强其能力和资产[6]。农户的生产活动、谋生能力和生计水平在土地流转以后均会受到冲击,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10],可以从风险抵抗能力、环境保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来评价土地流转农户生计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风险抵抗能力是抵御危机来临时风险的屏障,是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环境保障能力是在保障基本生计基础上略提高一个层次的追求;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自我身份的认同,体现自我实现的需求。
为反映土地流转农户这三方面的能力状况,并考虑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定量化等原则,本文设计土地流转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如下:风险抵抗能力主要是考虑农户的生计资本和享有保障水平构成,且依据DFID的分析框架,生计资本由人力、自然、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构成[11]。因此本文选择劳动力就业率和成年劳动力的人均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农户人力资本的指标;人均住房面积衡量农户物资资本;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金融资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作为衡量农户享有的保障水平。环境保障能力中设置居住环境满意率、外出交通满意率、村内交通满意率、社区治安满意率,用以反映农户生计的外部支持情况。对于土地转出(入)农户的社会适应能力设置了参加就业培训率(参加种植技术培训率)、务农外谋生技能掌握情况(种植技能掌握情况)、社会融合度等指标,反映土地流转农户生计的发展能力。具体指标见后文表1。
1.2 评价指标权重及目标值的确定
1.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一种针对复杂问题的处理方案进行比较排序的方法[12],层次分析法给人们决策提供了简单的层次框架和方法,又不失谨慎性和严格性。土地流转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包含风险抵抗能力、环境保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因素的多个指标,具有无结构、离散等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予以确定指标权重符合其将复杂问题层次化、结构化的基本思想。具体步骤如下:
(1)构造判别矩阵。本文采用分等评分法对各指标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估分析,评分范围取1—9的标度,根据资料分析、经验借鉴和专家咨询,确定同一级指标两两对比,得出判别矩阵。用A表示一级指标可持续生计评价,用B1—B3分别表示风险抵抗能力、环境保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3个二级指标,用C1—C12表示12个三级指标。由此建立1个二级指标判别矩阵A—B,3个三级指标判别矩阵B1-C、B2-C、B3-C:
(2)一致性检验和权重。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四个判别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权重向量分别为 W0、W1、W2、W3,并计算一致性检验系数CR0、CR1、CR2、CR3:
四个判别矩阵的C.R.<0.1,由此认为四个判别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权重系数如后文表1所示。
1.2.2 目标值的确定
生计维持目标的设定是为了保障土地流转农户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生计可持续目标的设定是为了使土地流转农户长远生计得以保障。生计维持的目标值参考了调查数据及2016年的《吉林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生计可持续目标值的确定参考了吉林省以及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的主要指标,以及《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具体目标值如表1所示。
表1 土地流转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
2 评价方法
本文选用模糊物元模型对土地流转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进行评价,模糊物元模型是基于物元分析,结合模糊集合和欧氏贴近度概念,对模糊事物进行评判的一种简单易行,结果确定,并能有效解决各单项指标间不相容等问题的方法[13]。土地流转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是一个模糊的评判标准,利用模糊物元模型予以评价是适宜的。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模糊物元。构建3个事物的12维模糊物元R3,12,M=(M1,M2,M3)对应生计的实际水平、维持性生计水平和可持续生计水平,而C=(C1,C2,…,C12)T对应12项评价指标,X=(xij),i=1,2,3;j=1,2,…,12,则对应各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
(2)标准化模糊量值。本文采用越大越优(μij=xij/max{xij},μij为从优隶属度)的原则进行量值的标准化处理,计算出从优隶属度模糊物元R͂3,12:
(3)构建标准模糊物元与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本文中标准模糊物元R0,12的构建是按照各项生计指标从优隶属度的最大值为最优原则,即从μ1,j、μ2,j、μ3,j中选取最大作为μ0,j,j=1,2,…,12。而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RΔ由标准模糊物元R0,12和从优隶属度模糊物元R͂3,12中各项差的平方构成,即 Δij=(μ0j-μij)2,i=1,2,3。
(4)计算欧式贴近度进行综合评价。本文进行各个指标调查值、维持性目标值和可持续性目标值的贴近度Ki,i=1,2,3的计算公式如式(4)所示,其中ωj为各指标的权重,若K1与K3最接近即调查现值与可持续性目标值的欧氏距离最小,则认为土地流转农户生计具有可持续性。贴近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K为欧式贴近度复合模糊物元。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
本文调查区域为吉林省长春市的农安和榆树、四平的公主岭和梨树、白城的大安和镇赉、通化的集安和柳河、白山的靖宇和抚松10个市县,有效调查样本450户土地流转农户,有效率为93.75%。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大面积正式调研前先进行了初步预调研,并适当调整问卷,正式调研时考虑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土地流转程度差异确定调研地区,在调研地区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乡镇,每个镇随机走访了1~2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调查10~15户土地流转农户。在被调查的450户农户中,有转出农户240户,占比53.33%,转入农户210户,占比46.67%,转出农户比例略高于转入农户。
3.2 土地流转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
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计算出土地转出农户各指标的调查现值分别为劳动力就业率47.28%、成年劳动力的人均受教育程度7.61年、人均住房面积29.97平方米、人均可支配收入11516.67元、养老保险覆盖率50.27%、居住环境满意率78.43%、外出交通满意率82.36%、村内交通满意率90.38%、社区治安满意率95.90%、参加就业培训率49.20%、务农外谋生技能掌握情况4.15分、人际关系融合度6.80分;土地转入农户各指标的调查现值分别为劳动力就业率18.10%、成年劳动力的人均受教育程度6.49年、人均住房面积35.63平方米、人均可支配收入7071.43元、养老保险覆盖率40.82%、居住环境满意率84.83%、外出交通满意率92.14%、村内交通满意率94.19%、社区治安满意率96.69%、参加种植技术培训率47.14%、种植技能掌握情况3.54分、人际关系融合度7.46分。
3.2.1 风险抵抗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
根据公式(1)构建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风险抵抗能力模糊物元结果为:
根据公式(2)和公式(3)计算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风险抵抗能力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结果为:
根据公式(4)可以求得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风险抵抗能力与生计维持性、可持续发展目标值的欧氏贴近度分别如下: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土地转出农户的风险抵抗能力调查现值与生计维持性目标、生计可持续发展目标分别存在0.0159和0.1542的欧氏距离;土地转入农户分别存在0.1607和0.2990的欧氏距离,吉林省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风险抵抗能力都与生计维持目标更接近,按照欧氏贴近的原理属于维持基本生计的级别。
3.2.2 环境保障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
根据公式(1)构建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环境保障能力模糊物元结果为:
根据公式(2)和公式(3)计算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风险抵抗能力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结果为:
根据公式(4)可以求得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环境保障能力与生计维持性、可持续发展目标值的欧氏贴近度如下: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土地转出农户环境保障能力调查现值与生计维持性目标、生计可持续发展目标分别存在0.0002和0.0667的欧氏距离;土地转入农户则分别存在0.0221和0.0444的欧氏距离,按照欧氏贴近的原理,吉林省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环境保障能力均与生计维持目标更接近,属于维持基本生计的级别。
3.2.3 社会适应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
根据公式(1)构建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社会适应能力模糊物元结果为:
根据公式(2)和公式(3)计算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结果为:
根据公式(4)可以求得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社会适应能力与生计维持性、可持续发展目标值的欧氏贴近度如下: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土地转出农户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现值与生计维持性目标、生计可持续发展目标分别存在0.0350和0.1356的欧氏距离;土地转入农户相应的欧氏距离分别为0.0421和0.1427,按照欧氏贴近的原理,吉林省土地转出农户和转入农户的社会适应能力均属于维持基本生计的级别。
3.2.4 可持续生计综合评价
根据公式(1)构建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模糊物元结果为:
根据公式(2)和公式(3)计算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结果为:
根据公式(4)可以求得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总体生计与生计维持性、可持续发展目标值的欧氏贴近度如下:
从结果可以看出,吉林省土地转出农户总体生计情况的调查现值与生计维持目标、生计可持续发展目标分别存在0.0234和0.1787的欧氏距离;土地转入农户相应的欧氏距离分别为0.1564和0.3117。说明吉林省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总体生计水平均为维持原有生计的水平,与生计可持续性尚有一定差距。
4 结论
本文从保障土地流转农户可持续生计角度出发,考虑样本地区土地流转农户的具体实际,从风险抵抗能力、环境保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建立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吉林省10个市(县)的450户实地调研的土地流转农户数据,利用模糊物元模型对土地流转农户的生计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吉林省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均能够维持原有生计水平,但是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具体来说,环境保障能力方面虽然仍处于生计维持级别,但是调查现值与两种目标的欧氏距离差距相对较小,而风险抵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急需加强。通过对欧氏距离的分析再结合具体指标的目标完成率,想要实现吉林省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努力实现全面覆盖养老保险,完善农村教育、农村流动人口就业培训体系,完善就业机制的途径,针对于土地转入农户还需要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以便夯实农户的风险抵抗能力,提高农户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土地流转农户生计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