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运营出来的
2019-03-25郭涛
郭涛
我国的城市数量从1978年末的193个增长到2017年末的661个,增长了2.4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病”日益凸显——城市空间无序开发,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城市必须数字化、智慧化。当前,我国已有超过500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城市发展和中国现代经济体系的建设正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
最初,智慧城市的建设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过,随着大量实践经验的慢慢积累,一些规律逐渐显现,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这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从连云港到北京西城,从云上北疆到智慧滨海,在紫光云的支持下,这些智慧城市样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通过这些成功的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一是,标准化的运营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动力;二是,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基于此,紫光云在投身于智慧城市建设时,也主要是在数据和运营上做文章。
小街道,大作为
北京市西长安街街道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一直面临着敏感部位多、流动人口多、老旧平房多等问题,给城市运行、社会管理、综治维稳等带来了巨大压力。北京市西长安街街道没有“等、靠、要”,而是灵活运用大数据思维,在社会治理方面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建立了全国首个基层政府的大数据中心,在运用数据进行管理和创新方面成了全国各地竞相学习的标杆,并誉为“小街道、大作为”。
谈到在数据汇集方面的经验,北京市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董立明举例说:“为了实现人口数据的汇聚,我们组织了80多人的信息采集队伍,在半年时间内,走街串巷进行调查,最终建立了辖区人口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我们成功实现了‘以房管人,并且通过数据的沉积,结合自研的综合业务受理平台,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并实现了辅助决策等。”
受益于大数据的北京市西长安街街道在接下来的智慧街区建设中,还将继续深化多维度、多渠道的数据汇聚,将不同系统后台的数据打通,形成统一的数据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将数据于社会治理,改善民生。
董立明表示,北京市西长安街街道将与熙诚紫光在数据的汇聚与分析上进行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2018年,双方已经有了密切接触,北京市西长安街街道提出了具体的需求,而熙诚紫光将为其提供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双方将探索一种联合开发、共同运作的新模式。
熙诚紫光解决方案总监王侃在谈到公司的发展时表示,在政务应用类方面,将以“数字红墙”系列产品,打造政务类的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另外,还将在水务、医疗以及军民融合等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包括知识图谱、数据处理能力等,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
北京市西长安街街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智慧城市是运营出来的”这句话的真谛,那就是让各类业务应用和社会管理功能真正落地。“我们不会盲目追求‘高大上的项目,而是从实际需求出发,优先落地那些能够改善民生,实现综治维稳的专项项目。”董立明表示。
行业场景化平台服务是紫光云的特色平台服务。紫光云将城市、工业、建筑三大业务场景的共性能力进行了抽象,构建了新城市运营平台、工業互联网平台、城市建筑CBIM平台三个平台服务。在紫光云上线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紫光云已经在连云港、南昌、河南、内蒙古等省市打造了一系列智慧城市的新样板。这才是云应有的速度,也是紫光云后来居上的底气。
做得早不如做得巧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连云港并不是最早的一批。连云港的后发优势在于,它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事先就做好全盘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少走弯路,最终实现后发先至。
连云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特别是运营方面,与紫光云实现了全面、紧密的合作。紫光云为连云港做了智慧城市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助其建立了一体化的电子政务网络。连云港取消了政府部门原有的小规模机房,目前已实现60多个部门和100多个项目上云。
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快提升,连云港希望借助建设智慧城市的契机,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连云港不仅一鼓作气建立了包括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电子证据、社会信用在内的六大基础数据库,而且重点打造了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也就是城市数字大脑。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完工,2019年二期工程即将上马。
2017年,连云港与紫光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连云港市大数据中心,并通过组建本地化建设运营公司,在新型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以新城市运营理念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连云港模式”。
没有数据就没有运营。“连云港模式”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它一步到位建立了六大基础数据库,为今后的数据挖掘、分析和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有效地消除了通常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容易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在运营方面,连云港与紫光联手,在新城市运营方面摸索出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
如今,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跨过了从0到1的初始建设阶段,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实现从1到100,再到1000甚至10000的深化与可持续发展。大量实践证明,运营才是智慧城市落地的关键所在。
“与传统的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不同,我们之所以提出‘新城市运营,也是想强调,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要强化和优化运营与治理。”紫光云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卢国强表示。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专业、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对规划、技术的水平要求很高,对运营、服务的要求更高。智慧城市建设考验的不仅仅是项目本身,也是对用户、厂商、集成和服务商之间新型合作关系的考验。
熙诚紫光由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和紫光集团联合成立,它一方面承载紫光云新城市运营服务战略,另一方面作为西城区科技板块领军企业,还将承担西城区科技创新转型使命,致力于打造泛政务大数据总集成商、总运营商、总分销商、总创新商的能力形象。
在智慧街区的建设和运营中,北京市西长安街街道与熙诚紫光、紫光云之间结成了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用户+集成与服务商+厂商”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可以让技术和服务更贴近用户,也让新城市运营真正落在实处。董立明表示:“我们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是被动地选择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由我们提出需求,与供应商之间进行联合开发。这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合作模式。”
上文已提到,连云港与紫光集团成立了本地化的建设运营公司,将三方的利益、能力捆绑在一起,为新城市运营打下基础。紫光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让自己的方案和服务与用户需求更加匹配。无论从战略、技术还是生态等角度来审视紫光云,它都是一个称职的“可信赖的数字化合伙人”。所谓合伙人,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在新城市运营中,需要这种多方共赢的合伙人机制。“这种合伙人的关系,让我们彼此间的信任度更高,同时也能降低整个项目的成本。”卢国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