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服装柔性化生产的思考

2019-03-25胡冬梅

纺织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西装柔性工厂

柔性生产模式是要在高效率、高品质、高顾客满意度与低成本之间寻求平衡

大杨集团于1979年创办,40年来专注于服装制造,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西装出口企业。最近十余年,集团在智能制造及柔性生产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我想分享一下相关的经验。

寻求“三高一低”的平衡

未来的中国不但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我们的产业链也是最完整的。中国众多的服装生产制造企业正在向品牌企业的目标迈进,企业对品牌、对时尚的理解也在进一步提升。但是,很多同行并没有作好充足的准备,特别是在人才结构、科技支撑以及产品库存方面还面临很多的现实挑战。例如这两年东北服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一直呈下滑趋势,情况不太乐观,主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库存问题造成资金严重短缺。

我们都希望服装生产越快越好,但是高效率跟顾客的满意度其实是很难平衡的,往往是生产速度提升了,而品质却难以得到保证。从另一个层面看,高品质和低成本之间也很难平衡。柔性生产模式就是要在这“三高一低”之间寻求平衡。形象一点儿来说,就像是一个盆状的容器,如果用来装大块的石头可能装几块就满了,但是石头之间有空隙,可以往空隙内装一些小石子,小石子的缝隙可以装一些沙子,沙子可以加入水,水中还可以加入盐。柔性生产就是在产能波动之间寻求批量和定制的平衡,在“三高一低”之间寻求平衡。这需要多年的积累,面对变化的市场要有直面挑战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不断突破、完成创造。

当前,服装行业的定制其实是有限的定制。以西装来说,这类产品在所有的服装当中对于合体度要求最高,需要获取全身的尺码并进行精确量体,但是巨大的尺寸需求变化和生产之间形成了很大的矛盾,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柔性制造也只是一个有很大局限性的定制。生产一套西装需要300 多道工序,不可能让每个环节都实现跟消费者和管理者的实时互动,下单之后基本上也没有更多更改的空间,还没有达到100%的柔性生产,仿真试穿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从“0”到“1”来说,我们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探索,因此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柔性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走向超柔性,我们说的柔性是从中端走向高端,半柔性或者有限的柔性走向全柔性和超级柔性,也就是要建立模块化的生产以及人机共融,AI 技术能够在生产中得到全面的应用,这就是一个超柔模式的构建。

超柔模式的构建是要建立模块化的生产以及人机共融,AI 技术能够在生产中得到全面的应用。

柔性化生产之路的探索

大杨集团这些年在柔性化生产方面的探索,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花费十多年的时间研发了大杨特色的服装定制平台,以及在最近3年投资建造了两个智能化工厂。这个信息系统是中国的团队和北美、南美的技术团队花费十多年的时间自主研发的,因为大杨在欧洲、美国、日本都有巨大的定制市场,基于这些客户对于定制的不同需求研发了国际化版本的系统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与定制业务和不同的零售模型,比如大规模零售店、个体专卖店,PC 端网络零售还有手机移动网络销售,以及未来的手机拍照和语音识别销售模式,各种接口实现全功能的对接。这个系统从2016年开始对国内市场的消费者开放,目前也跟国内很多合作伙伴开展系统地对接。现在,大杨的工厂API 的数据接口非常强大,不同客户的对接基本上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完成,能满足不同品类的个体客户以及团体客户的需求。

二是数据化管理,包括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工厂。这个工厂是基于大杨40多条专业的大批量生产线建立的,我们通过小步快走、快速迭代的方式每年进行数条或者一条智能化改造,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投资两间工厂进行翻新,翻新之后的工厂车间布局按照完全智能化的模式进行调整。从订单接收的第一步一直到最后的物流出货分了8个步骤,面料仓储是自动化的,不同的裁床可以根据生产线的产能情况自动分配相应的生产线,减少人工干预造成的误差和延误。在智能调换方面,我们研发了双轨的常规通道和一个加急通道的交替模式,可以使一些加急的订单得到最快的处理。另外,在智能仓储方面,传统的车间是3 层,现在可以达到五六层的立体仓储。在我看来,仓储就像找朋友,一个顾客或者一个店铺需要的服装可能是1 件、可能是3套,也可能是一个全系列的组合,也可能是分发到10 个店铺的衣服打包在1 个包裹里,我们的仓储是根据包装派发的需要进行动态的组合,大大减少了人工仓储造成的误差。

还有就是自动包装,国内的包裹派发一般都是门到门,通过快递进行的,国际一般也是通过空运进行的快速交货。目前我们一套西装的生产周期平均最短可以达到4 天,日产最高接近两万套,比如说“双11”高峰日产可以达到定制西装两万套。

我们的工厂可以完成全品类定制,包括西装、大衣、女装、衬衫、夹克。我们能够完成外装客户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完整的一周着装体验,通过企业微信采用数字化的信息方式能够实现工厂贸易端和最终消费者的实时信息共享。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两间智能工厂的带动,基本上覆盖欧美、日本、韩国以及国内总共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消费者定制,到2025年基本上能够实现年产500 万件(套)定制的目标。

大杨集团的定制业务起步于2007年,最初的时候一天只能做三五件,2016年开始进行海外并购,先后并购了加拿大的1 家公司以及澳大利亚的2 家公司,定制数量连续5年快速增长,至2016年可达20万件(套),2017年为40万件(套),2018年已经接近100 万件(套),2019年1月~2019年8月已经突破100 万件(套),我们很有信心2019年全年的定制服装数量达到120 万~130 万件(套)。大杨面对的市场是包含“95 后”“00 后”在内的立体化消费市场,他们对于只花费3~5 天的等待时间,就能够穿到完全个性化或者部分个性化的服装非常认可,市场趋势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本文摘编自胡冬梅在2019 中国服装大会现场的主题演讲)

猜你喜欢

西装柔性工厂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西装年代簿
新形态西装
西装型男的3种形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从office到街头 小西装实用又时髦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