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布勒-罗斯理论对重症乙肝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观察
2019-03-23陈秋华任晓梅
陈秋华,任晓梅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瑞士籍精神病学专家伊利莎白-屈布勒 - 罗斯通过对大量重症乙肝患者及其陪护者进行调查研究,在1961年提出了一套关于死亡及濒临死亡的体验理论。该理论提出人们死亡过程当中要经理五个步骤,依次为拒绝、愤怒、交涉、抑郁及接受[1]。我院本次对收治的部分重症乙肝患者行基于屈布勒-罗斯理论行的加强护理,患者心理状况得到有效调节,现将本次干预经过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8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乙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与研究组各40例患者。纳入标准:患者经过临床检查符合重症乙肝确诊标准,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文件。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治疗途中无故退出或死亡。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0.5±1.5)岁,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1.1±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且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医护人员给予本组患者进行疾病常规健康宣教、心理指导及药物指导,并给予其必要的临床护理及帮助[2]。
1.2.2 研究组基于屈布勒-罗斯理论行加强护理干预,医护人员根据屈布勒-罗斯理论能够都患者的各个时间段内心理特点进行了解并掌握。
1.2.2.1 针对拒绝期患者的护理。首先行健康宣教。健康宣教时间的选择要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进行,对其饮食、活动、休息、药物使用及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前夕,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及其亲属风险因素评估和出院健康宣教。患者出院之后,医护人员要按时定期开展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如果病情需要,则要进行上门随访。
1.2.2.2 针对愤怒期患者的护理。早期患者临床症状观察,护士要多关心体贴患者,鼓励患者多说, 适度宣泄。帮助患者加强个性修养,情感修养,学会克制,遇事冷静地去换位思考,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2.2.3 针对交涉期患者的护理。大多数的重症乙肝患者都会经历上述阶段后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即交涉阶段,举例说就是表现好则会得到好的回报,多数重症乙肝患者会将其在即将面对的死亡威胁中运用。
1.2.2.4 针对抑郁期患者的护理。医护人员要将其心理应激反应减轻,要指导并帮助患者去认识并掌握必须改变自身习惯的方法,当遭遇挫折和困难之时,不可使用不成熟和消极方法去处理。
1.2.2.5 针对接受期患者的护理。处于该阶段的患者可以进行缓和医疗介入[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效果。在干预前后使用SAS和SDS心理状态。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对比(±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SAS SDS SAS SDS对照组 40 60.1±6.3 61.5±5.8 53.2±3.9 54.6±4.0研究组 40 60.0±6.4 61.3±6.0 40.1±2.4 39.3±2.6 T/ 0.070 0.152 18.093 20.283 P/ 0.944 0.880 0.000 0.000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发生率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重症乙肝患者因为疾病的本质情况不够了解,面对社会、家庭及经济等各方面压力和对疾病的过度担心,患者经常处于绝望状态,对其临床治疗、护理及康复工作都会产生巨大影响[4-5]。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本次另项研究显示,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发生率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屈布勒-罗斯理论的加强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有效对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行改善,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情绪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