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林型金矿研究进展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7期
关键词:组份热液矿物质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卡林型金矿指产于渗透性良好的未经区域性变质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中的微细浸染型中低温热液矿床。矿石多为浸染状,金的粒度多为显微-次显微级。该类型矿床一般储量大、品位低、不见明金。而且埋藏浅、可露采,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一、地质特征

卡林型金矿和岩浆岩之间没有明确的演化关系。矿床的分布较为整体,主要以透镜状、似层状和脉状等形式产出。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是中偏酸性的还原环境,其蚀变类型主要是中低温热液蚀变,如碳酸盐化、硅化、重晶石化及泥化。卡林型金矿的构造控矿比地层控矿更强。矿床多产于与大陆边缘构造有关的推覆构造体内部及其附近。赋矿的地层时代老,而成矿的时代新。

我国卡林型金矿位于不同构造单元的衔接处,具有凹陷史。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一般分布在扬子陆块的西南缘板内古生带-中生代沉降带及西北缘古生代-中生代造山带中。岩浆活跃的热液活动对矿物质的迁富、活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构造活动发育,在区域构造上明显表现为构造控矿作用,特别是背斜褶皱和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在构造蚀变(通道)区及其上部形成层状(类似层状)矿化。例如在滇黔桂卡林型金矿集中区,构造控矿作为最主要的控矿作用控制了卡林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因。我国卡林型金矿集中分布于火成岩活动区,但金矿多位于较大规模侵入岩或火山岩分布区的边缘地带。

二、金矿成矿流体

目前关于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仍存在较大争议,一般认为,碳酸盐的溶解是导致成矿热液中的Au以富Au含砷黄铁矿的形式沉淀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围岩的下伏地层,流体来源较为复杂。在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中发现了大量的CO2、CH4、N2、H2S等挥发分,成矿流体的基本特征为温度为 250±50℃、盐度2-7Wt%NaCl、含有CO2。

对我国右江盆地及其周缘金、砷、锑低温矿床的C、H、O、S、Sr同位素、同位素年代学、流体的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富含矿质的盆地流体,即金的运移、沉淀与富含有机质不混溶的盆地流体有关。燕山晚期大规模的同源流体流动引起了大面积的低温成矿作用和硅化。成矿流体不是直接由岩浆结晶分异而成岩浆期后热液,而更可能是从地幔柱中直接分离出来的,或者是由地幔柱加热的各种地下水,也可能是两种或多种流体的混合。与出露的岩浆岩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三、成矿过程分析

我国卡林型金矿分布较为广泛,成矿模式复杂。金矿不同的地质条件、地层、岩浆岩、大地构造背景等因素都会影响成矿过程。尤其是对于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下的矿床,其成因可能不同。伴随地幔热柱构造作用出现的地幔隆起、深源物质大规模上涌,以及壳幔相互作用及热流场,构成金、汞、砷、锑等成矿物质的大规模超常聚集系统。以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的形成过程为例,形成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是金等金属的选择性沉积,形成了沉积相带中的预富集。二是叠加改造成矿阶段。该阶段可细分成两个阶段,即矿质淋滤、迁移富集阶段和矿质沉淀富集阶段。前者受矿化剂控制,后者受沉淀富集剂控制。

随着地幔的隆起,现了巨大的幔隆构造及裂谷带、裂陷槽等,继而形成了深源成矿物质的转移及系统的传输,主导并控制着金、锑、汞、砷等矿床的空间分布及组合。局部的浅层次构造逐渐出现,局部热流场和流体成矿等地质作用决定了物质的最终富集带,是卡林型金矿床以及其他矿床形成的关键过程。

变质-混合岩化作用能够为金银组份提供迁移、活化以及初期富集的环境条件。例如,当云开地区的褶皱隆起后,加里东开始运动使矿床的地质出现了区域性的变质与混合岩化现象。矿源层的金银组份,发生了强烈的迁移活动,即以变质与混合岩化作用于矿体的中心部位为起点,向较弱的边缘地段进行迁移。完成了矿床金银组份的初期富集。之后在变质与混合岩化的作用下,活化与迁移到弱混合岩和变质岩部位的金银组份,会随着剥离断层面由深至浅的迁移,进而使金银组份再次富集。

四、结论

卡林型金矿多位于构造单元的衔接处,成矿作用机制复杂,影响矿床成因的因素多,构造控矿作用明显。矿床的蚀变类型主要是中低温热液蚀变,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围岩蚀变都显示了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的特点。金矿物和载金矿物均具有微细粒结构。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此矿的成矿过程的迁移与富集与地质作用有密切的联系。目前对该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仍有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猜你喜欢

组份热液矿物质
鲍曼不动杆菌双组份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不同组份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强度研究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喝矿物质水还是纯净水?
塔东热液地质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的改造意义
饲料添加抗氧化剂和有机微量矿物质可以改善肉质
光合作用及其组份的生物进化
层结背景下热液柱演化的实验模拟*
微氧对SF6局部放电分解特征组份的影响
南大西洋热液区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和产酶活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