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门问题谈判能否带来和平新希望

2019-03-26李亚男

世界知识 2019年5期
关键词:哈迪胡塞内战

李亚男

2018年底,也门政府军与胡塞武装代表团在联合国主导下举行谈判。这是交战双方多年来首次实现面对面交换意见,具有重大象征意义,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打破也门僵局的新机遇。但从近两个月的进展情况看,双方虽就部分问题达成了原则性协议,但落实起来困难重重、步履维艰。新的谈判是否能如国际社会所愿,顺利开启实质性的政治和解进程,不仅取决于也门国内各派别的力量平衡,也将受到外部大国关系变化的直接影响。

谈判进展艰难,前途未卜

受国际社会承认的也门哈迪政府与胡塞武装组织曾于2016年在科威特进行过旷日持久的谈判,持续108天仍无果而终。与之相比,去年底在瑞典举行的新一轮谈判确有积极成果,双方最终就交换战俘和荷台达地区停火问题达成了协议。交换战俘是谈判中分歧最小、相对简单的问题。哈迪政府与胡塞武装均向联合国提交了部分用于交换的战俘名单,涉及1.6万人,除双方武装人员外,还包括一些被拘捕的教师、儿童、部落成员、宗教人士和妇女等。胡塞武装还同意释放也门前防长马哈茂德·苏拜伊将军和哈迪总统的侄子纳赛尔·艾哈迈德。荷台达停火是谈判的核心议题。荷台达是也门红海沿岸的重要战略港和也门民众的“生命线”,目前约80%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需由此入境,然后再分送至首都萨那和其他地区。2015年以来,荷台达港一直处于胡塞武装控制下,哈迪政府指责胡塞方面利用该港口截留救援物资、接收伊朗的武器支援等。去年6月,在沙特、阿联酋等国联军的直接支持下,也门政府军发起夺取荷台达港的战役,遂使此地成为交火最为激烈的前线之一,救援物资通道受阻,也門人道主义灾难进一步恶化。谈判中,哈迪政府与胡塞武装均同意在荷台达港及周边地区实现停火,并逐步撤出战斗人员,联合国将协同双方共建协调委员会对港口进行管理,地区治安则由新组建的地方武装力量负责。此外,双方还同意在南部塔伊兹省开放援助走廊、恢复油气出口等。虽然谈判并未触及更多更核心的问题,双方就重开萨那机场的建议也未达成一致,但这对于数年来一直陷于“打不动、谈不拢”僵局的也门来说,已算是不小的突破。联合国也门问题特使格里菲斯称,此轮谈判的目的不是为了达成冲突的政治解决方案,而是为了建立互信,为下一阶段更全面的和谈奠定基础。

即便目标有限,但落实谈判成果的前景仍不容乐观。一是在交换战俘问题上,哈迪政府和胡塞武装相互指责对方名单造假,致使原定于今年1月中旬实施的第一阶段换俘行动被迫推迟。随后,双方又专门针对战俘问题在约旦进行了两轮会谈,至今仍未能确定最终名单及战俘交换的具体方式、时间和地点。二是在荷台达停火后的管理问题上,双方都抓住协议的模糊性,对港口控制权归属和所谓“新组建的地方武装”成员构成等各执一词,联合国斡旋工作推进艰难。三是荷台达停火协议亦处于崩溃边缘。双方均不愿亦不敢率先从交战区撤出战斗人员,导致矛盾激化,反而在荷台达之外地区加剧了冲突。1月10日,胡塞武装使用无人机袭击了位于南部拉赫季省的阿纳德空军基地,造成包括政府军总参谋长在内的数名高级军官伤亡;沙特主导的多国联军遂帮助政府军展开报复行动,对萨那实施大规模空袭,摧毁胡塞武装多个军事目标。双方又呈剑拔弩张之势,互信程度进一步下降,与和谈的初衷背道而驰。

外部压力是促成和谈的直接因素

事实上,作为也门内战的直接交战方,哈迪政府和胡塞武装均未做好谈判的充分准备,这一轮和谈更多是由外部因素促成。

首先,沙特因卡舒吉事件遭国际社会口诛笔伐,意外牵动也门局势出现转机。2018年10月初,卡舒吉在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遇害。土方提供的调查证据显示,沙特情报部门卷入其中,王储穆罕默德更被怀疑是幕后主使,其国际声誉一落千丈。由王储主导的一系列激进对外政策也招致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其中,军事介入也门的行动首当其冲。美英等国作为沙特传统盟友及其最大的武器供应方,迫于内外压力,开始重新考虑对沙特地区政策的态度。10月底,美国时任防长马蒂斯和国务卿蓬佩奥先后呼吁也门主要交战方在30天内达成停火协议,接受联合国斡旋,重启和平谈判;同时敦促沙特支持以“政治方案”终止也门内战。11月上旬,美军又宣布停止向沙特、阿联酋等国参与也门军事行动的战机提供空中加油服务,标志着美西方开始采取具体措施尝试遏制沙特的战争行为。沙特在重压之下,不得不在也门问题上做出和解姿态,要求哈迪政府配合联合国主导的斡旋行动。

2018年12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中)与也门交战双方代表在瑞典出席新闻发布会。

其次,伊朗遭受新一轮制裁,胡塞武装恐失唯一外援。虽然胡塞武装与也门政府的冲突最初源于国内政治权力分配不平衡,但哈迪政府依靠沙特、阿联酋等逊尼派国家,胡塞武装则接受了伊朗提供的政治支持和资金、武器等援助,内战逐渐成为地区代理人战争,也门战场也日益成为沙伊激烈博弈的前沿阵地之一。特朗普上台后,对伊朗政策不断收紧,不但退出核协议,重启制裁并层层加码,还联合地区国家组建“反伊阵线”,共同遏制伊朗影响力扩张。伊朗自顾不暇,对胡塞武装的援助也日渐缩水。胡塞武装缺乏武器弹药补给,实力难免衰退,不仅袭扰沙特、阿联酋本土的频率降低,而且逆转战场僵局、重获军事优势的可能性也日渐渺茫。在这种情况下,接受和谈、通过谈判谋求将岌岌可危的军事成果转化为实打实的权力分配份额,对于胡塞武装而言亦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此外,也门人道主义危机持续恶化,联合国不断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亦对参战各方形成压力。截至2018年底,也门内战已造成约5.6万人丧生,超过240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救援,占也门人口总数的80%以上。战争还摧毁了也门的医院、学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霍乱、甲流等烈性传染病横行;货币持续贬值,食品与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联合国称也门正经历全球最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和粮食安全危机,交战各方对此都负有责任,必须采取应对措施。

美沙关系或影响也门局势走向

无论如何,新的谈判打破了也门数年来的僵持局面,至于未来是否能给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带来和平希望、是否能成为开启政治解决进程的序曲,尚难预料。作为中东地区热点冲突之一,也门谈判进展和局势走向早已不取决于国内各派别的力量对比,而是与地区格局变化、大国政策调整等紧密相关,其中美沙同盟关系的变数是短期内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仅从军事实力论,哈迪政府的动员能力有限,政府军组织涣散,又受南方分离运动等地方武装掣肘,只有依仗沙特主导的多国联军全力支持,才能在战场上与胡塞武装对峙。而沙特能够顶住国际压力,在也门内战中投入数年,固然是因为也门与其南部边境安全息息相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得到了美国的默许和支持,以此阻止伊朗势力向阿拉伯半岛南部渗透,同时打击“基地”组织半岛分支等。长期以来,美国向沙特在也门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情报、后勤、武器和军事参谋等多方面援助。简言之,没有美国支持,沙特的军事行动或难持续,也门内战局面也将发生根本变化。

目前,特朗普政府的对沙政策正承受压力,也门内战也成为美国内政治斗争的热点议题之一。民主党批评特朗普为谋取军售和经济利益,与沙特过度捆绑;质疑特朗普女婿库什纳与沙特王储的私人交往影响了政府决策、有损国家利益;要求切断对沙特干涉也门的军事援助、终止介入也门内战。2018年12月,美参议院以56票支持、41票反对通过决议,呼吁政府尽快结束也门战事;但因当时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有意拖延,该决议遂告“流产”。2019年2月,民主党掌控的新一届众议院又以248票支持、177票反对通过类似议案,再次敦促政府从也门撤出军事力量,停止为沙特在也门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并将该议案送交参议院审议,一旦获得通过,即具有强制效力。但特朗普在此问题上态度强硬,曾屡次誓言要维护与沙特的特殊盟友关系,并威胁动用总统否决权以阻止决议生效。未来也门情势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受美国政府与国会角力结果的影响,这也是也门内战地区化、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哈迪胡塞内战
RE/Form地毯系列:扎哈·哈迪德建筑的缩影
叙利亚内战大事件
美国内战的国际法实践及其启示
马克思论美国内战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整军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