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配网停电计划“五个零时差”管理
2019-03-22张涛
张涛
摘 要:电力系统中配网确保实际停电状况与停电计划一致,是改善用户用电体验的关键。文章以我国H县X供电企业为例,对配网停电计划“五个零时差”的管理内容、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管理效果的观察,证实了“五个零时差”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配网停电计划;“五个零时差”;送电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06-0185-02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网也随之建设和发展,这就需要对电网不断的采取新、改扩建等措施,同时电网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较多的故障情况,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用户停电。在配网停电过程中,受到停电各个管理环节不规范影响,直接导致停电时间与通知用户时间差异,导致客户投诉事件的发生。为解决上述问题,H省供电企业将“五个零时差”管理模式纳入到了配网停电计划中,从停电、操作、许可、工作以及送电五方面出发,改革了配网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供电企业概况
H县供电企业成立于1976年,2017年,企业售电量已达11亿kWh。本企业供电范围内,共含110kV变电站6座,主变总容量为41.85万kVA, 35kV变电站14座,主变总容量为10.41万kVA。近年来,随着工业、居民负荷增长,用户用电量激增,配网停电的频率显著增加,用户投诉率明显上升。可见,配网停电问题,已对用户的连续用电造成了阻碍。长此以往,电力企业的信誉与形象均会有所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企业决定将“五个零时差”管理模式纳入至配网停电计划中,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2 “五个零时差”管理内容
“五个零时差”管理的内容,以“停电零时差”、“操作零时差”、“许可零时差”、“工作零时差”、“送电零时差”为主:(1)停电零时差:配网实际停电时间,应与预告停电时间一致,不得出現提前或滞后现象,以免影响居民用电[1]。(2)操作零时差:停电后,停/复役的实际操作时间,应与预计操作时间一致[2]。(3)许可零时差:配网停电后,许可的工作时间,应于工作计划时间一致[3]。简言之,工作时间不得超过许可时间,以免导致停电时间延长。(4)工作零时差: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应以计划时间为准展开工作,实际工作时间应处于计划时间内,不得滞后。(5)送电零时差:配网停电后,实际送电时间应与预计时间一致。
3 配网停电计划“五个零时差”管理方案
3.1 “五个零时差”管理手段
3.1.1 停电零时差
为实现停电零时差,电力企业可将“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图1)”应用到管理过程中,精确预计停电时间。
图1 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
通过图1可以看出,电力企业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由RTU/FTU串口设备、串口分割器等部分构成。预计停电前,工作人员可利用该平台,对配电网的运行数据进行调取。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分析停电时间,精确的予以预测,避免实际停电时间与预测时间之间出现误差。值得注意的是,为提高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建议工作人员根据停电户数,对管控措施进行调整。如停电户数≥200,建议实施全时段管控。反之,则实施4时段管控+4时段离线管控。若供电范围内无停电用户,则可实施全时段离线管控,使管控难度得以降低。
3.1.2 操作零时差
为实现操作零时差,明确停电时间段、确定转供电时间、确定停电操作时可转负荷为关键。为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有关人员应采用以下函数,对停电阶段的系统负荷进行计算及控制:
3.1.3 许可零时差
为实现许可零时差,管理人员应重视以下问题:(1)管理人员可对许可工作时间进行划分,将其分为“调度许可时间”、“现场许可时间”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不同的时间,进行许可操作。(2)调度许可时间内,电力企业的调度人员,应调取“周停电计划”,根据计划要求,对电力进行调度。操作结束后10min内,调度人员应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便于现场许可工作继续展开。(3)现场许可工作时间内,工作人员应以工作计划为准,于检修开始前,完成相应的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提高管理效率。(4)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应对布置时长进行预估与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3.1.4 工作零时差
电力企业能否准确预计工作时间,取决于能否明确工作量,能否合理分配工作责任。为实现工作零时差,电力企业应于10kV配电网停电后,对批准停电时间、计划工作时间等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t=t1+t2+t3
上述公式中,t代表工作时间,t1代表停电操作所需时间,t2代表施工所需时间,t3代表送电时间。为确保上述时间准确无误,建议施工人员采用电力信息化系统及自适应小波网络分类器,对故障点进行确定。自适应小波网络分类器的原理见图2。
自适应小波网络分类器,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映射特性,与传统的BP网络分析法相比,可进一步提高故障点诊断的精确度,从而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人员可准确预估工作时间,达到工作零时差的目的。
3.1.5 送电零时差
导致送电时间准确度低的原因,与操作步骤不合理、调度人员未明确检修重点有关。为实现送电零时差,建议从以上角度出发,对送电问题进行管理。例如:典型的110kV变电站停电后,需对乙变及10kV乙母线进行检修。当检修乙变时,如于检修完成后,着手对母线进行检修,极易导致送电时间较计划时间延长。为解决上述问题,施工人员可于乙变检修未结束时,分段对90开关及10kV乙母线进行检修,使两者的检修时间相互重合,以提高检修效率,缩短检修时间,将送电时间控制在计划范围内,确保用户可按时用电。采用上述方法管理,对供电企业信誉与形象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3.2 “五个零时差”管理效果
本供电企业于2016年1月实施了“五个零时差”管理模式,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观察发现:(1)该管理模式实施
前,停电次数为18次/年,该模式实施后,停电次数减少为6次/年。(2)该管理模式实施前,共发生8次超前停电及滞后送电问题。该模式实施后,6次停电均实现了“五个零时差”。(3)“五个零时差”管理实施前,用户投诉率为6.2%,该模式实施后,用户投诉率下降为了1.0%。该研究结果表明,配网停电计划“五个零时差”管理模式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网停电计划“五个零时差”管理模式应用后,H省供电企业年平均停电次数显著减少,停电滞后或超前预告问题消失,操作、许可及送电效率显著提高。表明,“五个零时差”的应用价值值得肯定。我国各供电企业可参考本企业的经验,对配电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供电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蒲建宇,秦浩,高方景.基于电网检修计划和检修方式控制的可靠性管理工作探讨[J].价值工程,2018(22).
[2]龚利武,张健.推行全过程管控 提升“五个零时差”精细化管理水平[J].企业管理,2017(23).
[3]韩荣杰,卜家俊,邱海锋.深化“2+1”配网过程管控 有效解决配网频繁停电问题[J].农电管理,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