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水彩画在陶瓷绘画中的艺术表现
2019-03-27/万伟
/万 伟
水彩绘画作为一种绘制技法、工具、材质都较为简单的画种,所呈现出的色彩艺术效果却是丰富多彩的。而这种色彩斑斓的西方画种被引入陶瓷绘画艺术中,技法上的稍事改变,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艺术表现。水彩画色彩表现、技法表现灵活运用于陶瓷绘画中是一种新的艺术突破,不仅可以丰富陶瓷绘画的表现形式,还能更大地提升陶瓷绘画艺术的色彩表现形式使陶瓷艺术作品更具观赏和审美价值。
一、水彩画与陶瓷绘画艺术源流概述
水彩画,在中世纪末至近代时期被德国艺术巨匠丢勒画家第一个具体而又深入地将各种材料运用水的媒介在纸上创作出来的新类画种。他笔下的水彩画作在注重局部细节刻画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写实感,充分地表现出水彩透明、细腻、色彩丰富的绘画艺术特征。明清时期在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的大时代背景下,水彩画也同样漂洋过海,传入中国。中国水彩画画家们在对西方水彩画技法的反复推敲深入研究中,对其技法、用笔、意境及内涵表达上进行借鉴和采用,同时融合我国特有的构图和造型方法形成具有特色中国式水彩画绘画。
中国陶瓷绘画艺术经历了漫长又曲折的发展历史,从石器时代彩陶绘画到瓷器出现后青花的出现直至清代釉上彩的发展,瓷器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丰富。中国陶瓷绘画的发展一直受到中国绘画的历史影响。发展至今,陶瓷绘画已形成丰富多样的绘画形式,可分釉上、中、下及釉上与釉下结合和各种装饰手法融合的综合装饰等。
两种看似不同的绘画形式在本质上没有过多相通特性的绘画形式相互融合摩擦,是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同样也是陶瓷绘画艺术多元化包容性的艺术特征所能达到的艺术表现。陶瓷绘画可以表达丰富的文化内容,也可以多种陶瓷绘画技术与其它画种绘画技法相融合进行创作。随着陶瓷绘画融合的不断发展,其融合不同种类的绘画逐渐增加。西方油画、水粉、水彩、素描等多种绘画品类都与陶瓷绘画发生了文化上的关联。为陶瓷绘画开辟了新的多元、个性化的艺术创新思路。
二、水彩画在陶瓷绘画中艺术特征表现
1、艺术表现上特征
虽然说水彩画从西方传入中国历史并不长远,但其绘画特征与我国审美其实有着“相见恨晚”的情感趣味。发展至今以其独特的艺术色彩感、意境表现感被现当代画家及年轻人所追捧,成为极具表现性和可塑造性、个性化的一类大型画种。
水彩画本身在绘制技法上的一大难点便是对水及颜料的把控上,不仅受到了材料和绘制工具的制约,而且从它的艺术特性上看,可对中国水墨画的模仿又可有新时代思潮的个性化体现。而它的通透、亮丽、清丽的艺术风貌却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如何使陶瓷绘画呈现水彩的特殊艺术表现,这是对水彩画引用于陶瓷绘画中的重要难点,而陶瓷制作方式也同样是其难度的又一体现。陶瓷绘画材料的特殊性与其烧制过程,颜料相互之间的不能调和,烧制繁复等都同样成为其引用的阻碍因素。但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无论是釉下青花还是釉上新彩在对其绘制技法和运用上的改变,都能呈现出水彩的通透、流动感、迤逦的独特艺术特征。
2、色彩的艺术表现
众所周知,水彩画中的色彩表现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各种色彩之间的相互调和呈现出多样的混色效应,而通过水分运用的浓淡可以表现出水彩画色彩的分层次色阶及虚实感。其表现物象的色彩不再单一,能使绘画物体更具多样化真实色彩的表现。而陶瓷绘画中的色彩表现却不如水彩画中来的容易。陶瓷绘画所运用的料色需与火及其温度的不同所展现料性的色彩表达。如果釉上彩的温度过高,很有可能料会发生烧无的后果。但陶瓷绘画想要体现水彩画中色彩的色阶过渡变化和浓淡虚实变化及丰富色彩感在其材料商的多样化表现形式中得以解决。例如青花中同样通过水与料的融合绘制,亦可形成“墨分五色”的层次变化。釉上粉彩、新彩,釉下五彩的出现同样可以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表达。
3、时代特性的艺术表现
水彩画发展至今,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艺术风格也同样极具特色。由萌芽、成长到革新,水彩画发展通过早期借鉴西方艺术科学理论,写实手法,发展成为现如今的中国化水彩画。在吸收了西方的结构造型、形态、多样化的元素融合,水彩画已形成了新的时代特性绘画艺术。而现当代陶瓷绘画融合水彩画这一特殊的绘画种类,也已是新时代特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结语
西方水彩画的传入,在中国绘画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吸取优良的文化传统、气质。陶瓷绘画在与中国画的联系中吸取不同的画种所带来的艺术表现是多样化的体现,将本土的民族文化艺术与西方外来文化融合从而创造出更具我国特色新时代的陶瓷绘画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