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校园武术活动与人才培养实践
——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2019-03-27刘永峰荆治坤
黄 丹,刘永峰,荆治坤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广东佛山52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活力强劲的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佛山是我国南派武术重要的发源地,佛山传统武术文化既源远流长又灿烂辉煌;佛山是黄飞鸿、李小龙、叶问等国际著名武术大师的故里,这里习武成风、武馆林立、人才辈出;一直以来武术是佛山的一张金名片,是广东省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是全国第一个获得“中国武术之城”称号的城市。
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弘扬、服务社会等要求,以突出文化传承与弘扬和服务社会为主线,利用我校十几年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经验和多年开展校园武术活动的教学与实践,结合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十年前就积极引进佛山传统武术拳种进校园,咏春拳、蔡李佛拳、舞龙舞狮、龙舟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相继成为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和公共体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程[2]。无论是课程设计安排和实习实训活动,还是项目研究方向和基地平台建设等都紧紧依托佛山传统文化的特色,以服务地方为着力点,探索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健体养生、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的人才培养新途径。
1 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创新
佛山是我国南派武术重要的发源地,佛山武术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又灿烂辉煌。佛山各个武术门派宗枝众多,大小武馆超过200个,其中咏春拳、蔡李佛拳等作为佛山代表性拳种,遍布世界80多个国家地区,习练人群达数千万人。在佛山求学的学生,对佛山武术文化耳濡目染,且有李小龙、黄飞鸿、叶问等名人效应。因此,推进优秀的佛山传统武术拳种进校园,依托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和区域优势,为我们的特色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优越的条件。
1.1 咏春拳项目
从2008年开始探索引进咏春拳进校园,2009年佛山的特色拳种咏春拳正式成为我校公共体育必修课,同时也成为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咏春拳》课程成为学校第一批优质课程,《咏春拳》精品视频公开课成为广东省创新强校项目。到目前为止我校已为社会培养了几万名咏春拳的学子,成为世界上学习咏春拳人数最多的高校。
1.2 其他传统项目
根据佛山传统文化的特色,我校积极引进佛山一些传统项目,如蔡李佛拳、舞龙舞狮、龙舟、武术与养生、功夫推拿等,这些项目先后进入大学课堂。这些项目进入大学校园后,大大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使得课程建设更具有地方特色,更加接地气,对地方传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3]。
2 校园特色品牌的建设和发展
2.1 武术文化品牌
近年来我校以构建武术品牌为抓手,高度重视武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武术相关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重点以咏春拳、蔡李佛拳等南派武术和龙狮、龙舟等项目作为切入点,打造“武术竞赛、表演团队”,形成了学校特色品牌项目。陆续聘请了佛山耀保咏春拳馆馆长麦耀明、佛山精武会会长梁旭辉、佛山姚祺姚才咏春拳馆馆长姚忠强等咏春拳名家作为我校咏春拳的高级教练,并对我校师生进行了咏春拳技术培训和咏春文化的熏陶;多次邀请了香港咏春拳总会会长李恒昌先生到我校授课;多次邀请国际咏春拳大师张卓庆先生到我校做“咏春之路”讲学和传授咏春拳文化。另外,聘请国家级教练、太极王子、广东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二平先生为我校客座教授。自武术创品牌活动开展以来,积极参加省、市、学校组织各项武术比赛和社会公益活动,都取得很好的成绩。
2.2 龙舟、龙狮等体育品牌项目建设
龙狮运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精华。龙狮运动充分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展示出一种团结协作、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象征着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复兴[4]。在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台等地区,传统的龙狮运动更是倍受人们的青睐,代代相传,长盛不衰,并且随着华人迁移的足迹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各地民众所喜爱,可以说凡是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有舞龙舞狮运动的开展[5]。目前有上千支南狮队伍活跃在佛山市5区,每年五一、十一等节日佛山西樵山的舞狮国际争霸赛更是吸引十几万游客观看,并已形成国内外著名的赛事品牌,获得很好的社会美誉度。
佛山市3大体育品牌就是武术、龙狮和篮球,而武术和舞龙舞狮运动作为佛山市重点的发展项目[6],这两年我校积极配合并参与其中,我校先后也成立了舞狮舞龙训练队,并在省市的各项比赛中取得可喜成绩,参加2014年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取得女子龙队获女子青年传统舞龙第一名,男子青年传统舞狮二等奖,2014广东省第十六届龙狮大赛获得女子舞龙自选套路和规定两个第二名。另外还建设了华南地区唯一一个全国高校龙舟训练基地、岭南传统体育文化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以及佛山市青少年龙舟训练基地。2015年4至5月,我校龙舟代表队龙舟队分别参加中华龙舟大赛常州武进站比赛和福建福州站的比赛,分别取得3、4、5、6名的好成绩,中央电视台在电视直播中还重点介绍了我校开展武术和龙舟龙狮等活动的情况。
2.3 校园武术与健身养生课程、平台基地等建设
我校除了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中开设了《咏春拳》、《蔡李佛拳》、《舞龙舞狮》、《武术与养生》、《康复治疗》、《健身健美》和《健美理论与实践》等专业课程外,还开设了公共体育课《武术养生》、《实战咏春拳》、《佛山武术》等校选课程。经过多年时间的实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原来社体专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新增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健身保健方向,实施本科健身私教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2016年在体育专业开设武术与养生方向,创建创新创业武医班。期间还建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健身保健方向22门专业课程群和5门校外健身企业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目前此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省内外高校属于首创,在全国普通高校同类专业设置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立足社会体育产业人才市场需求,结合学校十多年来健美课程教学和健美运动竞赛的实践,积极寻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的突破口,经过对珠三角地区健身产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勇于创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先后与佛山市体育馆、南海体育局、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佛山市国民体测中心、佛山市姚才姚祺咏春拳馆、佛山精武会、佛山市耀保咏春拳馆、伊丽莎白健身健美馆等合作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多方面、多渠道进行院馆协同合作和校企协同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3 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特色文化的弘扬
我校率先在国内将佛山咏春拳纳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成为大学体育必修课,多次邀请世界知名武术大师到我校传经送宝,编写了我校自己的咏春拳教程,完成了佛山传统武术部分教学视频的拍摄工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已上传到学校官网优质课程作为视频公开共享学习资料。这些举措很受学生的欢迎,得到很好的社会反响。
佛山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在2011年正式作为校级科研平台立项建设,我校老师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咏春拳段位制研讨会,并参与了咏春拳段位制教材的编制工作。我校有关部门和佛山市体育局、佛山武术协会等机构积极合作、协同创新,着力将佛山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升级为佛山市级建设项目,成立了岭南传统体育文化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该中心成为佛山市政府武术文化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中佛山功夫研究院的建设单位,并助推了佛山市政府与国家武术院签署了共建国家武术院岭南武术研究中心,学校地方传统特色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和积极发展中。
另外,我校建设了华南地区唯一一个全国高校龙舟训练基地,与世界咏春拳总会、香港咏春拳总会、澳门精武会、佛山武术协会、佛山各个咏春拳馆及其脉系传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服务地方与社会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以建设武术品牌为抓手,高度重视武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组建了一支有活力、开拓性的武术与养生教学与研究团队,从而积极推进具有佛山传统武术的标准化建设,在传统武术传承发展和推广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成功案例。
我校武术队积极参加省市的各项武术比赛和公益活动取得很好的成绩,2015年学生的武术项目《佛山蔡李佛武医馆》获得第二届全国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二等奖和2016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广东分赛区优胜奖;项目《传承武术文化 培养民族精神》获得2017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佛山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我校开展武术进校园和武术相关活动等情况都有报道。我校师生参加了香港电影《叶问前传》的拍摄和《李小龙》、《叶问-2》等电影首映仪式的武术表演以及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火炬传递仪式的武术表演;2013—2016连续多年参加佛山秋色大巡游的武术展演,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江河万里行》、《远方的家》、《体验真功夫》、《武道医途》、《佛山制造中国功夫》微电影等栏目的拍摄工作,这些活动都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好的社会评价,收获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为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作出了贡献。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依托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区域优势,推进优秀的地方传统武术拳种进校园、进社区,在大学生中开展佛山传统武术的教学和实践活动,这些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地方高校的进一步研究、普及和推广得以迅速和更好地传承发展,这为传承和发展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规范,强身健体、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佛山创文建设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都具有特殊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
4.2 建议
佛山市各级教育和体育相关行政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区域优势,积极推进优秀的地方传统武术拳种进校园、进社区,更多地开展佛山传统武术的相关竞赛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地武术团体和组织的学术交流。佛山在武术文化方面有独特的地域优势,有大量可产业化的文化项目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只要有关部门加强引导、大力扶持,这些项目就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将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佛山与国际大都市广州为邻,广佛一体化会对两地文化发展形成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因此,佛山体育文化产业只有与广州市形成错位发展,扬长避短,注重和保持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