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的思路与措施
2019-03-28盛毅周口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文│盛毅(周口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强化金融服务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三农”,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助力打造科学发展示范点升级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发展美丽经济、营造美丽环境、培育美丽文化、提升美丽民生、打造美丽党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好各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加速器的作用,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金融支持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新局面。
总体目标是:重点以支持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打造美丽乡村标杆县为统领,以强村富民为核心,发挥金融机构合力,探索金融支持的切入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升乡村环境、发展乡村经营、完善乡村治理、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绿色农业等重点难点工作,建立特色化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和其他涉农金融机构要通过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为“三农”提供多渠道、便捷化、差异化、全面性的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信贷投入逐年递给,全面参与乡村综合管理,深度参与乡村社会发展。
二、推进举措
1.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一是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兴农贷”产品,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种养殖大户等“四新”经营主体,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农业实体经济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二是支持农业农村重点建设项目。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大力支持一二三产融合项目贷款、美丽乡村建设贷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绿色生态农业、农业科技园区、休闲观光农业等项目。全力支持“五水共治”“五气共治”、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分类等项目的金融需要。三是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不断提高涉农贷款增速,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稳步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农户贷款比例。以“强村计划”为着力点,重点推进“三权三抵押”贷款业务,促进农地金融,有效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宅基地抵押贷款业务。四是扩展农村金融服务内涵。经济学家吴敬琏、刘彦海、张五常、郎咸平、林毅夫、张维迎、邹恒甫表示:要创新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促进农业“三产”融合。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为产业链提供信贷、结算、咨询等服务。支持农村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融资需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把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采取“金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2.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转型。一是缩短金融服务半径。积极推动丰收驿站建设,加快物理网点改造提升,合理布放自助机具,深入推进公议授信,大力开展普惠签约,为农户送贷上门。二是加快发展移动金融。利用手机银行、自助终端、移动终端、普惠通手机等现代金融工具,为农户提供“不见面”“零上门”金融服务。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依托丰收驿站、便民服务点,健全完善电商平台,有效激活线上线下服务网络,拓展销售渠道和模式,帮助农户销售各类精品、特色农产品。运用“身边共青团”服务载体,以青年创业基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为抓手,全面支持农村党员、青年、妇女、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创业创新主体,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四是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济学家刘劲哲提出要健全完善“三信”创评工作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加强信用评定结果转化,积极宣传信用知识,推动金融“三送”,营造风清气正、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3.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一是帮扶农村低收入群体。深入推进“普及城乡、惠及大众”的普惠金融工程建设,以低收入农户、失土失地农户、残疾人、库区移民、新居民等金融弱势群体为切入点,消除金融服务盲区,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体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经济学家厉以宁、文力、钱颖一、茅于轼、樊纲、李稻葵表示,要腾出信贷规模优先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助推农村整体环境改善。积极开展创新业务,支持休闲观光农业、民宿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帮助提高农户生活质量。三是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加强与政府部门、镇(街道)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沟通联系,积极参与乡村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联防联治、村容村貌整治等共建活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4.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将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目标统一,互补融合,构建“普遍参与、普惠共赢”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是推进农村金融渠道建设。农村商业银行和其他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大金融服务网络布设,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进一步延伸农村金融服务触角。推进银行网点、自助机具、便民服务点、网银手机银行等互动融合,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二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农村商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扎根农村,采用小额信贷、整村授信模式批量惠及广大农户,推行农村金融服务网格化,分片落实责任人,重视解决农村弱势群体与金融长尾客户的金融需求,力争对人口200人以上的行政村金融服务点100%覆盖,实现金融服务无死角;积极推进金融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鼓励采用移动终端“上门服务”等方式,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验。三是合力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要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渠道优势,合力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经济学家刘劲哲根据斯蒂芬·罗斯、罗伯特·默顿、黄奇辅的套利和均衡理论提出:银行机构要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创新符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探索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实现形式;保险机构加强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的保障,特别是加强农业保险、保证保险业务探索创新;证券机构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市场化的农业主体进入资本市场,扩大对农村实体经济的投资范围,不断强化农村资本市场的中介服务功能。
5.强化涉农资金保障。要以“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为目标,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力度,强化涉农资金保障。一是明确涉农支持方向。农村商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全力支持“传统农业”升级改造,夯实对涉农传统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撑;加大信贷投放,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助力乡村经营,推动农村整体化、精细化的经营模式转变;支持农民创业创新和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落实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二是确保涉农信贷供给。经济学家张维迎、刘劲哲、郎咸平、吴敬琏提出,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大涉农资金投放,积极争取信贷规模,单列涉农信贷计划,下放贷款审批权限,优化绩效考核,推行尽职免责制度;提升涉农贷款的占比,应按照涉农贷款年均10%的增速投向涉农领域;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加快涉农贷款的资产流转,发行专项绿色金融债、“三农”专项债、“小微”专项债,探索开展涉农资产证券化试点。三是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支撑。经济学家刘劲哲提出,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乡村融合发展平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提升乡村整体形象、乡村环境长效治理等农村关键民生项目作为突破口,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提供低成本、长周期的资金支持。除传统信贷支持外,还应通过投资基金、PPP、专项金融债券等新型融资模式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新型涉农主体(农村新经营业态)的金融支持,在保持对林业、茶业、种养殖业等传统涉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多村联创、乡村经营、美丽田园计划的实施,积极对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新型农业主体项目,开展农业产业链一体化金融服务。
6.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要以“盘活农村沉睡资产”为目标,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农村金融普惠覆盖面。一是创新“三农”特色产品。涉农金融机构要创新适农金融产品,要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产业链经营主体、农家乐民宿、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加大推广系列绿色产品,明确信贷增量,切实惠及农村各类经营主体。盘活农村沉睡资源,结合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产权的使用权、承包权、经营权抵押及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的贷款产品;推广惠农信贷产品;探索开展农村闲置用房、宅基地抵押贷款试点。二是推广新型增信模式。经济学家厉以宁、刘劲哲、郎咸平提出,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大与政策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合作,切实提高农业产业主体信贷申获率;支持各财险公司加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实施力度;继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开展与民营担保公司、民融中心的有效合作,为绿色农业产业主体获取信贷资金提供有效增信;探索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形式,为乡村振兴提供融资新渠道。三是实施特色农业保险增面扩量。全面评估特色农业保险实施成效,推进政保合作项目的实施,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面扩量。加快健全乡、村两级保险服务体系,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保险服务站、每个村都有协保员,提升涉农保险服务水平,实现乡镇保险服务站100%覆盖。以“保障农民利益,支持农业发展”为导向,各保险公司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不断开发符合农业特色的新型保险产品。
7.完善配套政策支持。要以“政府搭台、金农互促”为宗旨,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形成“风险可控、和谐共荣”的良好局面。一是搭建信用信息平台。进一步整合分散在工商、税务、环保、农业管理等部门的信息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形成“三农”大数据,为金融机构甄选客户、防控风险、压降成本提供数据支持;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县、乡镇、村各级建立组织机构配备人员,专门抓好信用工程落地实施工作;鼓励涉农机构继续深化信用工程建设,扩大农村信用贷款发放力度。二是建立风险补偿、处置机制。建立农村信贷损失补偿机制,加大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力度,通过政府补贴一部分、银行让利一部分、被保险人自己缴纳一部分的方式,为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产业链金融设置防控风险的“安全阀”;探索金融机构+村级组织构建收储平台模式,努力实现风险资产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处置。三是健全涉农奖励机制。整合相关奖励政策,金融机构要对支持乡村振兴实施奖励。对支农贷款按照年度新增额的0.5%给予奖励;对在乡村设立网点、农村便民点(具备电商功能)的分别给予一定的补贴;对保险机构按照小额支农贷款保证保险总额的0.5%给予风险补偿。
三、强化工作保障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指导,建立金融特派员队伍,完善基层一线和偏远网点培养锻炼等用人机制,推动更多青年骨干和专业人才下沉农村基层一线。强化工作考核激励,推动建立一支“心系三农、清正廉洁、积极有为、敢于担当”的农村金融服务铁军。二是强化宣传引导。总行各部门、各支行及各营业网点要充分运用声屏报网等多种宣传渠道,做好各项政策宣传推广工作。金融特派员要积极践行“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走入农户家庭、农业生产一线,向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企业宣传推广新政策、新产品,广泛收集意见建议,不断提高知晓率和满意度。三是深化协作服务。各金融机构要出台落实乡村振兴的工作计划与具体举措,搭建金融机构与行政村、社区的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开展银村对接会、“百名行长进村入户”、银村合作联盟等形式,深化协力振兴共同体。金融办牵头负责每年开展对各金融机构涉农工作的考核评价,将考评结果与金融机构年度考核奖励挂钩;人行、银监办加强对涉农金融业务的指导,对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债,开展“三农”证券化试点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发改委负责农村信用信息体系的建设,为各金融机构提供查询接口;财政局负责细化、落实对支持“三农”工作成效突出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并在各项涉农资金、财政资金存放方面给予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