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宪法精神根植于心

2019-03-27刘荣刘灵敏刘蓓蓓唐合香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

刘荣 刘灵敏 刘蓓蓓 唐合香

[摘   要]在部編版(2018年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强化宪法文本价值、组织多种兴趣活动、用好教材内外资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等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宪法精神;根植于心;道德与法治课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53-02

部编版(2018年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是初中法治教育专册,旨在以宪法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四有”公民为中心,重点进行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

对于初中生而言,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展、生活经验的增长以及行为能力的增强,他们不仅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面对和处理各种关系,还要作为公民,在国家生活中面对和处理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宪法调整的主要关系,在初中阶段,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将青少年宪法教育引向深入,是遵循生活逻辑的必然选择。而宪法因其规范性与严谨性,加上学生生活阅历与知识面的限制,给学生的具体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难度。针对这一实际,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和总结了一些教学方式与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强化宪法文本价值

以宪法教育为主,重视宪法文本的价值,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的重要特点。教材在正文及辅助栏目中大量引用宪法文本,通过宪法文本为教材理论观点提供坚实支撑。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导学案中专门设置了“我来读宪法”栏目,将每框题所涉及的宪法条文呈现给学生,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大声诵读、深入讲解,然后指导学生背诵,将宪法条文深深印在学生脑海里。对于部分宪法条文内容适度留白,鼓励学生自主查阅与学习,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宪法的兴趣。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后,笔者又及时将修正后的宪法原文印发给学生,方便和满足了学生学习宪法的需求。

宪法文本承载着宪法原则和精神。初中生虽已初步具备了理解宪法文本的能力,但宪法条文毕竟是抽象的。为了使学生对宪法文本做到入脑、入心,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我们针对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讲解宪法规范时,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结合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达成对法律知识的领悟。例如讲授“宪法监督制度”时,笔者使用了教材中潘某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建议对一部地方性法规进行合宪性审查的案例。在教学中首先将案例背景向学生做介绍,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修正)第五条和第六十七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15年修正)第八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修正)第八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2012年施行)第十一条、《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16年批准)第七十条、《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17年批准)第六十九条等相关法律条文,对这一事件中的执法交警、潘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等各方行为进行评价,与法律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通过对“一位公民的一封信能惊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导致对一部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和对杭州地方性法规的全面审查,这说明了什么?”“潘某跟一部法规较真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等问题的讨论,学生最终达成共识。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及其意义,而且认识到公民积极行使提请宪法审查建议的权利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尊严、保障人权有着积极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和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二、组织多种兴趣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宪法的兴趣,在第一单元学习结束后,笔者在班主任老师的配合下,组织各班学生开展了一次“学宪法心得”的展示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先是利用清明假期在班级微信群中开展“学宪法心得”赛诗会,假期结束后笔者指导学生修改作品,最后各班制作“宪法在我心中”专栏,将学生作品集中展出。这次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参与感强烈,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宪法的产生过程和主要内容,领会了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同时也向家长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宪法宣传。

学习“增强宪法意识”一目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模拟宪法宣誓活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新的宪法宣誓誓词,并抄写在教材相应的位置上;课堂上播放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时的宪法宣誓视频,然后让全体学生起立,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领誓人的带领下进行宪法宣誓。庄严的仪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体悟到了宪法的崇高地位。宣誓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宪法宣誓制度的重大意义,激发了学生亲近宪法、热爱宪法的情感,为促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进而自觉捍卫宪法尊严,积极推动宪法实施奠定了基础。

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了看法治视频、讲法治故事,结合生活实际自编自演法治小品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法律知识的宣传,也从不同的层面反映出学生对法律的深刻认识和运用,对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守法光荣的校园氛围,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用好教材内外资源

教材的栏目设计,是为教学顺利展开搭建的脚手架。笔者结合学生知识生成和观念树立的路径,对教材栏目做了合理的利用。如教材的栏目,“运用你的经验”,一般作为教学导入使用;“探究与分享”,主要在开展学生活动时使用,引导学生在活动后得出正文观点;“拓展空间”则可以在结课时作为拓展延伸使用。“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教材的辅助栏目,笔者结合实际作为课程资源灵活使用,有时让学生自主阅读,有时由笔者补充设置问题,作为活动探究使用。

同时,除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外,笔者还遵循“三贴近”的原则,从现实生活中撷取丰富多彩的素材,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八年级学生总体上还处于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在学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时,为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除了组织学生收看2018年全国“两会”的新闻报道外,笔者还邀请了一名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系我校一名学生的家长)来到学生中间,给学生讲述自己如何当选为省人大代表,怎样写议案,所写议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议程如何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之后学生还就自己关心的一些问题向人大代表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建议。这次活动拉近了学生与人大代表的距离,也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四、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法治教育专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突出法治教育主题的前提下,把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如在讲述“违反义务需担责”时,笔者运用了教材提供的有关赡养纠纷的案例,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体会周女士抚养子女的艰辛;其次,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对其子女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到其子女行为的违法性;再次,从价值观上进行引领,使学生认识到“百善孝为先”,孝敬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后,引再如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弘扬孝亲敬长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学习“珍视自由”时,引用朱元璋问臣“天下谁人最快活”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体会到敬畏法度之人,才是自由快乐之人,从而引导学生尊崇法治,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认识到敬畏法度之人,多是自律之人,建立在自律上的自由才是永久的自由,从而使学生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遵规守纪,自我管理。又如学习“认识公平”时,借助教材“探究与分享”中“分黄金”这一饶有兴趣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探讨不同的标准下分黄金的多种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公平的含义,既尊重了现代法治精神,又体现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友爱相助的传统美德。

在教学中,笔者不仅运用教材中所选录的传统文化素材,还尽可能地引入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力的传统文化经典,力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返本开新”,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闪耀在学科教学中。例如学习“公民的文化权利”时,笔者给学生讲了庄子《逍遙游》中的知识产权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开始了知识产权的转让交易;认识到知识产权必须通过平等、自愿的市场交换来取得,而不能恶意剽窃,更不能巧取豪夺。这对于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时有发生的今天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小到文明行走,大到依法治国,宪法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真诚的信仰。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会有更多的学生秉承宪法至上的理念,将对宪法的神圣信仰根植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
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谈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探究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功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农村初中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