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作为画意
2019-03-27张清帆
张清帆
最近在几个中国古代绘画展览中看到,画面空间经营中似乎呈现两条线索,一是以线为主导的画面空间的衰退,二是云山虚实变换促成的经验空间的发展。左右空间感变化的,是透视法的变化,也是不同时期观看世界方式的变化,也是画意的变化。通常论及画意,多偏重于感受、偏重于文学。而基于透视法的画意,表现为在某一个特定时间,特定的人群选择一种看世界和呈现世界的方法。
透视法包含多种,平行法、斜向法、飞鸟透视、单灭点、双灭点透视法等,不同的透视法意味着不同的观察方式,得到不同的“再现”真实世界的结果。
一 不同的透视法
基于数学法则的透视法
早存古希腊时期.已出现透视法,庞贝时期的壁画上出现类似平行透视法绘制的建筑群。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概念性的更为主观的表达成为再现的手法。拜占庭时期出现结合西方的错觉法与东方的主观绘画结合的透视法。13世纪,罗马绘画的幻觉主义重新流行。布鲁乃列斯基1417年的实验标志科学透视的出现。1583年,维尼奥拉遗作出版,透视理论影响了欧洲再现艺术个多世纪(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19世纪以后非欧几何的诞生,促使人们关注的不止是原来的普遍几何秩序,而转向了对理论体系的实践验证。飞乌透视等也成为透视法的补充。在很长段时间里,维尼奥拉的中心点透视影响了同时期的建筑设计。单 灭点透视,促使正面得到强调,从人眼平视的角度强调透视的纵深空间,并强调建筑群中心的等级。(《在投影之外文化视野下的建筑图学研究》,吴葱)
相对于数学法则的透视法
在中国绘画里,散点诱视是通常的整体印象,也是个不够准确的说法。其中包含平行/斜向—透视法,飞鸟透视法,以及在在绘画和浅浮雕中常见到的直接呈现室内、有着剖面效果的透视安排。平行/斜向透视法在绘画中比较常见,福赛斯对飞鸟透视有着理论的建构。
通常人们会认为敦煌的壁画属于飞鸟透视,福塞思提出飞乌投影的一个前提之一,“画面与再现对象的主要方面是平行的,也就是保持着事物正面没有变形的形象。在这个前提下,它就与中心透视、正面平行法有了可比之处。”事实上,在包括飞乌法和透视法在内的中心会聚再现方式中,存在两种会聚,一是深度会聚,二是横向会聚,正是两个方向的会聚的分离,才使得飞乌投影能够突破透视的局限。但如果不同视点得到的投影在深度会聚的变化梯度上不一致,那么得到的仍是扭曲的图像。飞乌投影将视点(利点)的移动限定在一个平行于画面的平面即连续利点平面上。(《在投影之外文化视野下的建筑图学研究》,吴葱)
综合的看,属于中国传统的透视表现方式,更适宜于表现宽且浅、综合表达内外高下等等更复杂的空间。
二 不同透视法带来的倾向
通常将基于数学法则的透视法和中国传统透视法对比,多会关注这些方面的区别:
1、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注重个体的视角,选择主要以单灭点的透视法表达再现,适宜表现的空间是聚焦的和有深度的。中国的绘画的透视法则擅长于表现宽阔、多曲折的空间,尤其是表达多种活动发生的场景。基于数学法则的透视法注重真实地再现,平行/斜向透视法注重心理与价值的认同。寻求“真实再现”和寻求“诗”的标准,还是不同的方向。
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求诗,需要综合各种不同方向的会聚与发散,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使其看起来仍然有“逻辑”。单灭点透视中寻求真实地再现,需要精准把握单灭点透视画法中的空间关系。
2、基于数学法则的单灭点和两灭点透视法,因为建筑的正面与画面平行,也容易把观者带入空间的幻觉。在单灭点透视盛行的时代,不乏利用类似空间视错觉制作的壁画与雕塑。而非数学法则的平行透视等,则重视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形式的拓扑、意义的综合。中国传统绘画中,“把空间的各个部分,根据意义的存在而相互结合,在全面构图中占有位置,从而形成目的特有的形变空间。空间本身,根据其个别性、具体性、意义性等等而发生弯曲。这也就是在和行动相关情况下的一种意义存在化的空间。”(《古代东亚哲学与科技文化》,山田庆儿,1996)
3、“剖面式”的空间表现方式,从诸多涉及庭院的绘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表现方式,即由内而外的空间寻找和定义方式。类似于错综复杂的清明上河图,康熙南巡圖,以及一些
以山中人物活动为描述对象的绘画,包括传为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图,传为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这些绘画里,剖面与立面同时展示,室内与室外的同时展示,糅合了不同层次的空间,同时让不同的空间服从于一种整体的秩序中。也可从中看出,绘画中传统建筑的形式不是来自于一点透视中的直观找形,而是来自于空间活动中积攒的变化而综合得到的形式。
三 实践的透视法与画意
海杜克的透视图表达,刻意选择非单一灭点的轴测透视图,避免简单的再现真实事物。筱原一男的“正面性”,是否也侧面印证日本的传统空间合乎单一灭点透视的空间目的。 “正面性”也让我们想起日本浮世绘中常用的倾斜一平行法(不同于中国绘画中综合使用飞乌投影,变动的视点投影)。日本艺术家推崇的超扁平观念,让我们联想到妹岛和世的劳力士中心,纯白空间里,创造出 种平滑的似乎可以任意方向移动的空旷空间。
当我们认同飞鸟透视、平行一倾斜法对我们思考与看世界方式的影响。运用这样的透视观念,似乎能够推论出种注重漫步、多视角碰撞、多建筑物体之间对话的建筑取向。这一取向既有可能走向琐碎、堆砌与繁复,也有可能走向整体、简洁与凝练。
单灭点透视成图的方法,服从于灭点透视的法则秩序,凭借建筑物体的正面与画面的平行,以造成纵深的视幻觉为目的,事实上,在今天的媒体照片中, 点透视也是最能够感染人的视角。那么不同于灭点透视的多视点透视,它的主旨,难道不是为了追求画面中不限于单纵深,不限于单方向的深度或横向会聚,追求不拘格的山水空间感受,自有其一以贯之的观看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