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对策
2019-03-23夏如
夏 如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急性心肌梗塞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发生率极高。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积极采取标准化护理对策。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将临床经验、科学证据与病人的实际情况和愿望有机结合起来,给予有序护理的过程, 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明显区别在于提高护理科学性、有效性[1],本研究分析了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31-78岁,平均(54.24±2.11)岁。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2-78岁,平均(54.21±2.15)岁。两组一般资料相似。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包括:(1)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心律失常常在急性心肌梗塞后1-2周发生。需加强这一时间段的监护和检查,积极询问患者有无头晕等在症状,发现征兆立刻汇报医生。(2)控制高风险因素。护理人员需要限制家属探访的总次数和日常巡视的频率,以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3)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状态的变化,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采取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状况,不断增强信心[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度;住院时间和遵医行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遵医行为度越高);护理前后患者焦虑心理(20-80分,得分越高则焦虑心理越明显)、生活质量(0-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计量资料施行t检验,计数资料开展x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满意度相比较
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相比较[例数(%)]
2.2 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生活质量相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生活质量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生活质量相比较(±s)
表2 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生活质量相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期 焦虑心理 生活质量实验组 45 护理前 64.32±0.25 52.11±0.21护理后 27.74±0.32 96.21±0.17对照组 45 护理前 64.31±0.21 52.25±0.26护理后 42.21±0.69 83.21±0.21
2.3 两组住院时间和遵医行为相比较
实验组住院时间和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住院时间和遵医行为相比较(±s)
表3 两组住院时间和遵医行为相比较(±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遵医行为(分)对照组 45 7.45±2.17 82.23±3.57实验组 45 5.24±1.41 96.04±3.61 t 8.244 9.124 P 0.000 0.000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通常和冠脉血流突然停顿或减少有关,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利用诊断结果,患者实际和临床科学证据,结合护士经验,开展有效护理,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风险,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4]。
本研究中,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和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生活质量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遵医行为,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和改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