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品质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9-03-25

纺织科技进展 2019年5期
关键词:服装检验教学模式

郑 攀

(河南科技学院 服装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服装品质检验是一门以服装生产管理类就业为导向,以服装跟单员、质检员、企业管理岗位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服装专业课程[1]。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从生产订单签订、产前样衣封样、面辅料采购、大货生产、后整装箱、出厂抽检等各环节的品质检验和管控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胜任企业质检、跟单工作,其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产品质量、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1 服装品质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服装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对纺织服装质检和跟单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纺织服装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具备服装专业知识、内外贸跟单知识、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应用型跟单人才需求量加大。作为肩负人才培养职能的高校,研究如何培养大量的纺织服装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项目化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思路、服装品质检验的课程特色以及岗位工作需求特点,本项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市场为导向,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服装企业实际生产订单为内容,课程项目为载体,校企合作为驱动,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学效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效途径。

2 服装品质检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量的增加,以及服装产业升级转移的加速,我国对服装质检员、跟单员特别是外贸跟单员的需求量不断上升,针对这一现状很多院校陆续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增加学生的就业渠道。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存在实训教学环节不完善、课程设置脱节、教学模式传统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动手能力差、检验技能不足,岗位适应度差的现象。

2.1 实训教学环节不完善

服装品质检验课程是一门业务性、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需要学生投身于服装生产企业,了解服装产品实际生产制造的全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场所软、硬件条件的限制,通常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专业实操技能的培养和企业生产实操训练,实训教学只能开设一些常规的实训项目,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品质检验的完整过程,技能训练受到了局限,学习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满足不了质检、跟单工作的要求[3-4]。

2.2 课程设置脱节

服装品质检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生产管理和服装外贸等专业课程的内容,课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但是这些课程在教学顺序、内容衔接上都存在脱节。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对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不能系统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在质检、跟单工作中。

2.3 教学模式传统

目前,服装品质检验课程的开展主要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练习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旁观者的角色,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专业技能学习不深入,知识应用能力较差,不能有效进入学习和工作角色中,不能真正理解岗位职责和课程学习的目标与意义,也不能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品质检验专业知识,难以适应市场和企业对品质检验、跟单等相关专业技能的要求[5]。

3 服装品质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探索

3.1 以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更新教学理念

项目化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了以教师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取代了以课本为中心、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取代了以课堂为中心[6]。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人才需求方向,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利用好MOOC、网络精品课程、中国公开课、微课、超星学术视频等公共教育资源,设计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辅导模式。

3.2 以项目为载体、市场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市场和服装企业对服装质检、跟单人员的需求特点以及岗位技能要求,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对成衣理单跟单、服装生产管理、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学、服装外贸等相关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梳理跟单工作流程与所需专业知识技能,整合课程教学资源,避免知识点的重合[7]。根据外贸企业和内销企业跟单员、质检员工作流程及侧重点等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市场输送高质量人才。

3.3 以项目为载体、校企合作为驱动,革新教学内容

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依托地方服装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引进企业当前正在进行的实际订单或已经完成出货的订单作为教学项目,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质检跟单工作要求进行订单核定、品质控制、检验方案制订、交货期跟催、装箱出货单填写等一整套质检跟单实际模拟操作。同时,让服装品质检验课程走出去,将部分无法模拟的授课内容放到服装企业中,通过校企合作来共同开展 “企业课程”,让学生在企业中服务相关岗位,承担实战工作任务,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借助企业的环境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3.4 以项目为载体、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强化专业技能

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联合主办,至今已历经六届,从企业实际的业务要求与行业标准来考察参赛选手的业务知识和职业能力。以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为契机,在服装品质检验课程中适当融合大赛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通过大赛的组织、参与和训练,不断提升、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效果。

3.5 以项目为载体,组建项目小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项目化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服装企业的部门设计和工作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设计部、技术科、仓库、生产车间、后整理车间等,并规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每组以5~6人为宜,可先由学生自由组合,再由老师综合调配,以保证各小组实力均衡。每个小组选出一名项目经理,负责安排、分配该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进度控制。在项目有限时间内,各个小组要做好时间规划和任务分配,小组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6 以项目为载体、实际工作任务为指标,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评价采用企业评价与教师团队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以项目实施过程、任务完成绩效、项目作品效果等实际工作任务相关指标为考评指标,来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知识应用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助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结语

实施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市场需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企业实战演练,在实践探索中自主学习,在提高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服务服装市场和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染料扩散剂生产实现绿色脱盐

由北京化工大学和安阳师范学院联合开发的萘衍生物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循环萃取脱盐工艺研制成功。目前,该工艺已在河南一家助剂企业进行了5 m3萃取釜中试,工艺运行稳定,产品质量达标,具备产业化条件。该工艺彻底解决了传统工艺由于使用石灰产生大量硫酸钙废渣的行业弊病,实现了工艺废水循环利用、零排放。

新工艺采用全封闭绿色萃取方案,简单通过调整体系p H值,利用不同酸度下萘磺酸(盐)在有机相和水相的溶解性能,实现了硫酸盐与磺酸盐的分离,流失至水相的少量有机相经废水和干燥脱水循环利用后全部返回萃取体系。该工艺过程为全封闭体系,无“三废”排放,无需补充有机相,多余硫酸形成副产硫酸钠,产品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中的硫酸钠含量达到1%以下。

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等染料用MF、NNO扩散剂,以及农药、电镀等行业用的NNO分散剂,其化学成分均为萘或其衍生物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工业上是由萘及其衍生物经过硫酸或发烟硫酸磺化、甲醛缩合、中和、石灰脱盐、干燥等工序生产。由于磺化过程需要使用过量硫酸,为使产品中的硫酸钠符合应用标准,工艺过程必须采用石灰去除多余硫酸,由此产生大量硫酸钙废渣。传统处置硫酸钙废渣的方法是直接支付一定费用转给水泥企业,由于废渣中含有微量有机物,被认定为固体危废,新《固废法》的实施禁止了这种处置行为。

(来源:中国化工报)

猜你喜欢

服装检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让人心碎的服装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