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

2019-03-25梁凤英

旅游 2019年3期
关键词:贡院阆中民俗

梁凤英

漫步“春节之乡”

阆(lang)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县级)市,已有2300多年历史。这里山锁四围,水绕三面,山、水、城相依相融,自然天成,是中国当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风水古城之一。在阆中古城南郊,有座锦屏山,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有“阆苑仙境”和“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

从成都到达阆中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了。酒店位于古城外面的一条古街上,从酒店出來,我就在这条街上转了转,先熟悉下环境。走不远,就来到了嘉陵江边,坐着渡船来到对岸的南津关。进入阆中古城,我发现街上的风景十分古色古香。古建筑和老院子很多,风格大多相似,大多数都免费。我先后走进了状元府第、张家大院,当然我最推荐的还是胡家院,胡家院是要10元门票的。主人给我讲解了古院,这是阆中古城里唯一一家传承了十代而没有易主的院子,祖上三代从医。我参观了堂屋、厢房、书房、卧室、大老婆房间等,他家有一件宝贝柜子,是落下闳首创的,上面还雕刻了二十四节气呢,十分精美。

落下闳是中国春节先祖。他是西汉巴郡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市)人,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被征召到长安改制历法,他是中国第一位在历法上推定“春节”的天文学家。史书上有记载,落下闳等人创制《太初历》,被汉武帝采纳,于公元前104年正式颁行,并改年号“太初元年”。把以前政治性的岁首制改为适应季节变化、便于指导百姓生产生活的历日制度,并逐步形成了千古不衰、九州同俗、远播域外的春节文化。据悉,发明浑天仪的张衡还是落下闳的学生呢。

阆中古城立于山环水绕的穴场吉地,这里建有中天楼,以应风水“天心十道”之喻。城内其余街巷,都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层层展开,布若棋局。各街巷取向无论东西、南北,多与远山朝对。在这里,你可以登临白塔观景台俯瞰古城风水意象,中天楼体验“天人合一”意境,赴天宫院淳风祠探寻“九龙朝圣、二龙捧珠”风水佳局。你可以泛舟嘉陵江上,畅游东河生态,亲临构溪湿地,体验无限的自然风光。登华光楼可一览古城全貌,丹青城廓、嘉陵山水尽收眼底。

中天楼有“阆中风水第一楼”的美誉,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街道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中天楼又名四牌楼、凤凰楼,为阆苑十二楼之一,地处武庙街、西街、北街、双栅子街交会处。因是东、南、西、北四方相通的过街楼,故俗称“四牌楼”。又因为该楼建造在阆中古城纵横的两条中轴线上,故名“中天楼”。

早上起床,天下起了小雨,却也因为小雨难得的人少,雨中逛古城也别有一番味道。在阆中古城东边的入口,街口矗立着一座高大气派、绘饰华丽的牌坊,这就是状元坊。状元坊是阆中人为纪念阆中历史上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四位状元所建立的。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位状元却是两对亲兄弟,这在科举取士的1300多年间同一个地方出现两对兄弟状元是绝无仅有的。此外,阆中还出了115位进士、404位举人、317位贡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

来到张飞庙,我看到刘备平定益州后,派张飞为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达7年之久,为巩固蜀汉政权,保护阆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章武元年,为部将范疆、张达所杀,死后葬于阆中。“乡人慕其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自此之后,张桓侯祠屡废屡兴,历时1700余年。

贡院就是科举时代士子应试的考场,目前全国贡院仅存两处,一处是南京的夫子庙,即江南贡院;另一处则是阆中贡院,即川北道贡院。阆中是个不大的地方,为何在这里设贡院?一是它做过四川的省会,二是在历史上它有显著地位,三是巴蜀的先人对读书、考试很重视。阆中贡院非常考究,说明阆中在历史上经济比较发达。正值中午的时候我来到贡院,可惜没蹭到导游,也就没逛个明白,但看着挺有感触的。

从“腊月八”到“二月二”

春节前夕,阆中城乡不论寺庙和街院、农家,都有挂花灯迎春和家家户户写春联、贴门神的习俗。阆中人过春节,从头一年的“腊月八”到下一年的“二月二”,城乡有丰富的春节民俗活动。从腊月初八吃“腊八粥”开始,便有了“年味”,于是家家户户杀年猪、备年货,并有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三十夜祭拜年神、烧福纸、接新年,正月初一亮花鞋,正月初二拜谢媒神,初一和十五提灯会,二月初二“龙抬头”等等。

阆中是春节文化之乡,有很多的本土原汁原味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到阆中古城过年,可以参加祭拜人祖伏羲、春节老人落下闳的相关活动,观看巴象鼓舞、张飞巡城、民俗婚嫁、秀才赶考、“春节老人”赐福、迎銮出銮、阆苑仙乐、亮花鞋、竹马牛灯、灯戏、打春牛、舞草龙、逗幺妹、亮花鞋舞狮、烧花舞龙、提灯会等春节民俗文化活动,品味古老的春节文化。阆中在传承春节和保护春节文化资源上具有标本意义。

团年饭和三十夜,阆中习俗是在敬祖宗之前要敬天、敬地、敬年神,春节期间要结伴到二交寺、长青寺、武庙三圣殿拜祭年神伏羲,到落下闳故居祭拜“春节老人”,游春节文化主题公园、看灯戏、观皮影等,天天过新年。

“春节老人”赐福了!鼓锤敲击铜锣发出震耳的声响,随着6位身着红色吉庆古装、手持法杖、面容慈祥的白胡须老人一声令下,竹马牛灯、民俗婚嫁、张飞巡城、秀才赶考等民俗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阆中古城区行进。锣声、鼓声交杂,素有“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之称的古城阆中,在大年三十夜前夕迎来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民俗庆祝活动。

75岁的杨子圆是此次“春节老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中午早早和家人吃过了团圆饭,他就来到了出发地点整装待发。杨子圆告诉我,这是阆中过节的传统,由“春节老人”向市民拜年、说吉祥话、发红包来表达新春的祝福。

阀中市民俗学会副主席宋森林介绍,“汉代以前,人们在冬至过年,而按照《太初历》则应该在一月过年。”

《太初历》具备了后世历法中诸如二十四节气、朔晦等主要因素,并确定了以每年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年之始(即春节)的历日制度,从此恒定了“春节”(俗称“过年”)。由此落下闳被阆中人称为“春节老人”,每年春节,当地身体健康的老人都会装扮成“春节老人”,向市民赐福,寓意吉祥。

阆中古城作为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而文化大多是通过其所依附的载体表现出来,进而被人们喜闻乐道的。

春节的阆中古城街头,人头攒动,数以万计的市民争先恐后地涌上街头观看阆中传统民俗大巡游。10支队伍200多名群众演员在古城街头,一边行走一边表演,为市民和游客们献上了精彩的文化大餐和深深的祝福,让人们在欣赏和娱乐中感受到中国春节文化在阆中的传承和发展。

不可不看的六种民俗巡演

秀才赶考。清初阆中曾为四川省会20年,在阆中举行了五科乡试。在清代四川贡院里进行的科举模拟考试,游客都可以参与并换上秀才的服装到号房答题,期间还要接受考官巡考。考官阅卷之后,考生大都能“中举”,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发给你清代四川贡院出具的“录取通知书”。

道台审案。阆中曾为川北道治所,道台审案在复建的“道台衙门”内进行。道台审理的两个案件均与孝道有关,一個是打牌欠下巨额债务的无赖将母亲“活活气死”,后其母被抢救过来虚惊一场,被判打14大板,并五花大绑示众;另外一个案子是一名县令借口公务繁忙不报丁忧而被撤职查办。

张飞巡城。张飞曾作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长达14年之久。在其治理阆中期间,他发展蚕桑,保境安民,深受百姓爱戴。张飞巡城再现了张飞手执丈八蛇矛坐在马车上,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威风凛凛地在古城大街巡视的场景。

川北婚嫁。这也是一项街头表演。媒婆“领衔”走在最前面,后面紧跟新郎、花轿和迎亲队伍,唢呐欢快,翘着长烟杆的媒婆更是“拽”得欢快。游客跟着高兴,还可以和媒婆“对舞”一番。

川北皮影。阆中的川北皮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到维也纳金色大厅访问演出,其经典节目《斩蔡阳》《张飞审瓜》等,充分展示了“一口说唱千古事,两手摆弄百万兵”的鲜明特点。游客还可以参与互动节目《皮影迪斯科》,在节奏铿锵的旋律中上台舞动皮影。

“春节老人”赐福。春节期间,慈眉善目的老者扮作“春节老人”在古城赐福,如果你运气够好,还可以领到“春节老人”发的红包。

传统年味在吉城复活

在阆中古城,像“亮花鞋”“逗幺妹”这种民俗,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旧社会未出阁的女子,鲜有在外露面的机会。但正月间,她们就可以穿上新衣、花鞋,赶场上街。通过她们的衣着,不仅可以看出女子的手工,还能看出家境如何,很多到了适婚年龄的后生,便可借此机会觅到门当户对的婚事。现在的女子已经不用再秀女红以示心灵手巧了,但这种传统民俗却在阆中老观镇保留了下来。每年的“亮花鞋”活动总能吸引无数游客,而城区商铺出售的各式花鞋,也成为游客的最爱。

在阆中古城表演的“逗幺妹”也是一种有趣的民间歌舞:女子身着古装站在“轿子”里,一旁的男子则插科打诨,手舞足蹈,目的就是把幺妹逗笑。这种类似真人秀的表演中,歌声、欢笑声合成一片。

对孩子们来说,在古城不仅可以看到新奇的表演,最大的诱惑是可以抢到现实版的红包。最近几年,阆中古城开始推出“春节老人赐福”活动,而这项活动最大的亮点便是抢红包。

“春又来,节又到,春节老人给大家拜年了……”伴随着这一声声吆喝,“春节老人”们就开始一路发红包,五角、一块、两块不等,顽皮的孩子便跟随着老人一路讨要红包。阆中文旅公司副总经理表示,春节老人每天6轮出游,每一轮发的红包总共1000元份左右,总金额也只有1000元,但对期盼活动的民众而言,这种形态和以前民间艺人走乡串户送“福”字极为类似,“抢了多少红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抢到了美好的祝福。”

猜你喜欢

贡院阆中民俗
阆中古城里觅得春节源头
江南贡院
南京江南贡院的“三门”
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西部古城街名的文化语言学考察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贡院:一场梦一场空
贡院墙根街下的科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