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汉族民间服章之美——评《汉族民间服饰文化》
2019-03-24陈珊
陈 珊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工程系,江苏 宜兴 214206)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民族服饰沿袭4 000多年,繁简有致,精美绝伦,为世界瞩目,因此中国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了系列讲话,并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近年来,汉民族服饰文化的研究热度渐升,但从研究成果来看,多是从时间、朝代、服饰品类进行划分,尤其是对宫廷服饰结构、工艺的研究居多,而立足于汉族民间服饰的研究屈指可数。
梁惠娥、崔荣荣、贾蕾蕾的《汉族民间服饰文化》以汉族民间服饰为切入点,以团队多年研究成果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的传世实物为依托,从近代汉族民间特色服饰品实物到服饰艺术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书中分别从汉族民间服饰的历史、形制、装饰、技艺、民俗、文化、地域、传承与创新等角度出发,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层层递进,以丰富的史料、新颖的角度论述了汉族民间服饰文化,是一部极具特色的服饰类学术专著,为中国汉族民间服饰文化研究填补了空缺。
书中基于实物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样本均出自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清末民初时期服装、配饰等实物,并结合同时期的地方史志、考古资料、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为第一、第二章讲述汉族服饰的起源、外在形制提供了丰富的佐证。书中对服饰文化内在的精神层面进行研究,依据不同的文化视角切入,在第三~六章节分别讲述了服饰艺术、民俗风情、服饰意蕴、地域服饰风情。
书中研究内容包含了对外在物质层面和内在精神层面的解读。外在物质层面上,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首服、云肩、上衣下裳、肚兜胸衣、荷包腰袋、足服6类服饰,从上到下、由内到外进行全方面多维度的分析。尤其在第二章,以图片形式展示了服饰的形制特点、结构尺寸、质地、色彩、装饰技艺,并作出明确标注与阐述。对服饰内在精神层面的解读中,作者先从服饰最基本的造型、色彩、图案、技艺4方面让读者体会汉民族传统服饰的东方韵味;其次从新生—婚嫁—丧礼3个人生阶段挖掘民俗风情在服饰上的折射;然后通过民间服饰图案所具备的强烈情感因素,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最后,根据不同地域服饰特点的差异,分析中原、江南、闽南、广西、贵州5地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服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扬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文化,书中在全面讲解汉族民间服饰的同时,在第七章中讲述了当下文化传承的现状,分析未来汉族服饰文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强调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静态”保护。
此书引经据典,内外兼修,涉古论今,内容丰富。书中以汉族民间服饰为依托,结合时代背景阐述了汉族独特的服饰文化与艺术。通过对此书的研读,不仅能使读者以多重思维对服饰文化进行探索,而且为服饰文化相关研究者的后续研究提供灵感和借鉴。期待学者们更加深入的研究,让汉族服饰文化继续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