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切怀念恩师孙筱祥先生

2019-03-25施奠东

风景园林 2019年10期
关键词:花港实践论孙先生

施奠东

今天,我怀揣着浦阳江的一江春水、西子湖的芬芳泥土,以高山仰止的心绪,深切祭奠、怀念恩师孙筱祥先生。作为当代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开拓者、一代宗师,先生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座巍巍高峰。

先生的家乡在杭州浦阳江畔,先生经典之作在杭州的西子湖上,我曾无数次地徘徊于花港观鱼的港湾池畔,留恋于植物园的绿色丛中,学习、体会孙先生的创作思想。先生多次说,在花港观鱼的创作之初,是按照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F大调第六交响曲构思的“花港”景区。我曾为此专门参访了贝多芬产生灵感的维也纳森林小径,领会孙先生陶醉于音乐大师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依恋的情愫。60多年前的艺术情思充分体现了孙先生作为风景园林艺术大师的多彩风华,从而创作出了当代中国风景园林的不朽经典。

先生是卓越的风景园林思想理论家、实践家和教育家,他的学术创作思想和实践,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对先生学术思想的进一步研究将促进风景园林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孙先生的思想理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西相融、古今相生的基本理论思想。先生很早就提出了“既要继承和借鉴,又要革新和创造”的理论要旨。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创作方法论。先生引用《园冶》这一基本理论,提出“园林之山水是反映自然的风景面貌,是大自然风景之概括”。浪漫主义、诗情画意、山水审美是先生创作思想的主旋律。

3)动态序列布局的园林时空学说。先生根据园林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园林的静态和动态的空间布局及连续构图和节奏韵律。

4)“五条腿”和“一双手”的辩证关系观。孙先生反复强调,风景园林师也是园艺学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同时强调了科学和艺术两手都要硬的综合观点。

5)“三境论”是新时代风景园林的坐标系。先生多次提出了风景园林要达到的目标是“鸟语花香”“诗情画意”,因此提出“生境、画境、意境”的“三境论”,成为当代风景园林的基本坐标。

6)与时俱进的大地景物学。作为以协调和改善人类与生存环境为宗旨的风景园林学,先生与时俱进,把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大地景物学,推到了现代科学的前沿,开拓了风景园林学科新的时代疆域。

7)设计、施工、保养三结合,成为风景园林的实践论。先生是理论家,又是实践家,强强三结合,体现了本学科的实践论。

学习孙先生的这些学术理论思想和方法论、实践论,即使我已耄耋之年仍然受益终身。

今天,孙先生的音容笑貌一直萦回在我心中。27年前(1992年)我们曾一起去贵州黔西南的马岭河峡谷和黔东南的荔波考察和评审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先生跋山涉水,执着的专业精神和谈笑风生、意趣横生的谈吐仍历历在目。他才思敏捷,即景赋诗,充分体现出一个园林艺术大师的风采。最近几年,先生多次回到故土,我们一起在湖中赏月,龙井品茗,去花港、植物园重温当年的创作之路。我们还早在5年前相约今年(2019年)在杭州共祝先生的“期颐之寿”,惜乎天不借年,未能实现对先生的承诺,岂不哀哉痛哉!

先生于我可谓恩宠有加:25年前,他曾两次和我说,拟推荐我以个人身份加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但由于我当时还在职,不便以个人身份加入。5年前,当我把自己刚出版的《世界名园胜境》第一卷送先生审阅时,先生在接到书的第2天即给我电话,他以略带激动的语气深情地说:“我已活了90多岁了,有你这样的学生我也足够了,心安了!”并说:“这是可以传世的。”先生的教诲和激励,使我永不忘怀。作为他的学生,在人生夕阳之时,我将继续沿着先生的学术之路走下去。

注释(Note):

本文整理自作者在2019年5月5日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上的发言。

猜你喜欢

花港实践论孙先生
从李达到陶德麟的《实践论》解读之路
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北部花港组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
莲藕排骨汤
两车相撞,73岁“老学霸”用物理运算自证无责
实践论(节选)
花港观“鱼”
《实践论》的时代价值刍议——学习毛泽东实践观的感悟
花港过马一浮先生纪念馆
我无争,天亦美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三境型”植物群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