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地区1958-2013年降水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2019-03-26徐旭
徐 旭
(安庆市水文水资源局,安徽 安庆 246000)
降水是地球上人类不可或缺、极其重要的一种气候资源,同时又是气象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对于一个区域的水分状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降水研究是区域气候变化、水循环、水平衡、洪水预报、水资源规划和评估的重点考虑因子[2]。本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t检验法、Mann-Kendall突变型检验法,利用安庆地区1958-2013年的降水资料(合计56年)开展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以期为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充分认识和利用降水资源,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次选取安庆地区岳西站(北)、沙河埠站(北)、花凉亭站(西)、石牌镇站(中)、枞阳闸站(东)、宿松站(南)共计6个雨量站1958-2013年56年同期月降水量作为基础研究数据。在空间上考虑各个站点控制的面积占安庆地区的百分比,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估算。
1.2 研究方法
(1)线性倾向估计法。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来分析降水量整体变化趋势,线性回归系数代表降水量减增速率。
(2)累积距平法。距平值又称异常值,主要用于来确定某个时段或时间的数据,以及数据的长期平均值是高还是低,还可以地直观判断样本数据的趋势。
(3)滑动t检验法。T检验是均值的检验方法,给定可靠性a,可得到临界值ta。当丨t0丨≥ta时,便可否定原假设H0,表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当丨t0丨 (4) Mann-Kendall法。Mann-Kendall的测试方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也称无分布测试,适用于类型变量与顺序变量,计算较为简便、并且不受少数异常值干扰[3]。 图1是安庆地区1958-2013年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图。 图1 安庆地区1958-2013年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 由图1可见,安庆地区年降水量在过去56年呈缓慢上升趋势,降水量的趋势方程为:Y=0.763X+1382.9,其中倾向率0.763mm/(10a) ,降水量以每10年7.63mm的速率增加。1983年降水量最多,达到2009.8mm;1978年降水量最少,为899.8mm;极差较大,为1100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04.7mm。1958-2013年年代降水量呈现“少-多-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降水量较少,远低于多年平均值(-89.1mm),到80年、90年代高于多年平均值(+106.9mm,+105.7mm),进入21世纪后,降水呈下降趋势,低于多年平均值(-76.32mm)。 安庆地区近56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不同季节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31.1%(春)、43.5%(夏)、14.72%(秋)、10.62%(冬)。 图2 安庆地区1958-2013年4季及年均降水量累积距平值曲线 (1)累积距平值。图2是安庆地区研究年的累积距平均曲线。由图2可知:春季降水突变点为1995年、2003年; 夏季降水突变点为1968年、1999年; 秋季降水突变点为1969、1980、1990年; 冬季降水突变点为1967年、1974、1988年; 年均降水突变点1968、1977、1999、2009年。 (2)滑动t检验。考虑到平均变化能较好的反映气候基本情况的变化,采用滑动t检验分析对安庆地区的4季和年平均降水量进行突变型分析。分别取步长n1= n2= 5, n1= n2= 10,信度选取(α=0.01),查表得出自由度n1+n2-2时显著性水平tα值依次是3.36、2.88。如果|ti|≥tα,则可认为正在第i年之前和之后的2段时间可能存在突变。安庆地区1958-2013滑动t检验统计量曲线如图3、图4所示。 由图3可知安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1959年和1964年突然发生变化,1959年( | ta|= 3.82)为突变增加,1964年( | ta|= 3.36)为减少突变。图4可知安庆地区冬季在1968、1969、1979年发生突变,其中1968年( | ta|=3.37)、1969( | ta|=2.88)年为增加突变,1979( | ta|=2.88)年为减少突变。 图3 滑动t检验统计量(n1=n2=5) 图4 滑动t检验统计量(n1=n2=10) (3) M-K检验。Mann-Kendall试验用于安庆春、夏、秋、冬季节降水量时间序列,统计量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安庆地区1958-2013年季节降水量M-K检验统计量曲线 (1)春季。经过比较,发现UF曲线在1958-1968和1989-2004年两个部分的统计总量大于0,表明在两个时期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在其他的年份,UF曲线统计小于0,表明该范围内的降水呈下降趋势,考虑UF曲线整体未超过α=0.05显著水平线,可以推出:在该时间范围内降水量增加/减少趋势不明显。在临界线(Z=±1.96)内UF曲线与UB曲线分别在1965-1969、2001-2003、2010年有交点,但是考虑UF曲线未超过信度线,说明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春季降水没有发生突变。 (2)夏季。UF曲线在1958-2013年范围内统计量整体趋势大于0,表明总降水呈上升,同时认为UB曲线有超过α=0.05显著水平线,表明增加趋势显着的。在临界线(Z=±1.96)内UF曲线与UB曲线分别在1960、1963、1965、1969、2000、2008年有交点,且UB曲线超过信度线(Z=±1.96),说明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夏季降水发生了突变。 (3)秋季。UF曲线在1963-1982年和1998-2013年两部分显示小于0统计量,表明该区间降水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考虑UF曲线超过α=0.05显著水平线,表明增加、减少趋势是显著的。在临界线(Z=±1.96)内UF曲线与UB曲线分别在1963、1972、1992、1995、2011年有交点,由于UF曲线超过信度线(Z=±1.96),说明在0.05的显著水平下,秋季降水发生了突变。 (4)冬季。UF曲线在1965-1981和1991-2015年两段区间内,UF曲线显示统计量大于0,表明降水呈现上升趋势;在其余年份的趋势小于0,表明整体降水呈下降趋势;同时 UF、UB曲线超过α=0.05显著水平线,表明增加、减少趋势显著。在临界线(Z=±1.96)内UF曲线与UB曲线分别在1969、1976、1990、1993年有交点,同时由于UF、UB曲线超过信度线(Z=±1.96),说明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冬季降水发生了突变。 安庆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404.6mm; 年最大值2009.8mm(1983年),最小值899.8mm(1978年),56年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不同季节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31.1%(春)、43.5%(夏)、14.7%(秋)、10.6%(冬)。 此次采用滑动T检验和M-K突变检测方法,得出不同的结果,是由于所使用的突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同。安庆地区春季降水量未发生突变;夏季降水量发生了减少突变,突变时间为2000年;秋季降水量发生了增加突变,突变时间为1972年;冬季降水量发生了突变,突变时间为1976、1993年,其中1976年为减少突变点,1993年为增加突变点。2 降水趋势与突变分析
2.1 年际、年内降水量变化特征
2.2 突变特征分析
3 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