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着红军的足迹感悟遵义

2019-03-25周丽虹

椰城 2019年2期
关键词:娄山关湄潭浙大

周丽虹

贵州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其实我对贵州的了解并不多,知道有个黄果树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知道有个世界最大的天眼,能探测宇宙;知道有个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还知道它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等。此外,它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这几年由于工作关系去过好几个省,单与贵州无缘,这次借着市作协组织的“特区作家看老区”采风活动,得以到贵州的遵义走一趟。

我们一行到达的第一站是遵义市,想象中的遵义在贵州山区应该是个贫穷的地方,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会有什么好地方呢?而且来之前听到过遵义的朋友说:我十多年前到过那地方,又穷又脏,很落后。其实不然,一下飞机就感觉到一阵阵久违的、似冬天的寒气袭来,与海口的冬天一样。乘车往遵义市区的路上,眼前宽阔平直的大道两旁金灿灿的橘黄色银杏叶就像两条金色的长龙向前延伸,穿过的隧道特别的亮堂,没有一丝的压抑感,不时有高楼大厦从眼前划过,远处山间的山脚底和半山腰上,坐落着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小洋楼,而且都是统一的灰色,还有叫不出名的各种颜色的枫叶,点缀在浓郁葱绿的丘陵式山岭上,这些一幕一幕地从你眼前闪烁而过,成为遵义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到达市区,天色已黑,虽然没有海口那么繁华喧闹,但也灯火辉煌,而且街道整洁、干净,没有乱摆摊现象,也没有乱窜的电动车,城市管理非常好。

到达遵义的第二天,我们上娄山关参观。娄山关海拔1400米,地势奇险,是川黔的重要关隘,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红军的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当天下着绵绵细雨,天色灰暗灰暗的,还夹杂着寒冷刺骨的风,队伍里还听到有人哆嗦地喊“好冷啊”。这种天气在海南的冬天才有,而且一年当中应该没几天。昨天飞遵义之前,海口这边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大家都穿着短袖、裙子上的飞机,隔一天的时间,两地就是两个世界了。汽车开到娄山关山底下,我一下子就被这眼前的奇山峻岭给镇住了,有一股凝重、肃穆、庄严等气势笼罩着我。也很奇怪,准备随大家一起上山时,我的右脚突然迈不动了,还带着酸酸的痛,只能強忍着跟在大家后面,一瘸一瘸地走,大家都忙着拍照和听讲解员讲解,也没人注意到我的情况,走着走着,我开始胡思乱想:也许,我的前世就是一位右脚受了伤的红军女战士,不然的话怎会这么巧合呢?冥冥之中就是想让我重温当年那场娄山关战役,那一刻,我的心砰砰跳了起来,耳边仿佛又响起70年前红军战士的呐喊声。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也都在频频地招手,要告诉我,那场震惊中外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右脚就是在那场战斗中负了伤的。“大家一起合影咯”这时一声喊声把我拉回现实,大家照完相片继续参观,我装着如无其事的样子,拼命地调整自己行走的姿态,避免被别人发现我是一个“瘸子”。我们跟着讲解员参观了红军战斗纪念碑、娄山关石碑、红军战斗遗址和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等等。想当年英勇的红军将士在物质极端匮乏,环境极其恶劣的困境中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样的精神力量支撑,让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跨急流、登雪山、穿草地、突封锁,粉碎了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最终实现胜利会师,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更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也许当年的红军故事和当时的红色气氛,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大家,下山回程途中,每个人都默不作声,依然沉浸在历史当中,不知不觉自己的脚疼也早抛到九霄云外了。

第二站我们走进了湄潭县。据了解,湄潭位于于遵义东南侧,距遵义70余公里,是中国名茶之乡,还是贵州的“小江南”。从遵义到湄潭,一路风景秀丽。刚进入县城,从车窗往外看到建在茶文化广场上的一个大茶壶,大到超乎想象,而且外形很别致,非常漂亮,当地人称“天下第一壶”,就好像天神握着茶壶把,给每一位到达湄潭的来客,斟一杯湄潭产的、香气四溢、甘润心脾的浓茶。碧绿的湄江从城中蜿蜒而过,堤上两岸种满了鲜花绿草,小道绿树夹荫,焕发着勃勃生机,城里各种商贩摆摊其中,有卖小饰品的、各种各样小吃的,有匆匆赶路的,也有三两行人悠悠漫步或闲话谈笑的,好一派安乐平和景象!我们步行来到湄潭的浙大广场,参观位于湄潭文庙的浙江大学旧址,瞻仰了竺可桢老校长的生平,心中感慨万千!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西迁至湄潭县城及城东北永兴镇境内,虽然这个地方偏僻落后,但是远离战火,很适合他们潜心科研教学。但湄潭老百姓的举动最让我震撼!在国难当头,物质匮乏的恶劣环境中,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他们还要供养那么多浙大师生几年,不简单,那是从牙缝里省下的口粮呀!放在别的地方的老百姓不一定接纳浙大师生,但湄潭人民不怕这个包袱,不但提供房屋以及粮食,还主动表示让出文庙、民教馆、救济院等办公房屋供教学科研使用。湄潭人民在最困难的时期给予了浙江大学倾力支持,在走进旧址进行参观中,每了解一段西迁办学的故事,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当年湄潭百姓对浙大师生的情义,他们将最好的房舍腾出,宁可自己挨饿也要将粮食供给浙大师生,老区人民对浙大师生的深厚情谊让我深深的感动。是湄潭人民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将浙大师生请进了湄潭,是湄潭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物美价廉的淳朴民风让浙大师生终于在这里找到了一方净土,使他们在这个偏远的小县城扎根,开花结果。在浙大旧址里面,白纸黑字写着的一段话一直刻在脑间:在浙大西迁遵义湄潭办学70周年纪念活动上,一名校友说:“让我们叩拜吧!我们今天的叩拜,不是什么宗教,也不是什么迷信,我们是为了感谢养育了我们近7年的湄潭人民。”说完,一排排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跪了下去。这时,我脑海中开始浮现出一幅画面:当年汶川发生地震的时候,救援队员们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位左臂受伤的小男孩,这位小男孩为了表示他心中的敬意,躺在担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在此,我也想对湄潭人民举起右手敬个礼:老区人民,你们辛苦了!

遵义是一座英雄城市,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遵义给我的印象是美丽而充满活力,虽不很富裕却很悠闲,同时,时代步伐的前进没有遗忘遵义,不会忘记老区人民。最后,愿“遵义”像当年红军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一样: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娄山关湄潭浙大
浙大,你是我永恒的南极星
湄窖酒业大事记
胡锦涛三到湄江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访娄山关感怀
黔北湄潭翠芽 明前品质最佳
解说娄山关
忆秦娥 ·娄山关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