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倒伏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2019-03-25刘磊
刘磊
水稻倒伏是多方面、综合性因素造成的,是阻断营养运输、产生空瘪粒、影响米质的重要原因,是增加劳动成本、制约产量提高的重要瓶颈。2010年,全县耕地倒伏现象十分突出。为了有效避免和减轻这种现象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保障功能叶片光合作用强劲,养分输送籽粒充实度完好等高产性状的稳定表现,增强应对“大风、多雨”等自然条件的抵御能力,根据当前水稻倒伏发生的规律和特征,围绕品种、灌水、施肥、防病、种植密度、状秧等几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一下预防与防治水稻倒伏方面的技术。
1.水稻倒伏原因
水稻倒伏按成因可分:内因和外因。内因导致的倒伏主要是基部倒伏和茎杆倒伏两种:基部倒伏主要是由于水稻根系入土较浅、下层根系发育差引起;茎秆倒伏主要是由于茎基部第一、第二伸长节较细、机械组织不发达引起。外因导致的倒伏主要有栽培措施不当、水肥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引起的倒伏,以及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倒伏。
2.预防和防治措施
2.1改变耕作模式
利用大型机械间隔2年进行深耕整地,使耕层达到20 cm,水整地时做到整平粗耙,为水稻根系发育创造良好条件,使肥料缓慢释放,既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又不易引起水稻疯长,有利于防止倒伏。
2.2选用抗倒伏品种
选用抗倒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基础。水稻基部1、2伸长节间粗、植株秆矮、根系发达、叶片短直的耐肥品种,抗倒伏能力强。通过培育壮秧,做到秧苗敦实稳健,有弹性,叶色绿而不浓,叶片不披不垂,茎基部扁圆,须根多,根毛多,充实度高,从而保证植株健壮,增强茎秆的抗折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强抗倒能力。壮秧标准: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厘米左右。
2.3合理稀植
水稻群体过大容易引起倒伏,适当稀植、降低基本苗数,改善田间群体密度,增强通风透光条件,提供植株个体广阔的生长空间,减轻穴间、株间生长竞争,避免生长繁茂而提早封行,有助于预防倒伏的发生。加大插秧行距(30cm)和株距(16~17cm),减少插秧基本苗数(2~3株/穴),使水稻通风透光良好,个体发育健壮,增强抗倒伏能力。
2.4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测试值以及水稻的需肥规律,平衡土壤养分供应,创造理想株型,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底肥在耙地前,亩施用配方肥20~23kg,硅钙肥25kg(二者不能混用,须间隔一天分二次施用)。分蘗肥在水稻插秧后5~7天,亩施硫铵2.7kg加上尿素4.7kg混用。增穗肥在水稻拔期(即倒数第二片刚伸出时),根据田间长势,亩施尿素3.3~4.7~6kg,加上(k20≥60%)的氯化钾4~4.7kg混用。整体上,要控氮、增磷、补钾、添微,切实解决氮肥用量过多的问题,达到养分的平衡供应。
2.5科学管水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取浅、湿、干交替灌溉,即有效分蘖终止期前以浅水灌溉为主,实行间歇灌溉增加有效分蘖,有效分蘖末期排水晒田5~7d控制无效分蘖,之后采取湿润灌溉,蜡熟期停水,黄熟期排水晒田。以花达水泡田整地移栽,以寸水促进分蘖,以晒田来控蘖、发根、调温、调肥,在孕穗期灌护苗水,防障碍性冷害,以间歇来促穗灌浆,以干湿灌促早熟,保证根壮、杆强、基节间短粗,增加抗倒伏能力。晒田标准,晒至田面能站住人而不陷脚,叶片自立,叶色褪淡为准。要求前期浅湿交替促早发,中期及早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后期硬板湿润灌溉提高根系活力,这种灌溉模式有利于群体协调发展,从而奠定壮秆防倒基础。
2.6病虫危害
水稻茎秆组织一旦遭受病虫危害,稍有风雨即易倒伏。如2008年是稻飞虱重发年份,台风频发,迁飞频繁,世代重迭,因而倒伏严重。目前的防治手段主要是依靠化学防治,有的农户在防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有人戏说现在的农药不杀虫还“养人”,这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某些药效的降低和虫体抗性的增强。甚至有人反映,有的地方少数农药经销者先卖一些千奇百怪、花样翻新的新药(药效如何不得而知),目的就是先大赚一把,万一病虫大发生,屡治无效,再用经过实践证明药效可靠的“杀手锏”。实践证明,稻飞虱危害造成倒伏的速度和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2.7化控防治病害
2.7.1在二化螟一代多发型地区,要做到狠治一代;在1~3代为害重地区,采取狠治一代,挑治2代,巧治3代。枯鞘丛率5%~8%或早稻每667m2有中心为害株100株或丛害率1%~1.5%或晚稻为害团高于100个时,每667m2应马上用80%杀虫单粉剂35~40g或25%杀虫双水剂200~250ml、50%杀螟松乳油50~100ml、90%晶体敌百虫100~200g对水75~100kg喷雾、喷洒1.8%农家乐乳剂(阿维菌素B1)3000~4000倍液、42%特力克乳油2000倍液。也可选用5%锐劲特胶悬剂30ml或20%三唑磷乳油100ml,对水50~75kg喷雾或对水200~250kg泼浇。也可对水400kg进行大水量泼浇,此外还可用25%杀虫双水剂200~250ml或5%杀虫双颗粒剂1~1.5kg拌湿润细干土20kg制成药土,撒施在稻苗上,保持3~5cm浅水层持续3~5天可提高防效。此外把杀虫双制成大粒剂,改过去常规喷雾为浸秧田,采用带药漂浮载体防治法能提高防效。杀虫双防治二化螟还可兼治大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对大龄幼虫杀伤力高、施药适期弹性大,但要注意防止家蚕中毒。
2.7.2防治水稻纹枯病,可在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时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 ml/667m2,兑水30~45 L/667m2进行茎叶均匀喷雾。
3.倒伏补救方法
水稻倒伏后如不采取挽救措施,减产幅度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倒伏时期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措施:刚齐穗就倒伏的水稻,宜采取棒挑处理,不宜用捆扎的方法。因为此时的水稻上节间靠地面的一侧的居间分生组织还能进行细胞分裂和伸长,使茎秆上弯生长,穗和上部1~2片功能叶能直立生长,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为籽粒提供养分。捆扎不利于叶片光合作用,同时会造成较重的机械损伤,产量损失更大。
(作者单位:156334黑龙江省鸭绿河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