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制造业的技术进步

2019-03-25金先彬

演艺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钢琴生产

金先彬

钢琴几近完美的结构、独特的音色、宽广的音域、丰富的表现力,使钢琴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钢琴已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已形成为一种文化,它融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可以说凡是有文化、有学校的地方就有钢琴。

1  中国钢琴工业的发展

1.1  二战前在上海的组装厂

(1)钢琴的主要部件来自英国,满足了中国市场对钢琴的需求;

(2)上海组装厂培养了中国第一代钢琴生产技术人员,为后来中国钢琴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2  国产钢琴的诞生

1.2.1  第一架立式钢琴

中国的钢琴制造业起步较晚,1950年10月,北京钢琴厂的前身——“新中国乐器厂”以德国钢琴为样本,用“土设备”创造性地制造出第一台国产钢琴。钢琴的全部零件都是用现有的“土设备”制作,虽然其质量、音色不算上乘,但它标志着中国钢琴工业的诞生。

1.2.2  中国钢琴工业的发展

钢琴属于外来乐器,因此,向国外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十分重要。自1960年开始,中国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在进行大规模改造、引进硬件设备的同时,在软件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引进经典产品的图纸、工艺制作方法等,通过对原料的研究、高级技术人员的引进与培训、企业间的合资、合作,推动我国钢琴工业的发展。

我国国产钢琴在最初发展的十年甚至几十年,进步十分缓慢,从第一台国产钢琴诞生到1960年,国产钢琴的产量发展到580台,而到1970年仅为600台。这与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受挫、发展缓慢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因素使钢琴工业同其它工业经济一样受到了影响。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的社会经济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之后,国产钢琴的制造才显出勃勃生机。

下列北京钢琴厂的生产数据可以充分体现钢琴工业的迅速发展状况。

1980年生产钢琴3316台;

1985年生产钢琴5510台;

1990年生产钢琴7449台;

1995年生产钢琴31750台;

2000年生产钢琴4万余台;

2004年全国钢琴总产量37万余台。

2  钢琴生产技术、软件的引进

一种产品水平的提高,好的设备、厂房、材料、环境等硬件是必要的先决条件,但是若没有先进的设计图纸、工艺文件、科学管理、以及高级技术人员和大批经验丰富的技师,是很难生产出高档次产品的。

2.1  引进技术与管理

北京星海集团1990年引进了有146年历史的北美、加拿大名牌——海资曼钢琴,建立了“北京海资曼钢琴公司”,它开创了国内大型国有乐器企业与国外厂商合资的先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佳绩。经过十年的时间,企业不仅在国内树立了品牌,同时还返回加拿大销售,使在加拿大已消失的名牌钢琴又获得了新生。十年来,该厂所创利税超过投资额的6倍。在原有种类的基础上,还开发出了多款古典钢琴,使中国市场古典钢琴热销,至今长盛不衰。

在海资曼钢琴公司的成功示范作用的带动下,星海集团又先后与日本合作生产“卡瓦依”高档立式钢琴,在满足国外市场供应的同时,也填补了国内高档钢琴市场的空缺。近年来,又先后与香港合资创办了“粤华乐器公司”;与台湾合资创办“双燕乐器公司”“民耀管乐器公司”;与日本罗兰合作生产数码钢琴;与香港合资组成“上海华粤琴业有限公司”等。

与此同时,东北钢琴集团公司引进了北欧名牌钢琴,在原来“幸福”牌钢琴的基础上打了一个“翻身仗”,使其困境局面得到了扭转。企业还进一步引进了韩国的先进设备和企业管理经验,开发生产了三角钢琴,并将其打入国际市场,成为国内三角钢琴出口的佼佼者。

广州钢琴厂的生产发展在国内领先的情况下,与日本雅马哈公司合资生产“雅马哈立式钢琴”,取得了优异成绩。

同时福州、上海、烟台、中山、青岛、大连等地也先后创建了一些合资钢琴企业,而且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天津还建成了大型外国独资企业——英昌钢琴厂。

以上種种原因,形成了中国钢琴生产为世界第一大国的局面。

2.2  引进“活”技术

钢琴生产中除了设备、图纸、管理等软、硬件以外,“活”的技术尤为重要。因为,钢琴生产中工艺、技艺成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样的设备、图纸,一般加工和高级技术人员辅导下的加工将会大不相同。

1989年,北京钢琴厂几经调研,聘请了世界知名度很高的德国钢琴制造大师劳瑟·切尔先生到星海工作,他在全面抓技术设计的同时,也注重生产管理。几年的时间,就使星海集团公司的生产技术面貌得到大的改变,劳瑟·切尔先生获得了国务院的嘉奖。同时星海还聘请了日本雅马哈高级技术人员来厂工作,并分期派技术人员出国学习、深造,这些举措均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与此同时,广州钢琴集团公司、东北钢琴集团公司、烟台钢琴公司也先后引进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指导,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  中国钢琴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钢琴工业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但还不能说是世界强国。只有在“质”和“量”均成为大国,才能成为称之无愧的“强国”。

3.1 质量方面

钢琴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全世界钢琴工业最发达的德、日、美、韩等国家,在钢琴制造的工业设备、技术状况等方面与中国不相上下。主要表现为:原材料处理设备较完善,工艺标准化程度高,由此而形成零部件标准化程度高、劳动效率高、工艺质量水平高、气候适应性好、钢琴成品故障率低、造价高的特点。

钢琴的标准是国际标准。由于中国钢琴售价较低,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上,零售价还不足万元人民币,而普通进口立式琴售价均在4万元左右。这就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认为中国钢琴质量非常差,甚至被个别人攻击为“垃圾产品”。

事实上,中国钢琴是按国际标准生产的,其声学性能与进口琴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弹奏性能上基本达标。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极少进口钢琴,现在活跃在国内和国际上的中国钢琴家、音乐家们99%都是自幼弹国产钢琴长大成材的。通常国人的眼中总是将中国的普通立式琴与进口价值百万元的高级三角琴相对比,若就性价比而言,中国的普通钢琴可以说是“最好的”钢琴之一。概括来讲,国产钢琴在总体质量方面的优势和问题都显得尤为突出。

3.1.1  中国的钢琴质量

(1)声学品质

声音好听是衡量乐器质量的重要标志。但是声音是抽象概念,目前国际尚无客观标准。不同人对同一乐器,会有截然不同的判断。演奏者对声音的感受又与听众有些不同,现场倾听与录音又有不同。不过从总体而言,人们对“好的声音”的趋向是一致的。就总体而言,我国钢琴的声学品质就其价值而言是完全达标的。

(2)弹奏性能

前面讲过我国钢琴的生产是按国际标准生产的,总体来说是一致的。钢琴的弹奏性能主要表现在琴键阻力、琴键的灵活、琴键敏感及琴键的舒适程度等。在弹奏性能方面,仅对静阻力及键回升的指标比较重视,在琴键的动阻力、舒适度等尚缺乏有效的检测,所以在弹奏舒适、反映灵敏方面尚待深入研究。

(3)气候适应

所谓气候适应性是指在不同的温、湿度的环境中,不出或少出毛病。对气候适应性指标方面,我认为越是普通低档的琴要求越高。因为能花几十万买德国优质钢琴的家庭一般居住条件不错,他们的居住环境多数都是四季恒温恒湿。而普通人家的居室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北方冬季的干燥,南方雨季的潮湿,这些都对钢琴的使用影响较大。在气候适应性方面,日本钢琴,尤其是日本雅马哈钢琴是业界的典范。卡瓦依更推出塑料机芯的立式钢琴,它有着非常好的气候适应性,也对环保做出了贡献,是我国钢琴界的楷模。

3.1.2  中国钢琴存在的问题

上面已经讲到,就钢琴的“价格、功能比”而言,中国钢琴称得上是“好琴”,但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国产中高档琴。北京的卡瓦依、海资曼,广州的雅马哈等一些中档琴,出口价格有的达到1900美元(立式琴),但是数量太少,不具有代表性。归纳起来,国产钢琴存在以下问题。

(1)弹奏感觉不够舒适

对于弹奏感觉,不同流派的钢琴家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钢琴演奏大师霍修维茨与鲁宾斯坦就大不相同,前者喜欢较轻的触键感觉,后者就喜欢较重的触键感觉。我国钢琴家、钢琴教育家们多数喜欢偏重的触键感觉,而孩子们大多数喜欢弹比较轻快的琴,这就给制造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钢琴生产企业有必要组成技师、科研人员、演奏家三结合的小组,就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再参照国外高档次钢琴进行对比,广泛征求广大钢琴教师和学生们的意见,就会使弹奏感觉上一台阶。

(2)气候适应性研究

钢琴生产大企业有必要设立专门机构,不断对不适应气候变化的材料部件进行研究。在保证音色、弹奏触感和降低成本的前提下,研制开发人工合成材料来取代天然材料。例如:木材、纯毛毡以及有色金属等有很多替代物可以开发;若以人造纤维替代纯毛“申达呢”作琴键,不但可以提高气候适应性,也可以增加耐磨擦系数,还可以防虫蛀。若年产40万架琴,可降低成本近千万元,可谓一箭三雕。

(3)企业机构不健全

国产钢琴的音质、音色、音量等声学品质总体水平不高,这是因为各大企业对此投入的研究、经费、人才都远远不足,甚至多数钢琴生产企业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机构。

3.2  經济利益

作为钢琴生产大国,必将面向国际市场,针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生产高端产品当然是诱人的,但是问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钢琴的市场结构同其他产品一样,分为高、中、低档三个层面。就其单台销售利润率,高端产品利润率可以超过50%,低档产品可能只有3%~5%,但是市场对产品要求总是金字塔式,利润总额最大的却总是低档产品。这里所指的“结构”是指高、中、低档钢琴在市场上的销售数量,即高、中、低档钢琴在市场上所占的比重。

3.2.1  高端产品的状况

近几十年来,世界钢琴市场的销售量约在100万台左右,其中高级名牌琴绝大多数为三角琴,仅占1%左右。其主要产地在欧洲,多为大型音乐厅、高级艺术院校及艺术团体使用,个人使用者多为极少著名钢琴家及大富豪。以德国为首的欧洲钢琴总产量不足世界总产量的10%。

3.2.2  中档产品的状况

中档琴约占钢琴产量的40%~50%,主要产地在欧、美、日等国。使用者大多为艺术院校、音乐团体及钢琴教师、音乐工作者等,其中有不少是三角钢琴。以日本为代表生产的中档琴在20世纪50~80年代是鼎盛时期,如今已由中、韩所取代。

3.2.3  低端产品的状况

低档琴约占整个钢琴市场的50%~60%,主要生产地为亚洲。东欧国家生产的低档琴,主要为本地销售;而亚洲生产的低档琴主要为音乐家、音乐爱好者及一般艺术院校、众多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大量的学生练习使用。亚洲生产的低档琴约有40%~50%销往欧美国家,中国为最大的低档琴生产国,由于国内市场需求较大,80%的产品在国内销售。但近十年来中国钢琴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出口量也在不断增长。

由于质优价廉的中国钢琴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而日本、美国钢琴居高不下的制造成本,使他们不得不在中国寻求生产基地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但这种生产技术转移是一把双刃剑,在取得了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同时,必然促进生产所在地的生产发展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使低档琴以不低的质量、低廉的价格加入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档琴的市场将进一步受到挤压,市场占有量将逐步减少,其留下的空间将被未来的低档琴所取代。这似乎很诱人,但又未必如此,因为在低档琴已达到或很接近中档琴质量(外观及功能)的情况下,很难说中档琴还能有多大市场份额。

4  结论

(1)中国钢琴制造业在国际钢琴市场的地位已经有目共睹。

(2)我们要牢牢抓住低档琴的大市场,切不可盲目追求高、精、尖。

(3)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研究我们的不足并加以解决。

(4)在普及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中档产品,在研究生产中档产品的同时,少量地开发高端产品,证明我国的能力。

这一切都要“人”去实施,但人才不会自然长成,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这不但要花成本,还要有长远的目标和眼光。愿不久的将来,中国钢琴在高、中、低档市场都能够纵横驰骋。

(选编自第三届论坛演讲稿)

猜你喜欢

钢琴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