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的芦苇
2019-03-24泥鳅张
图/ 文 泥鳅张
芦苇作为一方水土的地域符号,与世代生活在白洋淀的人们朝夕与共、融为一体,成为了水乡后人深深的渔耕记忆。20 世纪80 年代我读小学的时候,还有幸目睹了老家赵北口学校后面洼地里出土的几千年前的芦苇化石,长的有两米多,芦苇秆上的节和芽特别清晰。
“芦苇之乡甲河北”,白洋淀是国内芦苇重要产地,以其数量庞大、质地优良而享誉全国。孙犁的名作《荷花淀》中写道:“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淀区的芦苇按其品质,—般可分为栽苇类、黄瓤类、柴苇类 3 大类10 余种。栽苇类中,尤以白皮栽苇为佳,其皮薄,节长,秆高达4 米以上,秆子颜色白皙,纤维柔韧,根部直径与顶端直径差距小可利用率高。柴苇的代表白毛苇是淀区芦苇中适应性最强的一种,分布面积广、易栽易活,繁殖力极强。秋天白毛苇的芦花飞到湿洼的土地上,第二年春天就生根发芽、长出遍地的芦草来。再过一年,就长成了成片、成洼的白毛苇,不怕干旱,不怕水涝,生长得一年比一年好。霜降前后,白洋淀里满目金黄,一岁一枯荣的芦苇成为白洋淀人的“铁杆庄稼”,千顷芦苇也成为水乡人民赖以生存的天然恩赐。
白洋淀的芦苇是水乡人的生计,更是白洋淀人的日子。淀区人的劳作大部分围着芦苇展开,一年当中最大的农事莫过于打苇。打苇的时间,男人们肩头扛着圆月弯刀大镰,女人们拎着干粮午饭,一大早就进了苇地里开始一天的忙碌。白毛苇一般在中秋节后开始收割,打箔苇一般在霜降之前打,白皮栽苇的收割期一般在霜降之后,编席苇则在立冬前后打,凡生长在水里的苇子,都要在淀水结冰之前割清。等水面结冰了,再打柴火苇。收割芦苇的方式也非常讲究,如:收割陆地上的芦苇称“打苇”,收割浅水区芦苇称“扒苇”,收割深水区芦苇称“套苇”,收割冰上的芦苇称“跑搓”。白洋淀里的打苇场景,既热闹,又辛劳。每逢打苇时节,男人打苇,女人扛苇,半大小孩也帮助大人们劳作,在传承各种劳作技巧的同时,也体验着许多快乐,有时会发现诸如鸭蛋鸟蛋或是苇蘑菇等意外的收获。
白洋淀的芦苇是水乡民俗中的主角。如:立春时节用芦苇的新生叶子卷制“芦笛”,惊蛰时节捡拾翻耕苇地的芦根泡茶,乞巧节女孩子们用芦苇叶子编成风车、小鹿、青蛙等各式小玩意儿,端午节用宽大的芦苇叶子包粽子,中元节的芦花缨子可以刨笤帚,中秋节前后采集吹笛子时用的笛膜。人们打苇箔盖房子,打锅盖垫炖鱼熬粥,编席子铺炕,编渔具捕鱼捉虾……是芦苇构成了乡愁的辽阔背景。
白洋淀的芦苇经济价值很高,用途广泛, 在 民用、基建、商业、军需、 外贸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苇 编产业也一度成为淀区群众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白洋淀芦苇的黄金时期,一根芦苇一毛五,200 根苇子可以编一张席子。白皮栽苇是织席、打箔、按苫、编篓、编篮、打帘和制作苇制工艺品、高级苇帘及出口苇箔的理想原料,也是人造丝、人造棉、造纸等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白毛苇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良饲料,嫩芽也可食用;成熟的白毛苇皮糙、节脆、韧性差,但可以用于建筑的苫房苇箔或充做燃料。鲜嫩的芦根还可以熬糖、酿酒。
白洋淀芦苇还具有药用价值,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人药,《本草纲目》《本经道源》《本草图经》《王揪药解》等古代药典中都有详尽记载。现代药理证实,芦苇的叶、花、茎、根含有丰富的戊聚糖、薏苡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D——葡萄糖、D——半乳糖和两种糖醛酸以及多种维生素B1、B2、C 等,颇为有名的“千金苇”茎,现在已远销海外。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苇编制品的需求量大大减少,白洋淀苇席产业开始萎缩。而雄安新区的设立,为白洋淀芦苇产业开发带来了生机,以地方土特产品包装和生态建筑装饰装潢原料为抓手的多层次研发稳步开展,芦苇工艺画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
浩瀚的芦苇,犹如舞台上的帷幕,正在徐徐拉开,一股蓬勃发展的力量在这里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