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树叶甲及杨潜叶跳象调查方法探讨

2019-03-24董鹤松董希文

防护林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榆树越冬成虫

董鹤松,董希文

(1.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1;2.哈尔滨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榆树和杨树均为乔木,调查榆树叶甲及杨潜叶跳象发生状况时,取样难度较大,特别是利用所调查叶上的幼虫及卵的数量计算危害程度时,其往往会与实际发生程度产生较大误差;而对于越冬成虫的调查也由于调查时间及调查方法不同,与实际发生量间产生差异。采用适宜的调查方法对林木虫害进行调查,不但可以提高调查结果及虫害发生、危害程度、预测预报的准确性,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及时防止某种(类)病虫害暴发成灾。

1 榆树叶甲

为鞘翅目叶甲科昆虫。黑龙江省主要有榆紫叶甲(AmbrostomaquadriimpressumMotschlsky)、榆蓝叶甲 (PyrrhaltaaenescensFairmaire)、榆黄毛萤叶甲(PyrrhaltamaculicollisMotschulsky)等3种,危害榆树科树木,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分别如下:

1.1 榆紫叶甲

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等地。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上旬开始出现,5月上旬卵开始孵化。老熟幼虫于5月下旬开始入土化蛹,6月中旬新羽化的成虫初见,当气温较高时与上一代的成虫群集于树干上庇荫处或树洞里越夏。一般于 8月下旬出蛰活动,开始交配,但当年不产卵,10月初下树越冬。成虫不能飞翔,假死性较强。天凉时多于白天取食、夏日则白天潜伏于枝干或叶间,夜间出来取食。成虫幼虫均沿叶缘取食使叶成缺刻,以夏眠前取食最多,虫口密度大时,常将叶肉食尽,残留主脉。卵产于枝梢或叶片上。

1.2 榆蓝叶甲

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石块、枯枝落叶层以及建筑物缝隙中越冬,次年4月开始上树危害。5月初为产卵盛期,卵产于榆叶背面,排成两行,一般20粒左右。4月底5月初开始出现第1代幼虫,6月初成虫开始羽化。成虫、幼虫均取食榆叶。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壳周围取食叶肉,然后分散危害。幼虫老熟后由树枝向下爬行,常于主分叉处或伤疤、粗皮缝内、石块下以数百甚至数千头集中化蛹。

1.3 榆黄毛萤叶甲

分布于中国的东北、西北、华东和华南各地。苏联西伯利亚、朝鲜、日本等也有发生。一年2代。成虫、卵、幼虫、蛹及生活习性均与榆蓝叶甲相似,常与榆蓝叶甲混合发生,共同危害,但数量显然少于前者。1年生1代,以成虫在杂草下或建筑物缝隙中越冬。翌年榆树发芽时,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产卵于叶片上。5月中下旬孵化幼虫为害叶片。老熟幼虫由树枝向下爬行,常于主分叉处或伤疤、粗皮缝内、石块下集中化蛹。

近年来,这三种叶甲在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几乎年年暴发,对榆树科树木造成严重危害。这3种害虫的形态特征各异,但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相近。以往均是将其中1种榆树叶甲为研究或防控的对象,进行研究和制定技术规程,但由于这几种叶甲经常相伴发生,且危害状相似,若单独制定1种害虫的防控规程,则很难从危害状上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危害等级,也就无法确定是否需防控;同时,这几种叶甲均是食用1片树叶后,又转移到其他叶片上取食。这样,按以往的调查标准,调查标准株或标准枝上的成虫或幼虫数不但难度大(树龄大的树木),而且准确性还较差,意义不大;再者,这几种叶甲均在土壤中越冬,以往调查树冠范围内越冬成虫的基数的方法,费工费力,难以在现实中操作。因此,对于榆树叶甲的调查方法有待改进。

所以笔者认为对榆树叶甲的发生、为害程度调查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1)上述3种叶甲不分虫种,统一调查;

(2)突破以前惯用但却很难做到的以幼虫或卵的数量作为为害程度或危害等级划分的束缚,以3种榆树叶甲越冬成虫数和树叶被取食状况作为(预期)为害程度或(预期)危害等级划分的依据;

(3)越冬成虫数量(预期为害程度)调查,采用捕获法,即在春季成虫上树前,在标准株的树干上涂抹黏虫胶,每隔3-5天调查一次捕获到的成虫数量,最后一次调查无成虫即可结束调查,每次调查后清除捕获到的成虫并恢复胶面,这种方法既省工、省力,又增加了调查结果的可靠程度;

(4)幼虫为害程度调查,防控前或当年秋季,查取并计算标准枝上被取食成筛网状的树叶占所有树叶的比例,作为判断其危害程度的标准。

2 杨潜叶跳象(Rhynchaenus empopulifolis Chen)

为鞘翅目,象甲科,跳象亚科,跳象属昆虫,是一种对杨树危害较为严重的食叶害虫,又称“橡皮虫”。该虫在黑龙江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树木展叶期,越冬成虫开始出蛰上树危害。一周左右成虫交尾、产卵,卵产于叶片背面,孵化后即开始潜入叶肉内为害,半月后化蛹。然后成虫羽化,继续上树取食叶片,直到10月进入枯枝落叶内、石缝、表土中进行越冬。

近几年杨潜叶跳象的危害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重,杨潜叶跳象已由原来潜伏性害虫上升到重要害虫,严重威胁杨树林地,成为杨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该害虫从4月杨树萌芽开始,至10月杨树落叶前都进行食叶危害,时间长达6个月。受害树几乎全部叶片被害,树叶被取食成千疮百孔,远看如被火烧一般,严重影响了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树木不能正常生长,给林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该虫已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迅速蔓延,西部单一的杨树林,加之连绵不断的“绿色通道”,为其蔓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目前从哈尔滨市、大庆市、绥化市一直到齐齐哈尔市均有该虫分布,该虫已成为西部“绿色通道”景观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之一。

2.1 成虫调查方法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杨潜叶跳象的成虫进行调查:

(1)同上述的榆树叶甲。

(2)土壤结冻前及翌年春土壤解冻后至成虫上树前各进行1次。土壤结冻前,以标准株树干基部为中心,兼顾阴阳面,挖弧长为1/4圆、径60 cm、深15 cm的扇形坑,取土过滤,查计成虫数量;翌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再在标准株基部所挖扇形坑的对应面,挖相同规格的扇形坑,取土过滤,查计越冬成虫数量。换算出树干周围半径60 cm范围内单位面积上的成虫数量(头·m-2)。

根据需求,分别计算标准株、标准地、林分的当年虫口密度和越冬虫口密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T—虫口密度,(头·株-1);

∑m—总虫口数;

∑M—调查株数。

两种方法均使用时,应以第一种方法为准。

2.2 幼虫调查方法

9月中旬至落叶前,查计选定标准枝的每个叶片上杨潜叶跳象幼虫为害的圆孔数。估算出标准枝上的叶占标准株叶的比例,进而估算出标准株上杨潜叶跳象的幼虫数。

3 结语

采用上述方法对榆树叶甲及杨潜叶跳象的发生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增加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特别是对3种榆树叶甲的成虫进行归类统一调查及利用较为易得的叶片被害状况作为代表上述两类害虫幼虫发生状况的方法,不但易于操作,而且科学合理。3种榆树叶甲归类调查及用叶片被害状况代表幼虫发生状况的方法均为首次提出,具有创新性,可为其他害虫的调查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榆树越冬成虫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勘探老工人胡老六
老榆树下的等待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榆树盆景的制作与管理探讨
天牛,就在树上趴着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冬季西葫芦越冬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