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照射配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2019-03-26邬艳萍
邬艳萍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新生儿因胆红素代谢异常等而造成的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出现黄疸,一般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1]。患儿因食欲不振等引发的多为生理性黄疸[2]。如果患儿所得为病理性黄疸,则需要积极治疗,减少神经系统、脑组织损伤情况的发生,以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3]。临床多采取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但部分患儿效果欠佳。茵栀黄颗粒为中药制剂,有较好的退黄效果[4]。为了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开展了蓝光照射配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孕龄为38~41周,平均孕龄为(39.44±1.05)周;日龄为1~24 d,平均日龄为(12.28±4.11) d;出生时体质量为2.4~4.2 kg,平均体质量为(3.04±0.25) kg。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孕龄为38~41周,平均孕龄为(39.46±1.02)周;日龄为1~25 d,平均日龄为(12.34±4.08)d;出生时体质量为2.4~4.1 kg,平均体质量为(3.02±0.21) kg。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血液检查确诊为新生儿黄疸;均为足月新生儿;均为单胎新生儿;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日龄≤28 d。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严重器质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疾病者。
1.3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即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20037;生产单位: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每袋装1 g)。口服一天2次,一次1包。对照组给予间隙蓝光照射。将患儿放于蓝光治疗箱,设置温度为25 ℃,设置湿度为55%~65%,持续照射12 h,间隔12 h后再次照射。照射时需要黑布遮盖会阴、肛门、眼睛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30028;生产单位: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每袋装3 g)口服。一次1/3包,一天3次。所有患儿疗程均为5 d。
1.4观察指标观察黄疸消退时间、经皮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每天清晨,检测胆红素水平。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即停止治疗。疗效评价:显效:患儿治疗 5 d 后皮肤症状基本消失,经皮测试及血液测试胆红素水平正常;有效:患儿治疗 5 d 后皮肤症状有所减轻,经皮测试及血液测试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无效:患儿皮肤症状及胆红素水平无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2.1黄疸消退时间对比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2.29±0.51)d,早于对照组的(5.61±0.48)d,差异显著(t=38.513,P<0.05)。
2.2经皮胆红素水平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经皮胆红素水平对比,P>0.05;观察组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对比 (例,±s)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患儿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皮疹,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例,%)
2.4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疗效对比 (例,%)
3 讨论
我国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相对较高,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可能发生生理性黄疸,患儿可自行消退,症状轻,预后佳[5]。病理性黄疸患儿症状较重,患儿多因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而发病[6]。病理性黄疸患儿需进行积极治疗,减少脑组织损伤、神经迅速等情况的发生[7]。
临床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主要是进行间隙蓝光照射,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有一定的疗效[8]。通过间隙蓝光照射,能够使得胆红素发生异构反应,提高胆红素的水溶性,促进胆红素排出体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中含有多种有益菌,能够补充肠道益生菌,调节微环境,提高肠道功能,利于胆红素的分解和排出[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2.29±0.51)d,早于对照组的(5.61±0.48) d,差异显著(t=38.513,P<0.05)。观察组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患儿经治疗后,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P>0.05。说明患儿采取联合使用茵栀黄颗粒治疗后,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医研究认为,胎黄也叫做黄疸,患儿以面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黄色鲜明为热重于湿,黄色晦暗为湿重于热。黄疸总属湿热病症[10]。中医认为,胎黄病在肝胆,但肝胆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位居中焦,为升降枢纽,脾喜燥恶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之运化失调是湿浊产生的根源[11]。胃又为六腑之首,胃主降,胃之降带动胆气下行,使胆汁进入肠道排出。因此,胎黄与大便不畅通,与脾胃也存在关系。故而根据其病因病机,采取茵栀黄颗粒治疗,清热解毒,利胆退黄,可以促进胆红素的排出,达到治疗的效果。
新生儿黄疸早期就诊者多因新生儿溶血症、败血症感染等,发病急,病情重。对患儿采取中医治疗效果较好。黄疸迁延不退,多和早期治疗失败、单纯西药治疗欠佳等原因有关。新生儿黄疸属于中医学中的“胎黄”“胎疸”等范畴。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黄疸论》中有记载,“有自生下,面身深黄者,此胎疸也”。新生儿黄疸治疗时间长,难以快速退黄,主要是因为湿热瘀积肝胆,伴有血瘀症状,从而难以治疗[12]。其母亲在妊娠期间,感受湿热之邪,或者过度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湿热内生,传于胎细胞,使得小儿禀赋不足,湿热蕴于肝胆没事的肝胆不能够疏泄,气滞血瘀,运行不畅,胆汁外泄,溢于肌肤[13]。因此,小儿黄疸往往迁延难愈。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便、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宝宝体内胆红素含量偏高而造成,胆红素能吸收光,在光和氧的作用下,脂溶性的胆红素氧化成为一种水溶性的产物,能从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胆红素的吸收光带是400~500 nm,尤其是在420~440 nm波长时光分解作用最强,而蓝光波长恰好在425~475 nm[14]。因此,可以采取蓝光照射治疗。蓝光治疗的治疗原理就是通过照光,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的症状得以改善。
西医治疗首选方法是蓝光照射,有一定的效果。但也会伴有一些不良作用,包括发烧、腹泻、皮疹、青铜症等,部分患儿会出现低血钙、贫血等情况。结合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其不良反应,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显著(P<0.05)。说明患儿的疗效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茵栀黄中含有茵陈、黄芩、金银花等,其中,茵陈可以利湿退黄,栀子能够清热泻火,黄芩可以清热解毒,金银花能够解毒清热。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茵陈可以护肝利胆,金银花可以消炎止痛,促进胆红素排出。而且茵陈具有降低血中胆红素的功能,还可以解热降燥,其他成分则可以利水通淋,除湿退黄,清解暑热。诸药配伍,共奏清热祛湿、利胆活血、化瘀退黄的效果。
总之,蓝光照射配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快速退黄,改善经皮胆红素水平,而且并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