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降低IPTV用户质差率的有效措施
2019-03-27胡义明
胡义明
【摘要】 随着多媒体行业的领先发展,我国视频媒体得到了充分的推广和应用。IPTV是在电视技术的基础上为其增加网络服务系统,使得系统更加强大的一种智能化视频技术,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IPTV业务质差较大,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也阻碍IPTV技术的继续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从技术和网络结构等方面,探究IPTV质差大的原因以及降低质差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IPTV 用户质差率 有效整改
一、IPTV业务
IPTV是现阶段应用非常广泛的适用于大多数家庭的交互性终端业务,是以网络技术为主要发展动力,在原有视频技术上作出相应调整,再加以通讯技术、多媒体等技术的协调运转而发展出的一种综合性的电视网络视频媒体。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科学技术逐渐成熟,智能家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IPTV就是适合应用于智慧家庭的智能家居组成要素,于传统的电视视频相比,IPTV业务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功能更加强大,能够面向更多群体用户。同时,IPTV技术新增了一些网络通讯技术中常用的技术,操作方法简单,为用户带来更多便利。
二、IPTV质差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IPTV的质差率是判定该技术是否达到理想标准,能否为用户带来便利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使用IPTV业务的用户正在逐年递增,因此,该业务必须通过强大的技术支持才能保证用户的使用不受影响,质差率在这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质差率的检查标准是通过机顶盒的工作状态和用户反馈来分析确定固定地区的用户质差率,将这些信息详细记录和归类,最终明确该地区的用户质差率[1]。
由于网络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影响用户质差率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质差过大,具体因素如下:第一,网络平台CDN负载重,网络中会出现一些常规漏洞,造成不少视频平台出现断流,从而导致质差过大;第二,网络不稳定或链路层出现断层,IPTV业务通过电视连接网络进行工作,若网络不稳定或网络中某个链接节点出现故障就有可能导致IPTV的质差大,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第三,ONU设备机械故障造成质差,ONU设备是保证视频流畅度,完整度的关键因素,若ONU设备出现故障或由于年久失修造成设备老化,则既有可能影响视频的流畅程度和呈现出的画面完整度,严重影响用户的感官体验。一般情况下ONU设备的收光率若小于某一个临界值,则可以被看作设备劣化,此时用户的感官体验较差,因此产生质差。第四,其他连接设备劣化造成质差,网络与电视相连接的局部网络设备劣化也会影响IPTV用户质差率。
三、改善IPTV用户质差的有效措施
3.1调整网络结构,优化网络平台
由于网络平台CDN的负载过重,网络所承受的压力过大从而造成某些视频平台的频道丢包或视频断流导致质差,根据这个现象,需要适当调整网络结构,合理分配网络承载量,提高局部网络空间利用率,提高数据信息传送速度[2]。由于现阶段的IP地址数量有限,若不加以调整和分配,则部分用户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对于CDN设备负载过重的现象,在使用时,可以及时检测网络中CDN设备的负载最大值,尽可能的减小负载量,从而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质差率。
3.2加强网络链路层技术整改和调整
IPTV技术通过将电视与网络相连接实现视频点播、回看等功能,但是由于有时存在网络不稳定、网络链路层出现断层等现象,造成视频不完整。甚至会在使用高峰期网络链路层需要处理的信息过多,处理量远远超过链路层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造成网络瘫痪,严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因此,针对这样的现象,需要加强对网络建设的技术投入,增大网络链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网络承载量,尽可能的稳定网络结构,在使用高峰期能够保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网络环境。
3.3 ONU设备劣化整改
ONU设备劣化会导致IPTV视频断流,视频呈现不完整,视频卡顿等现象,因此,要降低IPTV用户质差率,ONU设备的优化和整改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3]。当ONU的收光率过小时,会造成视频不流畅,卡顿等现象,在经过质量检测和故障排查后,要提高设备收光率。可以通过更换影响收光率的零件,检查更新光缆光纤等传输介质,以保证ONU设备的正常工作。
四、结语
总之,造成IPTV质差的因素有很多,在同一个城域网中,从网络结构和功能,到网络传输技术,网络节点的连接,数据包的传送以及电视与网络连接设备的故障等都有可能造成视频卡顿等现象,影响视频播放的流畅程度和完整性。因此,要有效降低质差,需要从以上方面入手,分別分析原因,进而解决问题,降低质差率。
参 考 文 献
[1]王冬梅.降低IPTV用户质差率的有效措施[J].中国新通信,2019,21(12):109.
[2]谢玉琴,胡志涛,陈帆.家庭宽带业务质差投诉分析与路由器解决方案[J].电信技术,2019(02):69-71.
[3]齐浩博.解决IPTV用户质差的方案探讨[J].山东通信技术,2018,38(0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