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山车站:历史的见证

2019-03-22毕于磊刘性泉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银山石料防汛

毕于磊 刘性泉

绿荫繁茂的垂柳环绕着一排20世纪70年代建设的青砖瓦房,4棵长势旺盛的柏树已有近40年树龄,瓦房的尽头矗立着一座老式水塔,不远处的电线杆上还有锈迹斑斑的老式探照灯,墙上“银山车站”四个红色大字还是那么耀眼。

走上站台,我们仿佛又看到昔日忙碌的银山车站:满载防汛石料的列车整装待发,身着铁路工装的调车员挥舞着信号旗,精神抖擞的火车司机不时将头探出。随着调车员挥动绿旗,列车高鸣汽笛缓缓驶向黄河防汛最前沿……

这里是东银铁路唯一遗存的历史见证——银山车站。

保黄河安澜,修建东银铁路

黄河自菏泽市东明县进入山东省。流经菏泽的黄河河段,是由宽河道到窄河道的过渡段,历史上,该河段冲淤变化剧烈,河势变化不定,主流摆动频繁,容易出现横河、斜河、滚河等险情,被称为“豆腐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治理该河段每年需用大量石料,1976年以前靠汽车、船只和人力车长途运输,不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供不应求,影响治黄事业的发展。为保证治黄石料的运输供应并兼顾民运,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经水电部批准,于1972年开始修建黄河东银窄轨铁路(现山东省东平县银山镇至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到1980年年底,共铺设轨道183.6公里,正线通车158公里,修建大小桥涵32座,建成车站16个,建設各类房屋3.2万余平方米,架设通信线路162.5公里,购进和调入380马力内燃机车18台,载重15吨至20吨的矿车249辆以及部分修理设备,共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748万元。至此,该铁路已成为一条具有一定运输能力的窄轨铁路线。

东银窄轨铁路银山车站自1976年开始运输治黄石料,彻底结束了菏泽治黄石料长期依靠汽车、船只和人力车长途运输的历史,保证了治黄石料的正常供应,同时具有运价低、石料质量好等优势。东银窄轨铁路银山车站为菏泽治黄事业的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1962年年初,黄委就提出修建东银铁路,并进行了勘测设计。在1963年制定的《黄河下游运输能力恢复和发展三年规划(草案)》中,又提出兴建东坝头至位山轻轨铁路,打算3年内根本解决黄河下游石料运输问题。1964年11月,黄委专文呈报水电部,报请修建东坝头至高村间轻轨铁路。但均未获批。

随着治黄事业发展需要,1969年9月,山东黄河河务局向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提出修建东坝头至梁山县银山公社(现东平县银山镇)凤凰山的窄轨铁路。1969年年底,水电部同意修建该铁路,并将其列入水电部1970年黄河基建计划,令抓紧修建,力争两年完成。

根据黄委指示,山东黄河河务局立即组织开展工作,于1970年5月详细编制了《东(坝头)银(山)铁路初步设计》。经水电部军管会与中共山东省委商定,东银铁路由山东省负责修建,水电部投资2500万元,山东省投资200万元。

1972年5月,东银铁路被列入当年黄河防洪基建计划。7月,山东黄河河务局根据分期分段修建、便于施工和边建边用的原则,提出了自银山沿河向上修建的意见。10月30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向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发出通知,确定由菏泽地区组织施工,投资、设备及三材(钢材、木材、石材)由山东黄河河务局申请和下达。

1972年11月7日,东银铁路建设拉开序幕,鲁西南沿黄的梁山、郓城、鄄城3县5万余民工,像当年鲁西南战役支前一样,打起铺盖,推起胶轮车,开赴梁山县银山至鄄城堇口100多公里的黄河大堤上,开始了紧张的路基施工。广大民工冒严寒、战风沙,风餐露宿,你追我赶;工地上红旗招展,车辆如梭。当年即完成了银山至堇口的路基土方施工。1973—1976年又先后完成堇口至霍寨183.6公里轨道铺设,实现全线贯通。

有效运转,发挥“铁军”作用

东银铁路的建成,开创了治黄石料供应运输的新局面。东银铁路近20年的运营,为菏泽地区的治黄事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根本上解决了防汛石料运输困难,它不受天气和河势变化影响,而且运量大、速度快,使黄河山东段上游石料运输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从1976年开始边建边用,当年就运输防汛石料6400立方米,到1980年铁路年运输能力已达8.94万立方米,至1994年铁路停止运营,共运输防汛石料93万立方米、各类建材物资13万立方米,为菏泽地区的黄河堤防建设、道路整治、抗洪抢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76年伏秋大汛,梁山、郓城河段多次出险,险段石料告急。东银铁路充分利用尚未全面校正的近百公里线路,风雨无阻,日夜运石。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运输防汛石料5000立方米,为黄河安全度汛赢得了时间,首次显示了银山车站的作用。1982年秋,黄河花园口发生了人民治黄以来的第二次特大洪水,菏泽地区沿黄滩区全部漫滩,洪水偎堤,各县修防段告急电话接连不断。东银铁路根据山东黄河河务局电令,一列列抢险列车迎着狂风暴雨从银山车站发出,准时抵达出险地点。短短10天时间,抢运防汛石料6000立方米,为战胜洪水立下了功劳。

在完成山东黄河河务局下达的运输任务的同时,东银铁路还为河南濮阳黄河河务局、范县黄河河务局提供石料运输服务,有力支援了兄弟省、市、县的黄河防汛工作。

东银铁路的建设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运输能力的提高还促进了银山一带石料开采业,以及石子、石粉、石灰产业的发展,很大一部分石产品经东银铁路运往菏泽地区沿黄各县,为当地带来丰厚回报,使银山成为东平湖畔的经济强镇。

拆除转产,完成历史使命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民治黄已近半个世纪,河道得到基本治理,黄河下游“宽河固堤”方案基本实现,两岸险工、控导工程对防“滚河”起到巨大作用,河势相对稳定,黄河防汛石料需求量逐年减少。据统计,自1991年以后,每年石料运量不及铁路建设初期的五分之一。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东银铁路投入大、产出小,运营难以为继。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治黄体制改革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对东银铁路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经过充分论证,决定下马转产。1994年3月,山东黄河河务局正式批准东银铁路拆除并转产。1995年3月10日,东银铁路开始拆除,7月20日完工。1996年3月,东银铁路局撤销,更名为防汛石料供应处,隶属东平湖管理局。山东黄河东银铁路至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加快发展,推进文化建设

进入新时代,为深入贯彻落实黄委党组“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治黄思路和“规范管理,加快发展”总体要求,积极营造和谐向上、团结奋进的文化氛围,推动治黄事业和黄河文化发展,2018年,按照东平湖管理局党组部署,防汛石料供应处开始着手原东银铁路“银山车站”旧址的保护、修复与文化建设工作。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论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防汛石料供应处完成了“银山车站”主体修复建设计划和预算方案,拟保持车站原貌,收集陈列部分图片、实物等历史资料,建设黄河精神教育基地,打造东平湖文化亮点,进一步弘扬“黄河铁军”精神。

筹建工作启动后,石料供应处向原东银铁路局在职和退休职工广泛宣传动员,大力征集铁路运营时期的老物件、老照片等珍贵史料。原铁路局职工对该项工作非常支持,踊跃捐赠个人收藏的信号旗、信号灯、维修工具、工作照片等。目前,“银山车站”的修复建设正加紧进行,不日将完成车站主体修复建设和室内展览陈列。

过去,“银山车站”见证了东银铁路职工长期坚守在一线,克服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以路为家、与堤相伴、忠于职守、拼搏奉献的精神。未来,“银山车站”作为传承、发扬黄河精神和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将肩负起宣传黄河文化、普及爱国教育、凝聚治黄合力的新使命,与治黄事业一起走进发展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银山石料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防汛当前莫添乱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RIGIDITY OF COMPACT SURFACES IN HOMOGENEOUS 3-MANIFOLDS WITH CONSTANT MEAN CURV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