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馆的业务建设与服务方式创新

2019-03-27耿艳丽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耿艳丽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基本追求已经被日益富裕的社会所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开始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刚从温饱中苏醒的人民意识,满目苍夷的文化世界,文化志愿者以其特有的艺术专业性和文化特点,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贡献出了一份自己的力量。文化志愿者是新时期、新时代,群众在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过程中衍生一支有生力量,同时也是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服务体系、服务资源、文化共享方式的重要补充,文化志愿服务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提升作用。本文的重点将对如何搭建文化志愿服务平台进行浅谈,以现实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对文化志愿服务体系促进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志愿者;平台搭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搭建文化志愿者服务平台的重要意义

文化志愿者是指那些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自身的文艺技能等,无私地、自愿地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无偿的文化艺术、文艺技能服务和帮助的人。文化志愿者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广大的参与志愿者特别之处在于,文化志愿者的群众文化专业性更强,文艺技能性更强。强调群众文化的群众性、公益性及文化艺术性、专业艺术性的服务。文化志愿者群体的出现,缓解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人力资源不足的困难,他们通过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金钱,去传播先进的艺术文化,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然而,文化志愿者并不是一个光有志愿服务精神便可以胜任的工作,相反,它具有一定的门槛,它对于文化艺术领域的专业性上有一定的要求。具体来说,文化志愿服务者所需要承担的工作如: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以文艺辅导、培训、演出为主,深入社区、基层、乡镇、农村等地开展“群众文化技能辅导、培训”工作等等,还需要向人民群众展示最先进的文化建设成果,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向基层群众普及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素质与文化艺术性。这些工作并不繁重,但是却需要耐性,它就要求文化志愿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优秀的敬业精神等,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技能,同时还得拥有团队精神,听从团队指挥,一切以团队为主。文化志愿服务是对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进行新领域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基层群众对文化领域多层次、多方位的文化需求和文化要求。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各地省、市开始推广落地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文化志愿服务已经慢慢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目前文化志愿者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志愿者专业素养不足

前文已经提到,作为文化志愿者,其自身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艺术的专业性和技能。除了文化艺术专业性上的要求之外的,文化志愿服务对于文化志愿者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志愿服务群体中普遍存在着文化艺术领域基础知识的薄弱,个人综合素质能力不足的情况,但这不是对于我国目前志愿服务群体的一种轻视,而是客观的看到存在于我国志愿服务团队存在的问题,然后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升我国文化志愿服务的质量,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需求的程度。另外,我国现在文化志愿者现状更多的还是以老年人为主,比年轻人拥有更多空闲时间的他们更愿意花时间投入到文化志愿服务当中,他们从文化志愿服务当中收获了快乐也促进了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但是这样的年龄结构组成会使得文化志愿团队的服务略显单薄,难以满足群众对于文化更多的需求。

2.2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文化志愿者在履行他们作为文化志愿者应有的义务的同时,也应该能够享受到他们作为文化志愿者应有的权利,尽管各个地方都有各自出台的关于文化志愿者的相关政策,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详尽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作为文化志愿者权利的保障。如此一来,文化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的比例便很容易发生失调,导致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变成一个纯粹的无私奉献型的工作,完全依靠文化志愿者自身的满腔热枕。另外,在缺乏详尽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作为文化志愿者权利的保障的同时,我国目前对于文化志愿工作者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

三、促进文化志愿服务平台搭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1加强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

加强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升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的招收范围,通过扩大宣传的模式,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当中,同时可以将发展群体定位到各个高校当中,吸收各个高校优秀的学生资源,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可以与与各个高校建立合作,高校优秀的学子在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中志愿服务一定的时长,文化志愿服务团队能够为这些学子提供服务时长证明,而高校在对一个学子进行综合考核的时候,将志愿服务时长纳入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激励更多的学子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当中去,来促进和壮大文化志愿服务团体的成长和规模。二是定时的开展一些文化技能与素质的培训,以便更有效的提升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文化理念、人际交往、服务技能等培训,促进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正规化、提高文化志愿者的专业化。同时也可以与一些专业的剧团建立长期的合作,专业的剧团安排一些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才为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提供专业性的培训,让更多的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对文化技能有一个学习的机会,更加掌握文化艺术的技术型和专业性。使文化志愿团队的服务更加的科学、系统、专业。反过来,文化志愿团队在进行文化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能帮助专业的剧团做一些宣传,促进双方获得一个共赢的局面。这一方向的运作也可以成为文化馆与专业剧团的促进交流的一个有效方式,达到文化馆与专业剧团的共赢。

3.2拓宽文化志愿服务领域

拓宽文化志愿服务领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对于文化的不同需求。拓宽文化志愿服务的重点在于:一是完善丰富文化志愿服务内容,以更加丰富的内容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不同的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升中国特有的群众文化服务水平。二是对服务工作进行具体的细化,根据群众的一些实际需求,设定一些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志愿服务岗位,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学习先进的精神文化,用文化丰富和武装自身内涵与素养。三是强调志愿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和创新型,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丰富志愿服务的形式,不拘泥于以往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的增强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的趣味性,调动文化志愿服务人员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文化馆的总分馆机制的开展,文化馆的总分馆机制是为了解决公共文化资源分散、各自为政带来的公共文化服務不均、效率底下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拓宽文化志愿服务领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再者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确立了“设施建设标准化、助理派遣制度化、服务活动均等化、网格激励常态化、数字平台一体化、考核评估社会化”的运作模式,这既是对各个分馆建立确定了明确的规格与标准,同样也是对各个分馆的文化志愿服务提出了同样的标准,来确保公共文化资源为了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统一性。

3.3健全文化志愿服务制度

健全文化志愿服务制度的目的在于平和文化志愿服务者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文化志愿者在执行自己应有义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如果志愿服务者应有的权利能够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那志愿服务工作将不再是一个完全依靠志愿服务者无私奉献的工作,而是以其合理性和有偿性成为了一种社会职位的选择,这是对文化志愿者最大的鼓励,也是对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最大的保障,也是对文化志愿服务体系的一种肯定。

四、结论

总而言之,文化志愿服务平台的搭建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成效。在完成搭建基层群众的科学、合理的文化志愿服务平台中,达到强化我国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现代文化需求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李杨,陆和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政社合作动力机制研究[J/OL].图书馆建设:1-10[2018-12-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181201.0833.004.html.

[2]黎丽梅.宁夏中卫市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与运行[J].民族艺林,2018(04):154-158.

[3]闫朝霞.论强化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洛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11):103-105+114.

[4]任鹏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估研究:理论溯源、功能审视与实践反思[J].图书馆建设,2018(11):17-22.

[5]陈勇强.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优化路径研究[J].知识经济,2018(21):23-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