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旅游经济发展与城镇协同发展路径探究

2019-03-23田亮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桂林

田亮

摘 要:桂林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迅速,并且逐渐成为全市的经济支柱。近些年来,在全国城市化背景下,桂林市城市化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文章结合桂林市具体情况,对旅游行业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且提出了平衡和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桂林;旅游经济;城镇化;协同发展

一、桂林市的旅游资源背景分析

桂林市多山丘,岩溶地貌发育充分,分散在城市各处的石灰石已经风化和侵蚀了数十亿年,成就了桂林山峰林立、山水环绕的独特景观。在美丽怪石风景孕育下,从2200多年前至今,桂林市延续了不同朝代的历史文化;在风景和文化共同作用下,桂林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旅游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且成为当地经济的绝对支柱。与旅游业同步,桂林市三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但是,在城市交通、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建设中也暴露出不少城市建设问题,例如城市用地规划缺乏前瞻性、历史建筑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等。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城市建设,在游客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影响桂林市美丽旅游城市的形象,给旅游业造成很大损失。

二、旅游业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根据桂林市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1973-1978年,该阶段主要是根据国家和政府需要进行接待。该时段内桂林市曾经接待过尼克松等重要的外国领导人。第二,1979-1997年,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桂林市旅游业市场化特征逐渐明显。该阶段主要受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各种市场经济政策的影响,并且根据桂林市旅游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行业发展模式,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1980年桂林市年接待游客总数仅为180万,1998年游客总数已经增长至537万人,其中包括超过50万的外国游客,当年旅游业创收31万元人民币。受当时计划经济大背景的影响,该阶段内桂林市旅游发展速度与同期其他世界旅游城市相比,仍然不显突出,但在这一过程中桂林市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和历史、文化积淀,为下一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1998年至今,桂林市旅游定位逐渐明确,进入到稳步发展的时期。随着1998年桂林市行政范围的扩大,桂林市有更多的资源去发展旅游,也确定了旅游业在全市的支柱地位,开始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桂林市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重点体现在交通、餐饮和住宿等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三产领域。桂林现在建设了比较完善的公路、铁路、航运三大交通体系。桂林市国道交错纵横,覆盖了全市范围,可以延伸到各个旅游景区,其中,最著名的是被喀斯特地貌环绕的321国道市区至阳朔段。从桂林沿漓江乘船到阳朔,途经十里画廊,景色优美,是世界上一条顶级山水旅游带。铁路方面,桂林市设有桂林北站、桂林南站、桂林西站,贵广高铁和湘桂铁路把桂林和珠三角地区联系起来,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桂林旅游行业的发展。2018年10月桂林两江国际基础T2航站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机位31个,已拥有多条航线连接国内外各地,如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截至2018年11月,桂林市有星级的宾馆69家,其中五星级宾馆5家,四星级宾馆11家,旅行社232家,完善了食品、住房、交通、旅游、购物、娱乐等基本旅游设施,大大提高了桂林的整体接待能力,同时进一步推进了城镇协同发展。

在旅游业带动下,桂林市三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全市的产业结构。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不断向边缘地带扩张,带动城镇协同发展,原有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的耕地被兼并从而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工作,因此带动了城镇协同发展。隨着全市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促进了当地城镇化率的提高。桂林作为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随着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也随之增加,要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三产业融合和发展,必须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契机,以其发展成果带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脱离农村,转而从事第三产业。

三、桂林旅游业与城镇协同发展的路径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桂林市旅游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倚靠,而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重要倚靠则是快速发展的城市旅游。近年来,桂林市政府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城市发展战略,旅游业的发展是这一战略目标能够实现的重要保障:以旅游经济为生态经济主体,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主动改变环境生态保护建设,带动地方就业增加收入,优化和调整现状经济结构,市民有更多的经济收入享受各种教育和城市资源,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有利于市域内不同民族的团结,旅游业的发展使产业聚集,便于社会管理和创新。桂林作为东南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的旅游资源占有重要的优势,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桂林市的旅游景观主导城镇发展的路径。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文化为桂林市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方向。目前,全市范围内有66个A级以上景区,更有享誉全球的桂林漓江景区。此外,桂林市还有丰富的健康旅游资源,例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6.4%,空气质量很好,应该进一步依托自身良好的旅游资源,扩展产业联系,做大做强旅游知名度,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全市经济发展对城市发展路径造成极大的影响。桂林市作为广西经济排名前三位的城市,良好的区域优势和经济基础建设人造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目前全市范围内拥有乐满地等利用主题公园,不仅能够带动区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以此为依托招商引资,做大城市品牌从而提高知名度。

桂林市的协调落后型城镇发展路径。桂林市协调落后型城镇主要位于桂林北部和南部山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和保护。此类区域多位于山区,既有的交通网无法有效覆盖,无法带动当地旅游发展,更无法将旅游经济收入转化为城镇化建设的动力。对于此类区域,一方面应秉承绿色发展的观念,保护其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根据地区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和重点扶持,努力实现旅游和城镇化的平衡发展。

四、旅游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冲突及应对措施

(一)旅游经济与城镇发展间的矛盾

用地矛盾。由于国家没有对旅游用地进行统一的规范和定义,所以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与商业、住宅、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工业用地混在一起,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由于对旅游用地认识不正确,还存在在城市规划时忽略旅游用地,在旅游业空间扩展的时候限制其用地发展,或者城镇范围的扩大压缩旅游用地范围等现象。

景观资源风貌与城镇建设特色间的矛盾。城镇快速建设过程中,部分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由于缺乏规划管理,有些现代建筑出现在景观周边及内部,在体量、色彩方面与景区环境不协调,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美感。以漓江郡府小区为例,游客在景区旅游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座6层的楼房,其与景区美丽的自然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更有甚者,部分旅游资源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遭到侵害或者破坏。

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城市,造成桂林市人口密度和环境需求的增加,甚至形成了巨大的环境资源缺口。在旅游景区周边大量建设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缺乏专业的规划管理,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浪费自然资源。

(二)旅游经济与城镇协同发展的应对措施

第一,为了尽可能避免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同管理部门在规划制定之中经过充分的协商,统筹考虑。结合国家相关要求,最有效的措施便是落实“多规合一”,其中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第二,城镇化建设过程种要充分重视和合理利用特色城市资源,充分保障旅游发展城镇资源的需求。

第三,明确城镇在当地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定位。

第四,旅游经济和城镇建设发展都应坚持政府的统一协调和领导,减少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五,充分重视和评估生态旅游模式对地区的适应性,避免单纯发展生态旅游限制當地城镇化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王晞.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问题的定量分析:以广西主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6(5).

[3]王先锋.“飞地”型城镇研究:一个新的理论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03(12).

[4]刘晓鹰,杨建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以藏族地区九寨沟县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3).

[5]刘又堂.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城镇化建设互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5).

[6]桂林市统计局.2016年桂林市主要经济社会标准情况表[EB/OL].(2017-01-01)[2019-11-15].http://www.gltj.gov.cn/.

[7]刘美云.加快旅游城市发展的规划思考:以张家界城市规划建设为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8]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桂林
桂林行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