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户外休憩设施规划分析
2019-03-23石仁杰
石仁杰
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各高校在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校园户外休憩设施作为校园室外空间不可缺少的功能性元素,为高校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景观,增添了校园趣味。但是,校园户外休憩设施往往缺乏美感,千篇一律,年久失修,这归根结底是人们对这类景观设施认识不全面、不充分造成的。文章对校园户外休憩设施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促使人们对校园景观的布置与设计规划有更加准确的认知。
关键词:大学校园;户外休憩设施;规划;环境心理学
校园户外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服务于包括自习、交流、休憩、娱乐等多种活动。现今的部分学校也很重视此类建设,“森林式校园”“花园式校园”层出不穷,因此,作为其中重要构成要素的户外休憩设施应该得到足够的认知与理解。
一、校园户外休憩设施的现状
校园户外休憩设施作为校园空间的构成元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规划模式、维护模式、专业影响等,从而造成其在设计感、种类、造型、后期等方面的諸多不同。
(一)影响要素
现今,新建成的大学校园大多有着统一明确的规划方式,整体布局、分期完成,效率高、效果好。清晰的分区意识使得此类休憩设施能够更加倾向于区域的使用需求,辅助区域气氛的营造。维护模式包含设施的更新与完善。当今不少高校都将校园户外景观作为建设的重点对象之一,设施的功能以及视觉效果的升级,能够显著提高学校户外景观的人性化与美观性。各学校的专业方向也会影响此类设施,比如艺术类院校、林业景观类院校,其校园景观以及附属品都会更加人性化、科学化,这与学校氛围和相应的学术理论是分不开的。
(二)现状说明
部分校园户外休憩设施仍然采用普通城市户外休憩设施,缺乏人性化、设计感,在功能上也较为单一。这些设施与场所之间互不相关,使用者缺乏主动休憩的需求,因此,这些座椅只具备必要性休憩行为的功能。即使如此,此类设施的数量也不能被保障,一座难求是学生户外活动经常遇到的难题。校园户外休憩座椅是良好的学习交流的载体,学生群体对其需求极其旺盛,在早晨、课前或者考试周等特殊时期往往会出现大规模的需求,所以许多学生不得不充分利用部分台阶和花坛挡土墙进行暂时性、亚舒适的休憩学习。
位置上,有些设施因为位置不合理鲜有使用者。偏远、隐私性差、环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使用热情,白白浪费了资源。
在设施的维护、更新上,后期维护是保障设施功能完整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性化的设施往往需要高频以及高投入的维护,而很多校园的户外休憩设施维护系统并不完善,部件老化、破损导致部分设施无法发挥本身应有的作用。
二、行为与心理分析
空间中设施的合理性最终取决于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真正精心规划过的设施不应该让使用者感觉刻意为之;座椅的布置只需要遵循人的本能、顺应人的习惯,这便是最好的布局。因此,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行为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基本诉求尤为重要。
户外空间的各类设施是为人的行为活动而准备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及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如空间关系学理论提出人类在交流交往中的四种距离:亲密距离0.5m内,私人距离0.5m-1.2m,社交距离1.2m-4m,公共距离4m以外。经过科学计算与分析得出,在上述距离内进行交流显得很正式,人们也会感觉轻松自如。另一方面,在户外环境中,人们更加关注自己所处环境的周边状况,更加敏感地挑选自己的停留空间。所以我们要关注两点,其一是“边界效应”,人们更趋向于停留在空间的边缘以及空间之间的过渡区域,这种位置有着类似的特点:不处于空间的焦点位置,关注度较低,能更加方便地了解周围情况,可以快速地脱离停留区域等。其二是设施的朝向与视野,座椅设置一般令使用者面向开阔方位,如广场、道路,背靠狭小或封闭区域,如观赏草坪、树林、建筑等,这种布置不需要使用者关注身后的环境,减少心理防范区域,使休憩的状态得到最佳保障。
三、校园环境对休憩设施的特殊需求
校园文化空间中的公共座椅呈现给人的是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渗透以及对适用人群的包容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行为活动为出发点,把学生因素放在第一位。大学校园的主体人群为大学生,是知识分子,也是青年人,他们的日常生活构成具有特殊性,他们往往拥有更加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化观。所以,设施的设计也需要满足环境空间与使用群体的特殊性需求。
(一)校园文化的需求
校园户外空间可以理解成一种文化空间,每种校园文化不论来源、发展或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与其历史、环境、方针等息息相关。户外座椅作为环境空间的设施之一,在满足基础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丰富空间效果、提升空间品质的功能。座椅的设计与学校的文化氛围、历史特点相结合,既能够使空间环境处于整体统一的状态,促进校园文化气息的释放;也能够赋予座椅特殊的意义,使参与者与设施之间进行互动,提升使用率与使用好感度。
(二)学习的需求
校园生活中,空间设施的主体使用人群为大学生,他们的日常生活决定了此类设施需要满足特定的需求。学生的职责为学习,大学的首要活动也是进行多方面的学习。户外环境作为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其休憩设施也应该满足相应活动的需要,如晨读、自习、讨论等。所以,营造相对安静、隐蔽、安全、有助于思考的学习空间是校园室外空间设计的重点。
在位置方面,户外学习对周围的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具有足够的私密性,常选择的位置有角隅,建筑、花坛边缘,次级道路两侧等边缘区域,具有相对稳定的背部依靠,受人流影响较小,满足相应的使用需求,给人安全感。另外,针对晨读等特殊活动,可设置功能性广场,集中满足特殊的学习需求。
在功能方面,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功能的支撑。学生的户外自习主要为读、写等,高频学习区域的座椅设计若能拥有一块书写承载面、一个USB插口、一个遮阳板,就能更好地为学习需求服务,推动人椅的交互关系,而大量学习活动也会促进学校学术氛围的加深,为环境空间提供一种独特的景观。
(三)交往的需求
交往、交流在人的一生中必不可少。参与者通过互相的交流可以迅速地完成知识的传递,打破自己原有性格、性别、年纪等的局限,获取更加广阔的认知视野,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在“不以应试论英雄”的大学里也显得格外重要。在户外空间展开交流活动相对其他环境更加方便,约束较少。室外的休闲舒适能够放松紧绷的神经,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双方的话题中。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非常丰富,包含同学关系、师友关系、恋人关系等,不同关系所带来的行为有日常交流、学术讨论、感情培养等。因此,这也对环境空间的座椅提出了要求,满足开会的需求、演讲的需求、娱乐的需求、约会的需求等。部分校园还会为此类活动提供专门的功能性廣场,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校园室外活动体验。
(四)校园功能分区的需求
校园环境中的功能分区复杂而齐全,可以将一个大学校园比作一个城市,其拥有独立的教学区、行政区、食宿区、运动区、校医院、图书馆等,这些独立的区域各自拥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活动类型也各不相同。由于各分区建筑使用功能的差异,其周边户外空间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参与人群都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户外座椅设施设计与整体布局忽视这些倾向是不合适的。偏向于隐私、静谧的教学、住宿区域,倾向于公共、开放的运动区域、休闲广场,不同的功能区域、不同的使用人群都对区域中的设施提出了不同的设计需求。如,教学区的书写支撑、阅读灯,体育场的良好朝向与视野,开放的主题广场,生活区情侣幽会的私密性,校园观景区的舒适等。通过多样性、人性化的功能,满足大学生在不同区域的活动需求。
(五)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学生主要是指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特殊群体。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前沿群体,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与道德素养等方面往往超越一般的社会群体。其自身拥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与包容性,更加有兴趣去体验新奇、流行的事物。所以校园户外休憩设施作为校园景观中重要的参与部分,除了满足相应的功能性,也要在色彩、造型的设计上寻求亮点,赋予设施相应的个性与特色,来促进大学生群体的使用需求,满足其生理、心理的多种需求。但在寻求特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环境空间的载体特点,要结合空间的自然、人文环境,融入和谐而个性化的色彩、造型,推动产品与环境空间的良性互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群体。
四、结语
总的来看,我国大学校园户外休憩设施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对问题不重视、认识不足仍存在于许多大学校园中,严重地制约着此类景观设施的完善和发展。但中国设计的觉醒、人们需求的提升也正在推动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校园景观设施与师生在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一定会随着大趋势而得到逐步解决。同时可以看出,校园户外休憩设施不单是一个功能性单一的产品,从考察到设计、布置都面临许多无法避免的问题,一个好的设计必然是多方面制衡、满足、取舍后的结果。本着对生活、设计负责的原则,设计师在进行此类产品的设计时一定要集思广益,充分进入环境空间、受众人群之中,多方位地了解相关的需求,为完善大学户外空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珠.使用者行为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户外家具设计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D].重庆大学,2018.
[2]郑琳琳,赵云英,卜立言.大学校园户外公共座椅布局研究[J].设计,2016(2).
[3]黄洁柔,韩李禛,刘奕佳.基于大学校园文化空间中的座椅需求及设计研究[J].设计,2015(21).
[4]石晓娜.大学校园室外交往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5]郭爱莲,贺雪梅,史江滨.校园生活与户外座椅设施设计[J].包装工程,2011.
[6]贺文凯.大学生审美素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7.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