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廉,从“鱼”开始

2019-03-25刘鹏飞

醒狮国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公仪盐池贪官

刘鹏飞

近几年来,无数的“老虎”“苍蝇”纷纷被打,想当初,他们也与很多贪官一样,开始接受的不过就是人家的“一条鱼”,曾幾何时,那条鱼成了钓饵,让这些官儿慢慢走下深渊,栽于马下。

难道那条鱼真的那么难以拒绝吗?当然不是,还是这些“苍蝇”“老虎”们没有修养,缺乏定力,是自身的素质有问题造成的。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清官拒贿,很多人也是从“一条鱼”开始的。

据《后汉书》记载,羊续在担任南阳太守时,就非常喜欢吃鱼,他手下有一个叫焦俭的官员,投其所好,在三月十五日送来一条大鲤鱼。羊续没有拒绝,也没有吃它,而是把这条鱼挂在了房檐下。不久,这条鱼就干得只剩下骨头架子了。

第二年三月,焦俭又送来一条鱼,羊续二话没说,只是用手指了指那条干鱼。焦俭面红耳赤,从此再也不敢送鱼。羊续呢,为了让下属勉为其难,从此再也不吃鱼。

还有一个故事见于《南史·傅昭传》中,与上一个故事有些雷同。也好吃鱼的傅昭在任安成内史期间,因为安成少鱼,所以鱼价特高。于是善于拍马的下属便在一个炎炎的夏天给傅昭送来了不少鱼,傅昭没有拒绝也没有吃掉,而是将它们挂在了门边上。不多日,这些鱼都变成了鱼骨架,不能食用了。那些准备再讨好傅昭的人见到这些,都明白了傅昭的清廉之德,良苦用心,不敢再造次,不敢往傅昭的家里再送鱼了。

一条鱼能够成全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谁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可有的人就是禁不住这些“鱼”的诱惑。但古人对这些鱼是非常注意,非常讲究,非常谨慎的。

《吴录》上说,三国吴人孟仁在任盐池司马时,自己结网捕鱼,乘管理盐池之便,把捕的鱼晒成鱼干腌制好,千里迢迢寄给母亲,以表对母亲的孝敬之心。没想到母亲不但把这些鱼全部退回,还附了一封信,信中母亲责怪儿子作为盐官,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公济私,这样的鱼,为娘不能要。

无独有偶,《女侠传》也说晋人陶侃年轻时做管理鱼塘的官吏时,托人给母亲送了一坛鱼酢。母亲不但没有收下,还在退回鱼时责怪儿子假公济私,如果不改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大家对鱼的重视,实际上就是对德行的重视,说到底,还是怕触犯法律,害了自己或儿子。如今的贪官们开始多是收受人家一条鱼后来慢慢堕落就是一个明证。这一点,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鲁国相国公仪休说得最为明白。

据《史记·循吏外传》记载,因为公仪休喜欢吃鱼,全国给他送鱼的不计其数,但他都一概拒之。弟子不明其故:“先生爱吃鱼,为什么送到手的鱼不要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别人的鱼。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就犯了法,犯了法就免了职,免了职不但没人送鱼了,自己也没钱买鱼了,也就吃不上鱼了。如果我不接受别人的鱼,就不犯法,就不免职,就有工资,就永远有钱买鱼吃。”

话语质朴又富有哲理,值得所有的官员们深思啊。

编辑/徐   展

猜你喜欢

公仪盐池贪官
硝板上的文明——漫谈千年运城盐池科技史
新型均布式化盐装置在化盐池中的应用
盐池湾野生白唇鹿种群的发展趋势调查
风清气正过春节
西夏《天盛律令》里的“盐池”初探
公仪休:受贿是不合算的
公仪休不收鱼
特赦,对贪官说不!
公仪休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