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我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03-23黄鹏
黄鹏
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网络安全之盾、经济转型之擎和数字社会之基,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动能。
一、我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产业服务化、平台化和融合发展态势更加明显,在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1、产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
2018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企业3.78万家,累积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61亿元,同比增长14.2%。2019年上半年,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2836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总额4088亿元,同比增长9.9%;出口229亿美元,同比增长2.6%;从业平均人数636万人,同比增长4.4%。行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步显现。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2018年,全行业软件产品(含信息安全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含信息安全服务)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比为31:55:14。2019年上半年,全行业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比为28:59:2:11。软件产品服务化和服务云化趋势更加明显。
3、部分软件产品取得重要进展
移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和云数据库等方面出现单点突破,产品性能逐步优化,兼容性和可靠性不断提升。安全软件厂商在病毒库、恶意特征库及威胁库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积累。一些云服务提供商进入全球前十,在并发计算能力、峰值流量等方面表现突出。
二、我国软件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
当前,我国软件产业依然不大不强,重硬轻软、价值失衡、生态薄弱、产用脱节、投入不足和人才短缺等问题仍旧突出。
1、重硬轻软现象明显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创造收入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比重过低,软硬件产业收入的比例约为3:7,而主要发达国家软硬件产业收入比可达到9:11。
2、软件产品价值被低估
我国尚缺乏客观公正衡量软件产品价值的方法,难以界定软件产品的技术创新程度、应用价值和影响力等。软件产品价值被低估,软件企业疲于进行低价值重复性的开发工作,以工作量来换取商业利益,严重挤压了利润空间。
3、软件应用生态薄弱
我国软件企业小而散,软件产品碎片化现象严重,厂商缺少市场话语权,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总体水平不到发达国家同行的五分之一,难以形成完整强大的应用生态。2018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仅有17家,与国际软件巨头差距较大。
4、产品不能满足高端需求
我国软件业仍然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基础软件设计、高端咨询等领域的企业较少,一些软件产品难以满足用户对基础软件平台、大规模复杂工程和高性能计算等方面的高端需求。
5、软件研发投入不足
2018年,我国软件收入前百家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共计1550亿元,而微软的年度研发投入接近1000亿元。软件研发投入不足,将制约我国软件产业持续创新发展。
6、软件人才短缺严重
我国软件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需要,至少存在80万人的缺口,而且需求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橄榄型”,尤其缺乏从事基础工作的人才和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扎实推动我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努力突破核心技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充分释放国内市场,提升软件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实现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1、加强软件质量和价值评估
研制能够客观全面反映软件开发效果和价值的通用化软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减少软件产品的低水平、重复性开发,使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向真正技术创新的产品倾斜,切实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
2、促进我国开源软件生态发展
加强软件底层技术架构和开源生态组织方式研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源软件管理模式,营造尊重软件开发成果的良好市场环境,吸纳全球开发者参与我国开源社区建设。
3、强化软件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健全軟件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度,通过行政手段打击软件盗版和侵权行为,更好地保护软件企业、软件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4、坚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继续加强软件产业领域的国际开放合作,在开放中发展,在合作中共赢,鼓励软件企业加大国际经验交流和项目合作力度,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协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