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轻重
2019-03-25张亚凌
/名片夹/
张亚凌,笔名江小鱼,《读者》《文苑》、小小说文化传媒等签约作家,《语文报》专栏作家。数十篇散文随笔被选作中高考或各种考试阅读文。出版散文集《草也有自己喜欢的模样》《有多深爱就有多美好》《为你摇响一串风铃》《岁月,芬芳了记忆》《努力,只为不辜负自己》等。
书名:《努力,只为不辜负自己》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内容简介:选文细腻温暖接地气,融情于事,爱流笔尖、情满纸间,篇篇都洋溢着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对人性的思索与礼赞。作者以温馨感人、慈悲又不失力量的笔触,记录下了在她生命中那么远又那么近、那么冷又那么暖、那么悲伤又那么欢乐、那么疼痛又那么坚强的一幕幕。只有一颗向光的透明之心才会写出如此通透的明朗之语,才会在最朴实的琐碎里,怀抱着太阳让每一口吐纳都芳香四溢。
部分段落摘录:
1.凡事有度,就不那么可怕了。这是我多年后才想通的。可青春里推不开的孤独,孤独得想抱着取暖。青春里泛滥着的任性,任性得无所顾忌恣意妄为哪管后果。而青春的单薄与无助,酿出的苦果却可能受害一生!
2.有些人像桃树,打眼一看,魅力无穷,靠近,肤浅聒噪得让你窒息,美感顿失;有些人像玉兰,即便跟自己也朵朵分明,不拥不挤,开得从容而宁静,给彼此以空间。
3.我不再像过去那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会从吧唧吧唧的嘴角溜走;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没有耐心,一有不会的题就烦躁不安想放弃……我开始绝不放过不会的题,问同学问老师,直问到自己心里清清如水;我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向最优雅的女生看齐,直到自己的耳边响起赞美的声音。我距离曾经的自己,越来越远。
这是一本反复阅读了多次的书,心里的疑问诚如韩少功先生在序言里罗列出的:理论与文学的结合?杂谈与故事的结合?虚构与纪实的结合?……这么多的疑问似乎说明了一点,它不是情節跌宕起伏、很容易就吸引住读者的一本书,或者说,是很不好阅读的书。
“好阅读”含义丰富:故事简单,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代入感,是浅层好阅读;故事性强,环环紧扣,感情强烈能激起共鸣,让读者爱不释手也是好阅读;越品越有味,琢磨得自己或皱眉或失笑或啜泣,更是好阅读。
这本书的思想看似散实则深,选材寻常而琐屑,伴之以心理分析逻辑推理,貌似俗常似乎艰涩。好在,昆德拉采取了散文笔法,力求清晰准确地勾画出人生百态。
我反复阅读的,其实是自己的困惑。一直试图搞清楚,也一直在寻找辨别,“哪里轻”“有多轻”“什么重”“有多重”“如何对比轻重”。于是边阅读边罗列:
“一切都被预先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一切都轻如鸿毛?
“我们无法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因为有遗憾,一切就轻如鸿毛?
“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以轻抗重,四两拨千斤,谁轻谁重?
“只发生过一次的事情就像压根没发生过”,就没有了轻重之分?
当托马斯又一次感到特丽莎“是个被放在树脂涂覆的草篮里顺水漂来的孩子时”,情感是重还是轻?
托马斯的简单生活与复杂思想,谁轻谁重?特丽莎与托马斯对彼此的依赖,谁轻谁重?
“特丽莎脸上茫然没有表情,行动却坚决有力”,情感与生活的轻重,如何评判?
当特丽莎打开托马斯装着隐私的抽屉时,托马斯曾经万无一失的规划与感情谁轻谁重?
“对于岁月的回忆远比它本身更有魅力”,真实与记忆,谁轻谁重?
“一个人的痛苦远不及对痛苦的同情那么沉重,他们的想象会强化痛苦,他们千百次重复回荡的想象更使痛苦无边无涯。”谁能说逃避轻承担重?
托马斯终于回到特丽莎的身边,却没有了相拥的欲望,情感与行为,谁轻谁重?
当你意识到“鼻子是伸出体外的排气管,脸只是一块标记着所有生理过程的仪表板”,你觉得生存与价值谁轻谁重?
“如果一个母亲是人格化了的牺牲,那一个女儿便是无法赎补改变的罪过。”生活与爱,谁轻谁重?
曾经用心保护的,今天猛烈地击碎,并张张扬扬地用丑陋之举与过去一一划清界限。美好与过往,谁轻谁重?
托马斯打动特丽莎的是打开的书,“从未有人将书打开放在桌子上”,而书是特丽莎与世界对抗的武器。书与判断,谁轻谁重?
无数偶尔形成最后的必然,偶然与必然,谁轻谁重?
……
可是我还在问自己,万事万物真的需要那么明晰地判定轻重吗?于是更多疑问不断涌出:既然“表面的东西是明白无误的谎言,下面却是神秘莫测的真理”,判定轻重还有什么意义?当“强者都弱得不能伤害这位弱者时,弱者也就不得不强起来以离去”时,强弱都已模糊,判定轻重还有什么意义?真实带来伤害,掩饰却可以彼此愉悦,真实就轻如鸿毛吗?尸体被掩埋是重,火化是轻,可思念或憎恶一样存在,辨识轻重就真的没了意义?
阅读中,我一直在问作者也在问自己:为什么无法承受的是“轻”而非“重”?既然生活中诸多事情并非“非如此不可”,而是“别样也行”,是不是就没有探索谁轻谁重的必要?
疑问是一种收获,无解也是一种答案。轻飘飘会失重,过于沉重也会撂挑子回归到轻。轻与重已成为硬币的两面,此消彼亡,已经无法分开。
既要摆脱轻,还得学会享受轻,才是生活的真谛。当然,这是本好阅读的书,毫不夸张,是最高层次的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