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急诊患者抢救护理效果分析

2019-03-23张尔玲

关键词:预见性医患组间

张尔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

急诊科室收治的一般都是危、急、重患者,在急救处理中需要争分夺秒,在抢救中要有较高的医护配合度和预见性。在护理方法中预见性护理干预是通过划分职责、提前制定救治流程、提前准备好预见性问题的策略,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科室[1]。为了探究在急诊患者抢救中的护理效果进行了本次实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选取86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时采用掷骰子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22例,最大和最小年龄范围在7-22岁,年龄平均在(38.9±4.6)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0例,最大和最小年龄范围在69-24岁,年龄平均在(37.5±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急诊患者在抢救时采用常规护理,辅助医生进行相关操作,遵医嘱进行用药,对患者心率、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组患者除此之外再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如下:

1.2.1 抢救团队建立。首先医院要建设一支效率高、配合度高的抢救团队,团队内部各有分工,为急诊抢救任务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一般夜间急诊数量比白天数量高,但往往白天的护理人员数量更多。所以,要做好护理人员的夜间配置,防止因人员紧缺导致的护理质量下降,或是发生纠纷。

1.2.2 抢救流程制定。急诊患者一般病情比较危机,在护理中工作量大、流程多,没有经验的新护理人员容易惊慌失措。因此,科室要针对常见的急诊疾病制定相关的救治流程,从而提高与医生的配合度,降低差错,提高抢救效果。

1.2.3 患者病情评估。急诊患者一般在抢救中都需要进行紧急处理,所以护理人员要能准确、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评估结果迅速采取护理措施,如对腰、膝疼痛点做相应处理,并对患者的病症变化进行动态观察,而不是单纯的等待医生的安排。

1.2.4 抢救用品备置。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症及家属的描述,及时准备需要的抢救药品或工具,还要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准备好相应的护理措施,能缩短抢救时间,还能防止抢救过程中发生错乱状况[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诊患者抢救效果,包括抢救时间、医患纠纷、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患者意识清晰,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得到缓解,没有生命危险;抢救有效:患者意识清晰,病症轻微改善,仍旧存在生命危险。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统计和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x2检验,差异明显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医患纠纷发生率为2.33%,对照组为18.6%;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58.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88%。组间有明显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分析(n,%)

2.2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

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平均为(18.34±8.46)min,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平均为(32.19±8.68)min。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急诊患者中较多存在腰腿疼痛、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急诊送医时伴随强烈的痛感、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有些还会存在生命危险。急诊抢救的护理与一般护理存在较大差异,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病情动态评估能力、良好的配合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在急诊患者抢救中,能够把握“黄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和抢救效果[3]。同时,因为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能够降低医患纠纷。

本次实验结果证实了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实验中观察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为(18.34±8.46)min少于对照组的(32.19±8.68)min;而抢救成功率达到58.14%高于对照组,医患纠纷发生率低至2.33%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抢救护理中有着良好效果,能够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预见性医患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