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声音现象视角下重构教学秩序

2019-03-27苏培沛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秩序声音课堂管理

苏培沛

摘要:课堂声音作为课堂教学秩序重要表征关系到教学效果成效。课堂声音主要包含教师的声音与学生的声音。笔者将以发声主体视角出发,从移情体验学生的声音力量、通过提问实现沟通与交流、加强教师言语修养的涵育、接纳学生的异口同声等方面重构新型民主的教学秩序。

关键词:教学秩序;声音;课堂管理

一、课堂教学秩序中教师声音的表现

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分为两部分:一是组织教学语言,二是传授信息语言。如何维持有序的教学秩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声音作为课堂调控的重要方式,在维持教学秩序方面具有丰富内涵。通常为教师界定与训诫学生发出的任何声音,为声音制定秩序最终实现维持传统课堂秩序。课堂作为学习和传授知识的空间,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课堂的声音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重构教学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1、课堂教学传授的“讲授者”和“提问者”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声音占约70%[2],我国课堂秩序主要以师讲生听为主,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教师的主导地位极其明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始终由教師控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反而因为占用了太多本应该属于学生自学的时间,不仅致使教学效率低下,并且教学质量也并没有等得到提高。

2、课堂纪律管理的“表扬者”和“惩戒者”

奖励和惩戒就像掌握在教师手里的两根杠杆,时时撬动着学生的心灵。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除了教师的身教之外,就是教师的言教了。第一位提出教师中心说的赫尔巴特就主张:学生必须保持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教师对学生具有绝对权威[3]。实际上奖励和惩戒都不是目的,目的是不让学生偏离课堂教学秩序。惩罚只会减少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但并不能增加积极行为的发生概率,由于表扬对于其他学生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因而教师也经常采用表扬的方式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3、课堂调整控制的“主导者”和“施令者”

课堂声音的秩序还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声音的主导者和扮演发号施令的角色。在巴普洛夫创立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中,铃声和唾液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联系。在今天的课堂上学生也被要求对声音做出某种反应而非对事物本身,教师的声音是学生行为反应的指示,作为替代刺激声音与知识无关。在教师主导的课堂声学交流链中老师的声音无疑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发声全部是机械式的程序化语句[5]。

二、课堂教学秩序中学生声音的表现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被视为被动的客体,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变成了课堂中的主体。因此如何维护课堂秩序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1、课堂学习知识的“录音机”和“失语者”

只有在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对话式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扮演着演讲者的角色,根据师讲生听的教学秩序,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输其声音,而学生仿佛是一台“录音机”,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播的声音。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丧失了自由而真实表达的能力。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发声的度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2、课堂师生互动的“回答者”和“被动提问者”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能够因教师的教学而提出一两个好的问题,其价值远远超过教师为知识所传授所做的一切。西方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频率远远高于中国课堂[5]。我国所培养的学生最明显的缺陷是缺乏提问意识,在课堂上主要作为被动的发声者表现为对问题不敏感。但由于声音的特性与价值使其在课堂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学生学会在课堂发声提问是很有必要的。

3、课堂教学秩序的“遵守者”和“违纪者”

教师为了维持有序稳定的课堂秩序,通常规定学生自被允许说话的时候说话,被允许提问的时候提问,被允许讨论时讨论。除此之外学生发出的声音都被认为是非理性声音。实际上我们应正确面对这种看似不和谐的声音,探究其深层内涵。但是教师往往倾向于关注问题的负面,倾向于不当行为进行反应,而忽视了背后的原因。

三、重构课堂教学秩序

在课堂上声音起着重要作用,极度安静和绝对吵闹的课堂都是不合理的,良好的课堂秩序表现为师生课堂行为的和谐与统一。

1、移情体验学生的声音力量,建立知情交融的话语环境

课堂秩序的转变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为课堂声音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和那种居高临下、无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彻底告别,教师若想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就让课堂从单向度的教学走向主体性对话。成功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开放融合的发声,而不是彼此隔离没有情感的交流,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2、通过提问实现沟通与交流,从“声音的传递者”变为“声音的启发者”

如今课堂秩序的声学理论是建立在“听音”与“记音”基础上的传统语音学,主要表现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回答而回答。课堂问题是沟通与交流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与精神世界的互动中,师生在提问回答过程中都应该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与热情,否则丧失了提问本身可能带来的对话的机缘。

3、加强教师言语修养的涵育,用言语声音打动学生的心弦

教师提高言语修养,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料库,里面存放着属于自己的全部语言材料,如果库存丰富,那么在运用语言时也必定势在必得,得心应手。其次应当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思维品质对于教师来说同等重要。

4、接纳学生的“异口同声”,用智慧引导学生发声

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不够成熟但他们也有像教师这样的独立人格。学生的每一种声音都有它丰富的内涵,教师要要用智慧引导学生用正确的途径发出自己的声音。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声音的真实状态和合理需求,以便不同类型的声音能够在课堂上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刘志超,熊和平.关于提高课堂声音影响力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06):51-53.

[2]李冲锋.课堂里的声音——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03):39-42+11.

[3]胡海德.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21-322

[4]熊和平,刘志超.应试课堂声音与教学秩序[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07):3-7.

[5]郁小萍:《中西方学生课堂提问对比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教学秩序声音课堂管理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