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让成长看得见
——区域游戏中推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支持策略
2019-03-28郭雪梅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同星幼儿园
文/郭雪梅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同星幼儿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才是游戏真正的主人。我园空间小、人数多,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自主游戏,我们实施了弹性作息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观摩幼儿的区域游戏,不难发现拓展游戏的空间、丰富游戏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在蓝天白云下,在宽阔园所里,充分调动自己的身体各部分的器官,因地制宜、拓展思维、放开手脚,灵活运用来自于生活之中各种各样的“低结构的材料”,开展形式多样的区域游戏。
自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以来,在“幼儿主动学习”的理念引领下,为了让课程更具有游戏精神,变得更生动、有趣、有效。我们尝试以幼儿的区域游戏活动为切入口,主张让每个幼儿成为主角,让每个幼儿亲历探究,让每个幼儿获得发展,让每个幼儿的成长看得见。我们重点围绕“班级区域游戏环节”,开展尝试性的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尝试从零开始,站在幼儿的角度重新审视,走近幼儿本真地游戏,努力构建更为贴近幼儿发展需要的区域游戏。
在区域游戏的现场,我们看到了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聊中学”的游戏状态。他们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所表现出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让人折服!今天我就四个方面谈谈在区域游戏中对幼儿主动学习的支持策略。
一、放手——让幼儿玩“真”游戏
镜头一:
大1班的鹏鹏见到我高兴地说:“园长姐姐,你今天想来杯什么茶?玫瑰花茶可是养颜的噢!”我看着一脸认真地鹏鹏说:“最近有点上火,可以来杯什么呢?”“那就菊花茶吧,很不错的。”说完,只见他熟练地在菊花罐里取出3 朵小菊放在杯子里,拿起小茶壶。一会儿就将一杯清香扑鼻的菊花茶端到我面前。教师们在区域里投放真实的茶具和食材,从烧水到洗茶再到品茶,全程都是由幼儿来完成的。这些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真实材料,如:杯子、小茶壶、花茶罐等,所以它能够激发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
镜头二:
小2班的“娃娃家”里,“爸爸妈妈”们都在忙碌着,“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照顾宝宝。嘉嘉和涵涵也来到了“娃娃家”,可是她们都不愿意做“爸爸妈妈”。涵涵看到一个化妆台说:“我们来做美甲吧,我去美劳区找点贴纸!”一张小小的化妆台、两张小椅子、彩色贴纸……“美甲店”正式开张了!就这样,嘉嘉被涵涵安排到了“美甲店”工作,游戏刚一开始,就有女孩子来“美甲店”做指甲。只见美美小朋友说:“我要做一款和妈妈一样有钻的指甲。”嘉嘉侧过身子说:“我们店里有红色的、蓝色的、紫色的钻,请问你要做什么颜色呢?”美美小朋友说:“那就紫色的吧!”嘉嘉微笑地点头并说道:“1 块钱一个指甲。”美美小朋友立刻从自己的包包里取出了钱。“美甲店”给幼儿提供了很多的贴纸、价目表,还有可以休息的小沙发等,他们专注地在区域里玩着,忘乎所以。随着生活中妈妈对美甲的热衷,引发了幼儿的模仿与想象。“美甲店”游戏就来自于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是对现实生活的一个真实再现。
镜头三:
区域游戏开始了,佳佳和悠悠来到了“面点屋”,今天两个人特别高兴,因为“面点屋”里新增了一台面条机,他们今天要做面条。两个人熟练地在桌子上取出盘子、面粉,“要在面粉里加点水。”悠悠自言自语,佳佳听了起身来到我身边说:“老师,可以给我在盘子里加点水吗?我们要揉面团。”就这样,两人有说有笑地开始了做面条的准备工作。面团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做好了,接下来要开始压面条,佳佳对悠悠说:“我来压,你去拿一个盘子接住面条。”悠悠听完赶紧取了一个空盘子,放在面条机的下面。两个人神情专注地制作着面条,当看到自己制作的健康、白净的面条慢慢滚下来的时候,他们的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在这样的游戏区里,幼儿“玩”得可尽兴了,他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制作的过程,更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整个观摩过程中教师完全放手,幼儿自己选择游戏活动。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幼儿是专注的,更是兴奋的。幼儿并没有出现教师所担心的没有规则的场景,而恰恰相反,幼儿的想法很多,创意也很多。
教师尝试放手,幼儿自己确定游戏内容。就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教师预设的是“娃娃家”的情景,可是幼儿却不想玩,他们利用现有的材料自主创设情境,玩出了“美甲店”的游戏。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大大增强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同时也扩展了游戏区的功能。
教师故意放手,幼儿自己摆弄游戏材料。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游戏中材料的摆弄、操作更得心应手。在没有教师的干预下,各种半成品材料、自然材料、替代材料等更能满足幼儿的想法和需求,也给他们更多创造的机会。区域游戏材料的多元化、生活化、更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索、自由创造、大胆表现……
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展现了“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游戏状态。游戏的主题由幼儿自己创造决定,游戏过程自己安排和设计,一个个个性化的游戏在这里诞生,没有看到固定的玩法,也没有教师教幼儿应该怎么玩,完全就幼儿说了算。只有在真实的生活经验情境中,幼儿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为真实的生活材料,能推动幼儿直接与生活进行互动,获得最真实的经验与感受。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与想法来使用游戏材料,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并进行自主体验。正如大家所言:“幼儿游戏着,即学习着。”我想幼儿所展现出的探究、合作、交往、专注的游戏品质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二、鼓励——让幼儿真“玩”游戏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开阔眼界是发展游戏的基础。幼儿的生活越丰富,相关经验越多,驾驭材料的能力越自如,想象力就越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就越新颖、充实。
鼓励幼儿整合互动。为了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开学初教师设置了“银行”“休闲茶吧”“理发店”“超市”等独立的游戏区域。本以为这些预设的游戏区域,可以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开展游戏,但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自主性被弱化,游戏被简单模式化,这样的游戏环境是否真能唤醒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呢?为了改变现状,教师鼓励幼儿遵从内心,打破原来的游戏区域,将活动室的各个独立的游戏区域相互整合。如:“银行”给“茶吧”“理发店”“超市”的顾客提供钱币,“茶吧”为周边等待的顾客提供休息的场所,“超市”给“茶吧”提供品种多样的花茶……这样大大增强了区域游戏的趣味性、整合性。通过各个游戏区域之间的整合互动,幼儿很自然地把游戏与自己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知识。
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如:“超市”游戏中,“小顾客”一次又一次往返于“超市”和“家”。看似主题明确的游戏活动,实则游戏情节简单,游戏行为单一。当个别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尽可能让他们自己解决。
鼓励幼儿交流分享。每一次幼儿区域游戏结束之后,我都会组织大家进行集体的游戏回顾:
1.个别谈:今天我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在哪里?用了哪些材料?某些材料新的使用方法)今天游戏中我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我最喜欢的游戏伙伴是谁?等等。我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交流。
2.共分享:分享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学习与发展。
3.集体论:这个游戏玩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创新之处、优秀作品、友好互助、善于合作等)这个游戏行为,不妥之处在哪里?(影响他人、有安全隐患等)
这才是幼儿真“玩”游戏: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参与、表达、玩耍,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在自己选择、自己需要的场景中,自发地利用已有经验,摆弄着自己选来的游戏材料……他们在说、看、赏的同时分享游戏行为与经验,自发地调整自己的游戏观,对于良好游戏行为的养成起到了非常好的积累与奠基作用。
三、追随——从室内来到室外
追随幼儿的身心需求,从室内来到室外。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心理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其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充沛的精力已不满足于在那些狭小的场所。为此,我们开始尝试把室内的游戏场所迁移到室外,并利用各种各样的、原始的“低结构材料”开展户外游戏活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体验获得发展自己的机会。首先,为幼儿创设安全、温馨、通畅的户外环境区域。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创设了音乐区、艺术创作区、表演区、建构区、野战区、骑行区等,这些区域的划分与创设可以实现区域的交叉和融合。
追随幼儿的兴趣需要,从室内来到室外。比如:在户外游戏时,经常发现有些幼儿喜欢三三两两在一起说悄悄话,于是我们将轮胎、拱门等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自主游戏。他们在拱门边装上了轮胎,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多小朋友,他们玩起了“金话筒”的游戏……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主动提议要把家中的话筒和音响等材料带到户外开展户外,音乐剧场的游戏。整个活动中,幼儿自主决定游戏情节,自己分工、导演、安排角色。
快乐的六一即将来临,每次散步的时候都会有几个极具表演天赋的幼儿在栅栏下唱着歌、跳起舞……于是我们用木栅栏将户外长廊创设成户外音乐区,将生活中的水管、搓衣板等固定在栅栏上。我们还增加了一些打击乐器,准备了音乐播放器,还悬挂自制的音乐小海龟,孩子们在敲打的过程中感受着不同的音乐,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户外游戏环境与材料的彻底改变使角色游戏更加丰富:有钓鱼者、烧烤员、美味厨房、森林音乐厅……幼儿自己选择游戏伙伴,共同制订游戏规则与流程图等,穿梭于各个游戏区域,一起在游戏中交往,互动。
四、行动——从台前走到幕后
在这些“游戏”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幼儿的学习,“相信幼儿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对教师们来说还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吗?通过观摩游戏现场,我惊喜地看到了教师们的转变。
幼儿的自主能力如此强大,我不禁产生疑问,教师们是如何做到放手去让幼儿进行游戏的呢?放到以前,肯定会有很多的顾虑:材料弄坏了怎么办,游戏不会玩怎么办……
在一次关于“游戏中的学习”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对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怎样才能打破材料的限制,让幼儿大胆创造呢?我们对游戏材料进行了分析:
1.材料的收拾方法来自幼儿。
区域材料能够与标签一一对应,每个材料对应文字和实物图片标签,这样不管放到哪里,都能够随拿随放。通过教师分享的细节,我看到:内向的小男孩兰兰在用完材料后,在区域游戏即将结束整理区域时候,不知道放哪儿了,这时能干的彤彤来到他身边说:“我来帮助你。”紧接着,彤彤根据区域盒子上的图片找到了柜子上对应的标记,还轻轻地对兰兰说:“看,这里有标记呢!”兰兰看了点点头,表示明白了!教师并没有帮助幼儿归还物品,而是退到幼儿身后,让他们根据标签去自己找“家”。
2.活动的操作计划来自幼儿。
幼儿共同商讨自制流程图,让每个活动区都有相应的活动操作流程图,幼儿通过图示就能看懂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每一步需要做些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制订游戏计划表,可以是区域活动计划,也可以是半日活动计划,甚至是一日活动计划。他们通过绘画、记录的方式呈现计划,执行计划。
随着各班在落地“真游戏”现场的同时,教师们虽然认识到在自主游戏中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但要放弃权威,退到游戏幕后,我们需要继续学会对自己说“管住手、管住嘴、睁大眼睛、竖起耳”。
随着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主动学习的推动,幼儿的游戏水平日渐提高。教师变以前的“牵手”游戏到现在的“放手”游戏,我们在游戏背后看到了幼儿的成长,他们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有着良好的学习品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我们将继续努力,走近幼儿,追随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自由释放他们的天性,看见属于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