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限的手段,无限的创意

2019-03-25于海勃

演艺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舞美演艺舞台

于海勃

1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实现不了的事),即今天被大家常挂在嘴边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句话是我1998年在伦敦西区的一次由英国舞美学会举办的“舞台之旅”的活动中第一次从Imagination公司技术总监口中听到的,是Imagination公司当时的商业口号。该公司是一个研发能力极其强大的创意团队,是雅典奥运等重要大型活动的常客(见图1)。

我曾经在伦敦参观音乐剧《马丁盖尔》的后台。这个戏的布景为5个组合车台,需要当众变化,按剧情的需要快速拼成不同的组合。在进入伦敦西区演出前,这五个车台一直是由人力推动的,却也相安无事,但成功杀入西区后却发生了大问题。在这一代表高水准演出的戏剧殿堂是绝不能容忍这种“低级”的人力迁换手段的,舞台技术必须改版升级,这是演出公司提出的硬性要求。其结果是,将5个车台完全改造成自动遥控装置,Imagination公司拿到这单合同。于是他们组建了专门的项目团队,从动力等硬件到程控软件,从无到有,终于将这件事捣鼓成功了,也引起了英国舞美学会的重视。

自此,“Nothing is impossible”便成为英国演艺技术界的口号,随后扩散到世界许多地区。

2  “新”在何处? “新”无处不在

今天的演艺界,我们四处搜寻,不停地打探新的东西。其实,新的东西不并是每天都有。新技术的出现具有明显的“代际”特点,即基本上以10年计算,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快,“快速更新”是错觉。从世界上那些有影响力的设备展(包括伦敦PLASA,拉斯维加斯NAB等)便可看出,其实每年并没有几样新东西面世。

以我个人认知,“新”在演艺领域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围绕这三方面探索各种新发展的同时,看看这百年来曾有过哪些跨越。

2.1  新设备

剧场设备包括所有舞台机械、灯光及音响设备、器材。由于时间关系,仅以舞台机械为例。

“舞台运动无非就是推拉升降转!”——薛殿杰(著名舞美设计师)

薛老师曾留学德国,是当年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舞美设计师。他在20世纪80年代给我们上课时就说过:“舞台运动无非就是推拉升降转!”这句话一语道破天机,对我影响至深,因为它教会了我从宏观看问题,从历史的演变角度对待特定时期的某项技术发明。

舞台推拉升降转的演变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家知道,剧场里原始的吊杆(升降)源自船桅的绳索系统(见图2、图3), 这可以从许多延续至今的剧场技术术语中得到证明,如英文的词语Crew(水手——舞台工作人员)、deck(甲板——平台)、Batten(挂帆的横杆——吊杆)等。

早在工业革命时代,世界各大都会的剧场就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机械舞台进入人们的视野。更强大的“推拉升降转”功能是它们的发展目标,直至今日这一基本目标仍然未变。从图4?图8的一组照片可以看出机械舞台发展方向的脉路并无本质上的改变。

综合机械舞台(推拉升降转)的KA秀舞台,没有台板,舞台深不见底(三层近8 m),由7座独立升降移动舞台组成(见图9?图11)。由纽约的工程公司迈凯轮工集团建造,主舞台的扭力管、万向节、摇臂等组件由Timberland公司提供并组装,该公司是矿山设备建造商。

2.2  新材料

与所有科技领域一样,在演出领域也会伴随着各种新材料的应用,极大地促进艺术表现力与制作工艺的提升。在今天所熟悉的传统材料(木质、金属、各种塑料和纺织等)中,也同样经历过新与旧的更替。譬如,中国制景的主要材料就经历了由木质材料向金属材料的过渡;各种塑料制品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视觉表达手段,如树脂材料、PVC、亚克力、硅胶等。在设计方面,各种材料的不同特性与肌理也让设计师的制作细胞更加兴奋(见图12?图15)。

2.3  新技术

过去的几十年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技术或手段,如近二十年来应用越来越普及的各种投影技术、LED技术,当然也包括目前最受青睐的全息投影等,尽管并没有做到“全息”,只不过是一种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在博物馆等领域应用的“幻影成像”。它的突然“爆红”完全得益于“全息膜”的研制成功。近年来被大家竞相采用的其他新技术还有三维矩阵、动作扑捉、数字影像互动等各种包含数字技术的成果(见图16?图21)。

3  “管理”有时比“技术”更重要

管理是技术体现的重要保证,管理科学应该被视为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演艺这一庞杂的综合艺术中,各部门的有效协调,如演出中布景、灯光、音响、视频、威亚、机械舞台、特技,以及演员与所有技术部门的无缝衔接等,很难想象一种松散的管理系统能够胜任这一庞杂的体系。特别是在复杂的多工种协调中,首先安全问题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而安全必须依赖于严格的管理。

完美而复杂、能给人们带来不断惊喜的演出一定会伴随着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美国历年举办的《超级碗半场秀》演出活动,其拥有除奥运开幕式以外世界范围的观众(通过电视转播),吸引观众眼球的不仅仅是它那二十分钟活力四射的演唱会。

对于演艺工作者来说,更为惊叹的还是它的管理系统——如此高端的舞台,它的现场搭建时间竟然只有7分种(420秒)!它的舞台事先被分割成预制模塊,包括机械舞台与活动LED屏等,严格按程序入场拼接,各工种同时进行操作,如拼台的同时进行视频与音响的调试(布光可以提前完成)。同样,拆台也必须在7分种之内完成,因为下半场决赛还等着在这块草地上继续进行呢。

4  对未来的期待

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就像五年前无人可以预测今天的微信、支付宝、各种APP一样。作为一名舞美设计,我对未来发展的关注点是:灯具与控制系统的微型化,3D打印,继激光雕刻后的3D数字雕刻,VR(虚拟现实), 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演出行业的AI系统管理等。有些新技术(如AR、MR等)其实已经在其他领域(如博物馆)开始出现。我肯定地说,被引入演艺行业只是时间问题。

以上我主要讲了三点: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再加上我对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除了三方面的“新”外,还不时会发现许多有意思的小发明,如无人机、机械飞鸟、蝴蝶、能发光的穿戴、机器人或机械臂等,尽管这些也会常常为大家带来一些惊喜,但用过几次后也许会被人们逐渐冷落,远不至形成潮流与规模。

总之,新技术的发明远远赶不上人们强烈的求新渴望,“新”孕育在我们的创意中,在我们的自由想象里。有限的手段可以带来无限的创意,技术可以举一反三,创作无止境。

(选编自第十六届论坛演讲稿)

猜你喜欢

舞美演艺舞台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艾玛·斯通:为演艺而生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