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纹样在服装设计课程创新模式中的应用

2019-03-25雒薇艳

纺织科技进展 2019年7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纹样图案

雒薇艳,黄 敏,刘 希

(1.长春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2.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不断壮大的服装行业需要大批的服装专业人才来填补空缺,而服装专业现有的教育体系与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服装行业对设计经验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

为满足社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增加服装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以长春工业大学服装专业课程体系为例,通过对课程模式进行优化,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服装图案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设计和创新能力。在课程中突出传统图案纹样象征与寓意的研究,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实用与综合型的服装设计人才。

1 服装专业现有教学模式

服装作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不仅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反映人民经济生活最直观的表现。我国服装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服装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一直呈现封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服装教育专业自开设以来,招生以及培养大致呈现出两种状态:

其一,以文化教育为基础,招收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这类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好,在大一时期开始接触服装专业的基本课程(如服装工艺基础、服装设计基础),根据课程安排,在四年之内完成从基础到深入的服装专业知识学习。教学模式上承袭传统教育中以老师授课为主的教育方式,课程更多注重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教育偏向于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对于服装工艺制作的技术性,所能产生的商业价值以及是否能投入销售则有一定程度的忽视。

其二,以服装工艺技术为基础,招收具有职业技术的学生。这类学生文化课基础一般,从高中时期开始学习服装工艺技术,大学期间多是对服装工艺的巩固,以及根据课程安排,学习高中时期并未涉及的服装专业课程(如服装设计基础、中西方服装史)。教学模式上沿袭传统技艺中以熟练掌握为主的实践方式,课程更多注重学生的技术培养,教育偏向于服装设计的技术性、实用性,轻视服装作品所表现的艺术性及所产生的商业价值。

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协调严重影响着服装行业对所需人才的需要以及服装专业人才的就业,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服装教育的发展,影响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前进。

2 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以长春工业大学为例

长春工业大学作为典型的工科院校,于1995年创办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生源以具有美术特长的文化生为主,在教育以及培养上采用的是上述所说的第一种教学模式。以具有美术基础的学生为主,文理兼招,这类学生整体文化课基础好,在具有探索精神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逻辑理性思维与丰富的形象思维。而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长春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更是认识到以往教育模式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及时做出更正,通过调研与查阅资料,根据学校办学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的特点与优势及不足,首先对服装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与整合,深入剖析课程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创新性改革,采用“模块化”与“一体化”机制相结合模式,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传统图案的设计与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传统图案纹样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学中根据反馈意见加以修改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强化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

根据课程特点,对服装设计课程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框架结构进行创新性改革,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创新性与实践能力,理论课程以唐朝纹样“卷草”、“藻井”、“宝相花”为三大模块展开设计。服装设计工作室采用“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设计的方法进行实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采用项目成果、团队合作等多种形式来验证教学效果。通过前期的调研、分析与总结,按照社会、企业、专家、教师与学生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从2018-2019年第一学期开始了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以具有一定设计基础与工艺基础的学生为实践对象,同时在实践创作中建立反馈机制,以便及时接收意见完善教学体系。

长春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在现有课程中加入对传统图案纹样的研究,建立服装设计工作室,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传统图案纹样进行再设计并应用到服装成衣上的能力,力求培养中国式服装设计人才。

3 唐代纹样在“模块化”与“一体化”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长春工业大学教学实践以服装设计课程体系为主,包括《服装款式设计学》、《服装设计学》共128学时,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原有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创新与实践动手环节能力薄弱,急需提升。在此次教学实践课程中,服装设计课程体系充分结合院校特色,根据院校办学特点,作相应的知识框架与课程体系创新,整合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形成“理论课模块化”与“实践课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体系。

《服装款式设计学》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64学时,其中理论52学时,实验12学时。采用“模块化”教学,以唐朝纹样为主分为“卷草纹样”、“藻井纹样”、“宝相花纹样”等模块。对唐朝时期传统图案进行分块式讲授,提升学生对传统图案的了解与认知,使学生对传统图案历史与演变在理论上有所理解,注重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发挥学生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以历史思维为主,理性思考指导形象思维,采用归纳、演绎与推理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传统图案理论基础。

《服装设计学》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设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创建工作室,由专业教师与企业设计师组成,根据学生兴趣与就业方向分为“唐代图案纹样专题设计”小组,根据唐代不同纹样特点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使服装纹样、服装设计、结构、工艺制作形成有机整体,提升学生从图案设计,到服装设计,再到结构与工艺制作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设计基本理论及时转化为实际设计能力,指导学生参加服装设计大赛,发表论文并撰写研究报告。

课程中对唐代纹样的造型、色彩、面料与工艺等特征进行全方面分析,提炼有价值的部分与现代服饰设计相结合,重构符合当下审美意蕴的服饰纹样,使传统纹样得到继承与弘扬。

4 唐代纹样在现代服装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传统图案纹样自身独特的象征与寓意、文化与内涵,深深地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承载着历史的发展与变革。把传统图案纹样运用到现代服饰课程中,采用“模块化”与“一体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赐予传统纹样新生命并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4.1 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课程中采用“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方法,从传统图案设计、服装设计、结构制图、工艺制作等环节进行综合穿插设计训练,使服装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寻求服装艺术发展规律与本质[1]。而服装设计师在面对市场时需要具备这种综合能力,理论加实践的独特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而且可以顺应时代发展对服装设计师的需求[2]。

4.2 教学方式迎合服装产业化

形成产、学、研相结合“服装设计工作室”机制,形成校企互相依托、资源共享课程体系,加强与社会、企业的交流,加强和企业合作的深度,从而使课程向深层次、全方位发展,形成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提升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国内外知名度,顺应服装产业化需求。

4.3 成为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器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社会较少且对职业概念相对模糊,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就业容易走上弯路,而在课程中开展理论加实践的课程可以增强学生设计实战性,明确就业目标,缩短学生创业准备期,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学生思考未来职业与创业规划,实践性课程如同孵化器,为学生创业、就业起着积极促进作用[3]。

5 结语

信息化时代到来,使大众不再关注服装表面问题,而注重服饰整体审美、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唐代图案纹样在赋予服装美观的同时为中华历代服饰发展添上浓墨重彩,服饰中经常有传统纹样成功应用的案例,其一方面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特征,另一方面表现纹样设计在现代的创新与发展。教学中针对传统纹样这一特点进行实践练习,有助于促进具有唐代文化特色的服装面向市场与社会,产生一定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实战与服装设计综合能力,激励学生参加服装设计大赛与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向社会与企业推荐优秀学生,解决学生就业与自主创业问题。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纹样图案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袁飞纹样设计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