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主动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大手术后患者肌力的影响
2019-03-27何晓燕
何晓燕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重症监护室是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场所,该场所的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密切的监测,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监测仪器,运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进行治疗。但是治疗后患者常会出现肌肉神经异常的情况,而且患者长期卧床[1],常会引起身体的康复以及预后效果。本次着重对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室大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下是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大手术的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中男女各有19例、11例,年龄在21-73岁,平均年龄为(49.5±5.2)岁,手术类型:脑膜瘤切除术6例、肺癌根治术3例、结肠癌根治术5例、颅内肿瘤10例、胃癌根治术6例;观察组中男女各有17例、13例,年龄在20-74岁,平均年龄为(50.6±5.8)岁,手术类型:脑膜瘤切除术7例、肺癌根治术4例、结肠癌根治术3例、颅内肿瘤9例、胃癌根治术7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有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的管理、引流管的护理等。观察组进行早期主动性护理干预,成立早期主动性护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术后给患者机械通气72h后,若患者反应差或者是无反应则需要进行被动肢体运动,采用RASS量表评价患者的镇静以及觉醒状态,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前提下打断患者的镇静状态,若患者有持续躁动、神经阻滞等症状则不需要打断。给患者进行翻身、按摩、热敷,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皮肤压疮。每天采用音乐振动疗法给患者进行肌肉放松,有效预防肌力下降。若患者术后意识清醒,可指导其进行互动运动,给患者制定训练时间和频率并及时进行调整。患者独立训练时,护理人员需要全程陪同,并观察其体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停止训练。
1.3 评价指标
采用肌力评分量表(MRC)评价患者术后的肌力改善情况,共有17条项目,其中四肢肌力12条,颅神经肌力5条。按照肌力程度将其分为6个等级,0分为无肌肉萎缩现象,1分为触诊可观察到有肌肉收缩但关节无活动,2分为可进行负重运动但运动范围在50%以下,3分为可负重运动且运动范围为100.0%,4分为可进行抗阻力运动且活动范围为100.0%,5分为可进行充分抗阻力运动且运动范围为10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RC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RC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RC评分结果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MRC评分结果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MRC评分 干预后MRC评分观察组 30 26.8±3.1 65.8±4.7对照组 30 26.9±3.3 49.5±3.6 t-- -5.26 11.02 P-- >0.05 <0.05
3 讨 论
ICU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医院治疗水平以及护理质量的一个直接反映。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大手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2],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肌力下降,可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一定的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延长其住院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因此,如何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大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早期主动性护理干预是在患者术后机械通气72后开始进行护理的,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身体状况,给患者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陪同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训练并给予相应的处理[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RC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RC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重症监护室大手术患者进行早期主动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肌力症状,使患者的身体早日康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大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主动性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肌力症状,促进术后患者身体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