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潮来袭,你的血压还好吗

2019-03-23黄高忠徐瑞雪

大众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服用血压高血压

黄高忠 徐瑞雪

冬季气候寒冷,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管事件频发,而高血压就是藏在背后的“罪魁祸首”,在寒潮的策应下兴风作浪,屡屡得手。据保守估计,我国约有高血压患者2亿人,且存在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现象。相对于“三高”的严峻现状,人们对高血压的认知却有着“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缺憾。寒冷冬日,高血压患者该如何平稳过冬呢?

冬季,血压为何易“受惊”

气温骤降、寒流来袭,温度变化是造成血压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人体感到寒冷时,会自动开启“防御”机制,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液流动加快,心率和心输出量同时增加,最终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气温每降低10℃,收缩压就会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6毫米汞柱,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随季节变化幅度比正常人更大。其次,冬季日照时间相对减少,人体内维生素D缺乏,继而刺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使血压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升高。此外,冬令进补、缺乏运动等,也是造成冬季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寒冷使高血压患者血管剧烈收缩,加上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自然老化、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血压波动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甚至可诱发血管痉挛、斑块脱落,造成缺血性脑梗死、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后果。此外,还应提防高血压慢性靶器官损害进展,如肾功能损害、肾动脉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

正确监测血压,你真的会吗

仅凭主观感觉来判斷血压的高低是不可靠的。在自然情况下,血压有个“两峰两谷”的特点,即早晨6~8时为第一高峰,16—18时为第二高峰,午间12—14时及凌晨O~4时为明显低谷。因此,高血压患者可分别在早上刚起床(6~8时)、午饭后午睡前(12—14时)、傍晚(,16—18时)和睡前(20~22时)各测一次血压,连续监测7天,最后计算出的平均血压值较为准确。此外,宜使用上臂式的自动化电子血压计,带有脉搏测定和数据存储功能的为佳。

伴有不同合并症或并发症的人群,降压标准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收缩压宜降至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宜降至90毫米汞柱。若患者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冠心病,血压宜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降压同时须积极控制血糖和血脂。对于高龄老人(年龄>80岁)而言,降压标准可适当放宽,血压控制在150/8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在老人能耐受的情况下,血压可进一步降低。需要注意的是,当舒张压降至70毫米汞柱以下时,冠脉血流减少,可能会引起心绞痛。过度降压还可能引起缺血性脑梗死。所以,冬日降压不可过低,降压达标的时间也不能过快,以2~4周为宜。

安全用药,谨记两“调”建议

·服用时间

长效药物可在每天早上服用。晨起洗漱后,用温开水送服。如果晨起时测得血压较高,长效药物可试着在睡前服用。短效制剂哪怕是每次半片,也要分配为一日三次,而不要集中一次吃;中效制剂一日两次,餐后服用。若晨起时测得的血压较低,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服用剂量

不少患者在自我监测血压后,一旦观察到血压上升,总爱凭“经验”为自己调整降压药,最终反被“聪明”误。尽管冬季血压波动大,但高血压患者切忌自行增减药量,尤其不可含服硝苯地平(必要时可以口服)等短效药物,以免血压波动过大,诱发心血管疾病。如无明显症状,先将血压、心率记录下来,待就诊时,由医生根据血压波动情况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参考血压值外,药量的调整还要根据不同的降压药种类而定。比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以及一些短效制剂不适合加倍服用;长效药物应逐渐增加药量。血压高伴心率较快的患者,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果有水肿,或者已用多种药物仍无法理想降压,可加用利尿剂,但剂量要小,防止血液浓缩、黏滞度增加。降压药的搭配中,钙离子拮抗剂加β受体阻滞剂或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ll受体拮抗剂,都是理想的组合。药物加量可以半片为单位逐渐递增。值得注意的是,缓释或者控释制剂不能掰开服用,否则易造成药物过量甚至中毒,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改善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可以这样过冬

·适当运动

冬季虽然天气寒冷,但高血压患者仍需要适度运动,只是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的时间也有讲究。研究表明,醒来后2小时是血压快速上升期,平均收缩压较晚上最低血压要高29毫米汞柱,舒张压要高24毫米汞柱。清晨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脑卒中的风险增加44%。有些老年人因为醒得早,大清早就外出锻炼身体,是不可取的,最好等太阳升起来后再去运动。

运动以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较合适。老年人宜选择散步、慢走、太极拳等运动,使用社区里的运动器械时,要注意保护关节。中年人可以适当打羽毛球,不宜冬泳,以免发生意外。运动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注意适当增减衣物,运动前要充分热身。

·合理饮食

养生的人都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加上传统春节的到来,人们过量进食厚腻食物,也会使血容量、血液黏稠度、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需注意饮食不要过于厚腻,不能暴饮暴食或过量饮酒,也不宜大量进食热性食物或补品。饮食均衡很重要,宜多吃热量不太高、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常吃新鲜蔬菜,如芹菜、菠菜、番茄等,伴有心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当吃些黑木耳、银耳等。胆固醇过高的患者应用植物油,如玉米油、菜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老年人时有便秘问题,切忌用力排便,因为用力排便会使腹内压增大,血压升高,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应注意多饮水,吃些香蕉、梨等水果及富含纤维的蔬菜,适当按摩腹部,必要时可口服乳果糖、麻仁丸、益生菌等帮助通便。

·日常起居

高血压患者在冬季应顺应天时、合理作息,宜“早睡晚起”。起床时,动作不宜过于剧烈,可以在床上适度活动身体后再坐起,然后缓慢起立。早晨起床后,宜喝些温水;中午可午睡0.5—1小时;晚上睡前用温水泡脚、按摩足底有利于安眠;夜间起身去卫生间时,最好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等意识清醒后坐起,然后在床边坐半分钟再去。冬天室内外温差大,室温适宜保持在,18—23℃,避免温差太大。适时开启门窗通风,通风时应避免冷风直吹头部。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洗澡时间不宜太久,水不宜太热、太冷。外出时应注意保暖,尤其是头和脚。

猜你喜欢

服用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稳住血压过好冬
如何正确服用胃药
服用抗过敏药物须谨慎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