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70年大视角研究中国周边外交

2019-03-26石源华

世界知识 2019年5期
关键词:周边地区周边国家外交

石源华

周边环境、周边安全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的首要战略依托。周边地区是中国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地带”,既是中国安全疆界的延伸,也是中国安全的屏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东西南北都曾与邻国爆发过局部战争或边境冲突,历史经验值得总结。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而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对外战略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于时代特征的评估,由“革命与战争”为主题转向“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对于既成国际体系的态度由负面认同转向正面认同,并开始融入其中,成为执行者、维护者、守卫者、创新者。中国第一次面临没有直接军事威胁的安全环境,但我国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和潜在冲突点依然很多,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和“印太战略”的主要目标仍是指向中国周边地区,屡屡通过“介入”我周边地区的种种方式,威胁中国安全。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现代化建设处在将强未强的关键阶段,需要维持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形成继续崛起的和平发展机遇期。

在经济上,周边地区是中国开展互利合作与发展经济的首要外部地区,更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点示范区域。周边国家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所占的份量最大,保持和发展同这些国家的经济关系,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投资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亚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重心仍在周边地区。

在文化上,周边地区是和中国文化联系最为密切的毗邻地区,“以汉字和儒家思想、汉传佛教为主要媒介而形成的‘东亚文化圈,至今仍是充满魅力且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人文合作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周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的又一新动力源。

从70年大视角研究中国周边外交史,立足解决百年未有大变局和正确制定周边外交战略和政策的整体角度,对周边外交的历史、现状、理论、热点、战略、政策诸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反思与探索,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现实层面观察,新中国建立后,政界和学界并沒有使用“周边”这一概念。20世纪50?60年代,美苏冷战,形成冰火不容的两大阵营,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成为认知和划分周边邻国归属的标准。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重要理论,“发展中国家”成为认知和划分周边邻国的新标准。直到80年代中后期,中国领导人逐步提出了“周边环境”“周边国家”“周边安全”“周边战略”等新概念。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周边国家”概念,成为制定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概念,周边外交开始在中国外交总战略中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新中国70年周边外交史,对于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学术层面观察,新中国周边外交史研究是一块处女地。中国学界对于周边大国的外交研究有所进展,对中国周边众多的中小国家外交的研究,则或很薄弱,或几乎空白。就新中国周边外交史整体研究而言,还没有形成规模研究。已经出版的各种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对于周边外交研究的份量比较有限。将70年中国周边外交史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综合研究,系统梳理中国周边外交史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实施周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总结存在的问题,引出必要的历史教训,将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从理论层面观察,研究新中国周边外交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价值。建国以来,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界得到广泛运用和占居主导地位的,先是苏联倡导的国际关系理论,后发生更大影响的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如何构建面向百年未有大变局、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国际关系新理论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进行新中国70年周边外交史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推进这个历史进程。

周边外交研究中存在的诸如革命与战争主题、和平与发展主题、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自主体系与国际体系、国家危机与国际机遇、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等重大理论问题,70年间经历了重要的变化,探讨这些重大问题,作出必要的理论总结,将有助于理解和认识新时代周边外交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为创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目标的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新理论和周边外交新战略作出重要的理论贡献。

猜你喜欢

周边地区周边国家外交
春秋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的联姻探究
古代临济宗在泰山及其周边地区的传承发展
2019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米兰全球展之莫斯科展: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的标杆性家居盛会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周边国家媒体研究
基于BIM的北京路及周边地区城市规划微环境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