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潮汐车道与灯光护栏对动态治理城市拥堵的研究设计
2019-03-25刘杰李阳刘备
刘 杰 李 阳 刘 备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近年来,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各大城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城市病,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的人口过度集中,车辆的过度集中,导致曾经的城市道路规划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出行。特别是车辆的流动不仅不规律,而且具有不可预见性,这就让原来固定模式的道路出现了瓶颈。文章主要从技术创新角度出发,结合北京和深圳的潮汐车道与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智能转换,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拥堵的技术方案,为我国的交通事业、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添砖加瓦。
1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资源,中国城市研究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百度地图首发《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通过挖掘地图大数据洞见城市发展真实现状。
“城市拥堵”是所有大城市的“痛”。2017年第一季度受春节影响,全国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拥堵指数环比2016年第四季度有所缓解。参评的49个城市工作日高峰拥堵指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一线城市高峰拥堵指数降幅最大。按城市级别来看, 一线城市拥堵状况最为严重; 按地域来看,沿海城市拥堵状况整体好于内陆城市。
互联网+交通管理已经成为城市交通治理的趋势,各地交管部门纷纷与百度地图深度合作,北京市海淀交通支队开展了上地地区信号灯调优项目,上海交警基于百度地图开发了PDA勤务管理系统,成都交警通过百度地图导航利用中小街道来分担车流压力,深圳交警将百度地图应用于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系统,都有力提升了交通治理效率,百度地图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大数据服务,已经有效应用于缓解城市拥堵。
2 城市交通拥堵原因的深入分析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根据百度地图《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分析,其原因有的是冰雪期的影响,有的是通勤距离过远的影响,但城市拥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城市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中心城区道路的规划是多年前的规划。现在的车辆急剧增加,道路已无法拓宽,这势必导致中心城区的拥堵。
(2) 中心城区的土地“寸土寸金”,土地用来商业开发能获得更大收益,而道路等公共设施只会增加政府的投资与维护成本。
(3) 道路容量的严重不足、汽车增长速度过快、交通管理技术水平底下、缺乏整体交通发展规划、道路使用者的不文明行为等。
(4) 人们的出行频率会有波动,但是道路的通行效率却是一成不变。
如果道路也能动态调整,则拥堵就能轻易化解。
3 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方法
3.1 常规治理方法
针对城市的拥堵问题,现在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修高架;(2)修隧道;(3)修环线;(4)单行道;(5)限号出行;(6)收拥堵费。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拥堵问题。
3.2 北京和深圳潮汐车道的介绍
在所有治理拥堵的方法中,文章最认同的就是潮汐车道。这种车道的设计,与“会呼吸”的道路理念一致。
在北京的一些道路上,中间车道采取了根据早晚高峰的时间,可以相互转化的模式。这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城难,出城难的问题。
而深圳的潮汐车道采用的是专业车辆将护栏左右移动,让普通道路变成潮汐车道。
4 本文的解决方案
解决交通拥堵的办法有许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规划新城区,做好整体的城市规划。但是这种方法的成本过大。因此,我们的解决方案只能回归现实,在原有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
4.1 潮汐车道的改进
文章设计的潮汐车道是用灯光护栏来改变城市道路的单边车道数量。方案灵感来源于城市建设的楼体亮化工程。如今LED显示屏的应用越来越广,道路也是城市的一部分,所以,道路上也可以采用灯光的方式来展示道路的拥堵情况。
首先,灯光的变换比实体护栏更容易实时控制。通过灯光的点亮,让两车道瞬间变三车道。比深圳用专车改变要更便捷更有时效性。其次,整条道路的灯光具有及时性。当车道变换后,车主可以立即知道车道变化情况,可以及时根据情况调整车道,避免到红绿灯处再变车道,引起不必要的拥堵。然后,灯光护栏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变换。不一定要局限于某个时间段,也就是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拥堵。最后,灯光护栏的颜色可以提示前方的拥堵情况。让车主及时根据情况调整车道或者驶离本路段。具体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潮汐车道的对比
由此可以得出,灯光模式在时效性、便捷性、扩展性、维护成本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灯光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建设初期需要一定的投入,后期需要电力供应。而针对最受争议的灯光的可见度问题,文章的论述如下。
首先,需要用到潮汐模式的时候一般在早上和晚上,这个时间的阳光不强,其灯光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其次,灯光模式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区别两条线的不同,在有灯光的情况下,特别是加入颜色后,有灯和没灯一对比还是非常明显的。最后,灯光的可见度其实在技术层面是可以解决的。
综上所述,潮汐车道采用灯光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4.1.1 灯光隔离带的初步设计
灯光采用灯柱的形式,光源放在灯柱底部,同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底部放多个颜色的LED灯管,或者采用可调LED灯管,根据需要调整不同颜色和亮度。
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才能将灯带固定在道路中。可以将灯柱埋在道路中,低于地平一定距离;也可以将灯柱高于一定距离安装,这种选择根据灯柱的材料耐磨程度等物理特性决定。高出一定距离可以有减速带隔离带的效果。灯光安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灯光安装示意图
道路的隔离带完全用灯带取代,如果为了经济性,可以将正中间的双黄线保留,只在两边设立灯光隔离带。道路隔离带如图2所示。
4.1.2 灯光隔离带的联动效果
整个灯光隔离带可以统一在交通管理中心控制,也可以在十字路口由十字路口的智能控制模块控制。比如由南向北方向的车流量加大,可以增大往北的车道,同时也增加往北的绿灯时间,反之亦然。最终的效果就是,隔离带的变化根据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情况进行联动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道路畅通。
图2 道路隔离带
4.2 十字路口的配合改进
现阶段来说,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都是采用固定模式,比如多少秒跳转,这都是人为设定且不能随路口情况变动。潮汐车道的运用,最大的特点是改变某一方向的车容量,保证其快速通过,避免拥堵。但是在城市中,最大的瓶颈就出现在了红绿灯处。因此,十字路口进行改进就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十字路口的车道需要细分。每一个车道配备一个红绿灯。这样,每一个车道就变得更加灵活,在有必要时可以相互转换。其次,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时间需动态调整。当后方车辆堆积时,红绿灯动态调整,在下一个绿灯时,增加本车道的绿灯时间。然后,十字路口车道的变化和红绿灯时间进行联动。当某个时间段左转的车辆突然增多,本来只有一个左转车道,现在变成两个左转车道,同时,增加左转的绿灯时间。确保十字路口车辆的堆积在可控范围。十字路口的车道动态调整可以避免这种车道浪费的现象。最后,让每一个十字路口的统计数据形成联动。比如局部突发有很多车通过一个路口,在下一个路口,可以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这波车流高峰尽可能不停留,保证道路的通畅。
4.3 相关交通法规的配合改进
设立十字路口、制定交通法规其本质目的是为了安全、确保城市的畅通。因此,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这种模式下也要进行调整。确保合理有效。
5 结语
要解决城市拥堵的办法就是让道路活过来,实现动态调整、联网互动、增大容错率、提高自我修复能力。根据以上的技术理念的创新,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减少拥堵。可以有效地减少早晚高峰的单边车道空置率,最大程度地避免车辆拥堵。可以有效减少十字路口某时段的车道空置率,最大限度提高十字路口车辆通过效率。可以有效调配各车道通行时间。确保车辆十字路口合理有效通过,避免严重拥堵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本文的技术方案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