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2019-03-23周济群
张 萍,周济群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08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英文缩写为TTP,临床较为常见发展迅速的疾病,一旦没有及时治疗将威胁患者生命[1]。临床治疗TTP常用血浆置换的方式,明显降低了死亡率,但常出现不良反应,因此血浆置换期间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与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2]。为了进一步研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置换期间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疗效,特选取我院50例患者进行研究的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急诊全科医学科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0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患者。对照组有12例男患者,13例男患者,年龄18-50岁,平均(32.21±9.43)岁。观察组有10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年龄20-55岁,平均(30.04±10.0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入院宣教、TTP基本知识讲解、治疗过程讲解、注意事项讲解等护理工作。对照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1)置换前: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里状况,耐心倾听患者的顾虑,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回应。对患者静脉插管留置承受耐力、心肺功能等进行评估,治疗前半小时可静脉注射10mg地塞米松以减少过敏反应。(2)置换中:密切关注患者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时刻关注患者是否有出冷汗、头晕、面色发白等症状。由于置换属猪的ACD-A抗凝剂可能会引发低钙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情况,一旦出现手足抽搐、变态反应等应及时静脉推注20ml10%的葡萄糖酸钙。(3)置换后:治疗结束要告知患者食用较软或流质食物,注意保暖和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导管,保持通畅,防止挤压、堵塞、脱落等情况发生。置换结束进行冲管(20ml生理盐水)、封管(肝素稀释液)。护理人员要注意避免患者输液过重有气体进入体内形成空气栓塞,程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保持洁净,及时处理患者口腔、鼻腔的分泌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出血、穿刺部位感染)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数据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n(%)]
3 讨 论
TTP是免疫系统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此病发病原因复杂,治疗较为困难,易复发。现今治疗TTP最有效的方式为血浆置换,能够降低血液中血小板凝集因子,血小板聚集活性受到抑制同时加强了血浆抗氧化剂的能力,使患者血浆中PG12恢复正常,从而使TTP的死亡率下降[3]。进行血浆置换术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因此良好的护理对策十分重要。通过试验得出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整体护理是结合常规性、创造性、整体性于一体的个性化的护理,进行有预见性、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护理干预。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首先在心理、病情、身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前瞻性的干预,避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从而使预后得到改善[4]。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沟通能够解决患者担忧的问题,使患者了解TTP相关的知识,对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有利。TTP患者易出现穿刺部位感染、低钙、过敏等情况,通过整体护理干预的实施,护理人员主动地、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各项操作,密切监测患者插管部位皮肤是否有渗血、热、中等情况,及时干预减少过敏和低钙的发生,避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5]。同时术前的心理护理有效减少了患者由于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明显降低了TTP患者血浆置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康复,增加其对医院的满意程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