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国内5G基站达13万个

2019-03-23

大众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核聚变触觉南极

2019年国内5G基站达13万个

2019世界5G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介绍,目前全国已经开通5G基站11.3万个,预计到年底将达13万个,5G套餐签约用户已有87万个,发展势头良好。11月26日,日兰高铁日照至曲阜段建成通车,并实现了5G网络全程覆盖。据现场测试,这条高铁上5G信号稳定,车厢内部5G下载速率达600Mbps以上,峰值下载速率达1Gbps,“飞一般”的网速让乘客们享受到了高清电影随意点播、视频通话清晰顺畅等5G体验。

2019年6月,工信部向4家企业颁发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5G商用元年;10月31日,3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发布5G套餐,11月1日起,广大用户开始用上5G。在随后短短1个月的时间里,5G套餐签约用户达到87万个,5G手机消费也在快速增长。

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建筑在迪拜竣工

3D打印专家ApisCor已完成了它所谓的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建筑。位于迪拜的行政大楼基本结构仅使用一台3D打印机构建,但是也需要人工建造者的參与。这座两层楼高的行政大楼高9.5m(31英尺),总建筑面积为640平方米。

它的打印过程与其他3D打印项目非常相似,通过喷嘴将水泥混合物分层挤出以构建行政大楼的基本结构。由于建筑物很大,ApisCor的便携式3D打印机在起重机上移动,因此一次只能构建一个分区。据Dwell称,ApisCor有三人工人在现场操作机器,整个项目耗时三周。除了铺设基础,增加窗户,门和屋顶以及布线等外,建筑工人还添加了钢筋和人工浇筑的混凝土,以进行结构支撑。

“雪龙2”号首次进入南极地区

北京时间11日13时49分(当地时间11日16时49分),搭载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驶过南纬60度,完成穿越“咆哮西风带”,首次进入南极地区。

这是“雪龙2”号首次穿越西风带。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西风带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有“咆哮西风带”之称。穿过西风带就进入了南极地区,据《南极条约》界定,南纬60度以南的海洋、冰架和陆地统称南极或南极地区。

加州大学“反太阳能”装置能在在黑暗中发电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的新型“反太阳能”装置,能够弥补太阳能的限制,在黑暗中发电,为人类所用。该设备利用了辐射冷却的概念,也就是夜晚天空凉爽时,地球表面的物体将热量辐射到大气中,从而使温度低于环境空气的现象。两所高校的研究人员之前就利用了同样的概念,制造了一种耗能极低的被动冷却系统。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了同样的概念,借助温差在夜间发电。

为了打造这种夜间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装置,研究小组从一个商用热电模块开始着手研究,这个模块可以把温差转换成电能。他们把热电模块的一面固定在一个20厘米宽的铝制圆盘上,该圆盘上涂有一层商用黑色油漆。然后研究人员把它放在一个覆盖聚酯薄膜的塑料附件上,并使用透明盖子遮盖。

新型触觉电子皮肤可将触觉刺激传送到人体

香港城市大学参与的跨院校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套“皮肤集成的触觉界面”系统。这套以皮肤为媒介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系统,可以通过紧贴皮肤的无线致动器,将能源转换成机械动能,将触觉刺激传送到人体。该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自然》上。

这套系统采用了新的材料、结构、能量传输策略和通讯方案。研究团队将700余个功能组件组成厚度小于3毫米的柔韧皮肤器件,包括轻薄柔软且可拉伸的内层,可以紧贴皮肤;由硅胶保护的功能层,里面有无线控制系统及互相连接的致动器;透气布料外层,可直接结合到可穿戴衣物上。这项研究成果不但可应用在社交媒体及电子游戏上,也可以帮助义肢使用者透过触觉感应外在环境,提供反馈,甚至扩展到临床医学应用的相关虚拟场景。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

11月末,四川乐山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上,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段旭如表示,我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目前建设顺利,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开展相关科学实验。

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相似,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是我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位于四川成都,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建,是开展聚变堆核心技术研究的关键平台。该装置以氢、氘气体为“燃料”,通过把它们注入装置并击穿、“打碎”产生近堆芯级别的等离子体,来模拟核聚变反应。2019年6月,伴随着主机线圈系统的交付,其全面工程安装拉开序幕。

智能机器人在高压变电站开始“上班”

南方电网广东公司11月中宣布,其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投入使用,有望实现变电站24小时监控,这将提升电能系统智能化水平。首个投入使用的机器人已于11月4日在广东电网云浮500千伏卧龙变电站开始“上班”。

南方电网广东能源技术公司机器人事业部人工智能技术组组长杨英仪说,只需预先设定好巡检点和巡检路线,在主控室一键下达巡检任务,机器人就会自动进行相关线路检测和数据读取,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巡检。巡检是变电站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分为常规巡检和特殊巡检。常规巡视每月1次或每季度1次不等;而特殊巡检则根据特定需求而设定更为频繁的周期,如在特殊保供电时期的巡检要求每天一次。一个变电站涉及的巡视点多达1000多个,通常需要两位工作人员花费六七个工时才能完成,费时费力。(编辑/侯帮虎)

猜你喜欢

核聚变触觉南极
我国首项核聚变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触觉“空降”虚拟世界
核聚变
难忘的南极之旅
畅游南极之乔治王岛
“人造太阳”或破解“核电困局”
船内船外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触摸远隔重洋的你解密触觉互联网
受控自持续核聚变的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