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妇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2019-03-23张芳
张 芳
(张家港市大新镇人民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36)
近年来患有妇科疾病的人数逐年攀升,患者对于护理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妇科护理人员积极总结以往患者护理期间的问题,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有效控制护理质量,促使患者可以尽快康复出院。基于此本文选取确诊为妇科疾病的48例患者,作为不同护理效果的研究对象,全文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患者共计48例来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与护理资料可知,经过门诊和CT、B超等辅助手段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妇科疾病诊断标准,其中20例为子宫肌瘤、24例为乳腺纤维瘤,其余为乳腺癌。患者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55岁,平均就诊年龄为(38.9±2.4)岁。
1.2 方法
常规护理质量控制(2016年~2017年):上岗前考察护理人员是否具备对患者身体异常情况判断、日常和抢救护理操作、术中配合、指导患者用药等能力,考察通过者直接对患者进行护理。2017年的患者接受护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内容有:护理前科室护士长对所有护士进行护理风险、护理知识和技能、法律意识的培训与考核,通过者才可以上岗开展护理工作;护理期间护士长结合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不定期测试护士护理工作能力和知识储备以及法律意识,不合格者及时淘汰。按照接收患者时间、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的差异,对比分析2016年、2017年两年间两种护理管理手段应用情况,使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价护理质量,其中显效表示患者护理期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创口愈合效果好,患者身体无机械损伤、感染、渗液等情况发生;有效表示患者经过护理各项症状与手术创口恢复情况良好,部分患者护理后出现轻度渗液、感染;无效表示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判断不准确,延误疾病治疗最佳时机,护理操作不规范,患者病情加重或术后发生严重感染。护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017 年患者护理质量较好,本年度妇科患者恢复情况理想,仅有1例患者护理期间由于用药疏忽引发医患矛盾外,其余患者护理效果均较好。数据与2016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P<0.05.数据参见表一:
3 讨 论
护理质量对于患者疾病预后干预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易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患者康复时间延长,所以妇科护理人员需要认识到护理质量的重要性,从存在的高危护理因素出发,找寻控制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加强对患者护理的安全管理,增强护理质量[1]。
表一 2016~2017年48例患者护理质量控制结果的对比分析
对妇科护理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为患者自身因素-很多患病女性对于妇科疾病存在恐惧、焦虑等心理,治疗期间受病情影响情绪多不稳定,如果存在疾病经长时间治疗未治愈,患者多会与护士发生纠纷,疾病治疗护理的配合度下降;部分患者对于所患的妇科疾病羞于启齿,常会出现隐瞒病史、不愿意告知护士身体存在的不适症状等情况以及一些患者缺乏身体保健意识,治疗后不按照医嘱服药、下床活动,易导致其病情严重化。其次为护理人员因素-一些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差,缺乏职业素养,未熟练掌握妇科护理操作流程,不能对患者身体出现的异常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术中传递医疗器械时常会对患者皮肤组织、骨突起处等部位造成损伤,法律意识淡薄未按照护理操作标准对患者进行抽血检验和发放药物,未严格要求患者签署相关治疗护理文书,易引发法律纠纷。
针对这两个方面的护理风险,需要医院从以下方面做好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医院需要制定完善、规范的妇科护理质量监管制度,在制度中明确妇科护理工作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应用制度约束护理人员工作行为,提高护理人员护理业务水平。其次加强护理人员护理知识以及操作能力的培训教育活动,医院定期邀请妇科护理的专家学者对科室全体员工进行护理操作技能、抢救操作流程、先进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的教育,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在学习与实践中提高对患者身体体征观察、用药、抽血、书写护理日志等能力。最后重视法律意识的渗透教育,当前由于护理不当引发的护患矛盾较多,要求护理人员加强护理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工作中有条不紊的进行护理操作,涉及护理文书签署的工作一定让患者以及家属亲自签署,以此减少护理导致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