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学术期刊的使命担当

2019-03-22胡静

江汉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江汉办刊学术期刊

2018年12月中旬的武汉,持续一周阴冷的天气终于结束,迎来了难得的升温。16日上午9时,日暖风和,东湖之畔滨湖大厦,“新时代学术期刊的新使命”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江汉论坛》创刊60周年”座谈会在此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学术月刊》、《江海学刊》等全国70余家社科类重要学术期刊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约14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大计。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亚平主持了开幕式。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发来贺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江汉论坛》主编张忠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江汉论坛》原主编夏振坤,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理事长龙协涛,湖北省期刊协会执行会长邵明义,《新华文摘》总编辑喻阳,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艳国,《江汉论坛》杂志社社长陈金清等先后致辞、发言。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莅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湖北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在贺词中高度赞扬《江汉论坛》“六十载创业,筚路蓝缕;六十岁守望,锲而不舍;六十霜耕耘,名动学林”,他鼓励《江汉论坛》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接再厉,永立潮头!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江汉论坛》主编张忠家在致辞中强调,《江汉论坛》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是一起诞生、共同成长的,是展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各个时期科研实力和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他回顾了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建院历史,并向大会汇报了近年来的工作成绩和发展状况,热情倡议学术界、期刊界同仁继续关注和支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改革和发展,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发展和智库建设加油鼓劲、出谋划策。在谈到《江汉论坛》的发展历程时,他指出,60年来《江汉论坛》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以“倡导学术争鸣,尊崇学术创新”为使命,秉承独特的办刊风格和高雅的学术品味,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积极回应重大现实关切,致力于推出具有学术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60年来,在几代期刊人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大力支持下,《江汉论坛》逐步形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知名的学术理论期刊,同时也成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品牌和一张亮丽的学术名片。就“新时代学术期刊的新使命”的会议主题,张忠家认为,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新、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也必将给学术期刊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新时代,中国学术期刊应该有新的使命、新的担当、新的作为。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在致辞中说,时值全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江汉论坛》也迎来了创刊60周年的重要日子,这是全国期刊界2018年岁末最重要的大事。60年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李达先生的领导下,《江汉论坛》的前身《理论战线》高举“双百方针”的旗帜,发表了大量开风气之先的大家之作,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出版界的重要阵地。改革开放后复刊以来,《江汉论坛》立足荆楚大地,紧密团结全国各界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紧扣时代脉搏,发表了大量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为学界期刊界瞩目。60年来,《江汉论坛》在每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和理论发展的关键节点都贡献了自己的理论智慧,留下了一大批为后人学习的经典作品。王利民强调,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时刻,也迎来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的最高潮,当此之时举行这场关于新时代学术期刊新使命的学术研讨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期刊界同仁应当携起手来,凝心聚力,为承担新时代新使命,为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奋力前行。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江汉论坛》原主编夏振坤在致辞中认为,《江汉论坛》是一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重要贡献的学术期刊。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其一,它是一个理论探索的好智庫,改革开放40年每一个重要的环节上,都有它的声音。其二,它也是一个培养社会科学学者的好园地,60年来我国涌现的许多社会科学家都与《江汉论坛》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三,它还是团结湖北省社会科学界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江汉论坛》还是一个真正能够容纳百家的学术刊物、学术阵地。在改革开放之初《江汉论坛》曾组织过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的大型学术讨论,真正体现了以“双百”方针为原则的办刊理念。夏老认为,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由工业文明进入智能文明的阶段,他称之为第四次文明的更替。这是一个旧的理论被解构,新的理论在创造的伟大时代,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过渡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人类有两种可能的发展趋势,一种是走向更大的幸福,另一种则是走向毁灭。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他分享了自己关于理论创新的三点思考,第一,理论创新要选准价值取向,实现包容性创新。第二,理论创新要以第四次科技革命给上层建筑带来的巨大冲击为聚焦点。第三,理论创新的要害在于有新概念新范畴的出现、新理论的创立。

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理事长龙协涛致辞说,这次会议齐聚了中国学术期刊两大方面军:社会科学院系统、高校学报系统,具有重大意义。他分析认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通常从经济上理解这是一条黄金水道,是我们的经济带,而实际上更应当从文化上来理解,长江是文化带,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发展的大道。历史地看,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国运、气运、文脉之所在。正是在这长江沿岸,产生了一代又一代文化英雄。2019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龙协涛以新文化运动为例提出早在新文化运动中学术期刊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的观点。他比喻说,如果将新文化运动比作是中国精神界思想界一次壮丽的日出,那么托起这轮朝阳的就是《新青年》杂志。他进一步借马克思关于理论思维和文化自信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关系的观点指出,学术期刊的存在价值就在于使理论更发达、更精深,使我们国家的文化根基更稳固。龙协涛认为,学术大刊之“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术气度“大”,学术心胸“大”,具体表现为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其二,能够服务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伟大”,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此,期刊人应当是“红蓝两支笔,一身正气歌”,要在期刊的学术导向、文章的价值取向上做到万无一失。同时,作为综合性期刊,我们还需要通过交叉发展,发现学术新大陆,开辟学术新天地,进入学术新境界。他祝愿《江汉论坛》以创刊60周年为契机,在不远的将来取得更大的成绩。

湖北省期刊协会执行会长邵明义是《江汉论坛》的老朋友,他首先代表湖北省期刊协会向《江汉论坛》创刊60周年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评价说,长期以来,《江汉论坛》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始终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了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60年来,《江汉论坛》几代编辑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守高端学术品位,深入研究社科理论和实践,守望公平正义,见证改革开放,在我省社科学术领域起到了举旗定向及引导作用。60年的历史一再证明,《江汉论坛》不愧是我省一份重要的理论刊物,是一份让省委、省政府放心,让全省人民满意的一份好刊、大刊。当代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中国正经历着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一伟大实践必将为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他祝愿《江汉论坛》杂志社永立时代潮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秉承办刊宗旨,坚持党刊姓党和政治家办刊的原则,锐意进取,以建设全国一流学术期刊为目标,在即将推出的全省学术名刊工程的10种社会科学学术名刊中榜上有名。同时,他希望《江汉论坛》不断创新办刊理念,改进办刊方法,精心策划选题,比肩行业水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办刊水平,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为建设美好湖北,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新华文摘》总编辑喻阳在致辞中首先向《江汉论坛》创刊60年表示祝贺,他强调,60年来,《江汉论坛》作为展示传播学术精神的优秀期刊平台,为积累传承中华优秀学术文化成果,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服务我国改革开放大业作出了显著贡献,走在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阵营的前列。同时,他也代表《新华文摘》对近40年来《江汉论坛》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精品力作表示感谢。然后他就本次会议的学术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新时代”之新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新”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方式、发展愿景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各个领域相对具体的任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二个“新”是我们面临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准确描述和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状况的时代特点,对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也包括对我们学术期刊提出的新要求。第三个“新”是我们迈向新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总之,这是一个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明确转变的时代,是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是一个党带领人民致力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是一个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喻阳认为,学术期刊是发表学术成果,开展学术交流,以理论学术的方式关照社会现实,描绘、揭示、吁求美好未来,积累传承文化学术成果的阵地和平台。学术为其初心和本色,积累知识、服务现实、引领未来为其天职。忠实于新时代新使命的学术期刊,一方面应该坚守学术初心与本位,始终以学术立场、学术方式发出自己独有的声音,另一方面要强烈地关照现实,致力于用学术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社会运行的时代特色和发展趋势,解疑释惑,勘因寻果,引领未来,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关照现实。只有不断地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对未来,方能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重要、独特、显著、不可替代、先导性的贡献。最后喻阳祝愿《江汉论坛》永立时代潮头,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当代中国社会实践,认清学术期刊新现实,践行学术期刊新理念,秉持学术期刊新使命,为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传承我国优秀学术文化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在致辞中称赞《江汉论坛》60年来,立足九省通衢文化融会的江城,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顺潮流而动,领风气之先,刊发了大量有思想、有内涵、有影响、有深度的好文章,堪称“星光灿烂满江汉,文采斑斓在论坛”。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江汉论坛》编辑部同仁们精心策划、精致编刊、行稳致远,始终稳居同行前列,名扬学界、期刊界,可喜可贺。同时,《江汉论坛》也是人大书报复印资料中心的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每年《江汉论坛》被转载的优秀成果将近40篇,对此他表示真诚感谢。对于新时代学术期刊的新作为,高自龙强调,伟大的时代一定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而创新的源泉一定是来源于实践,可以说实践的前沿就是理论的前沿,也是学术的前沿。今天学术期刊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当代中国前所未有的宏大的人文社会实践,努力对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模式做好中国表达、中国解释。40年改革开放所探索的中国道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当今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重大学术前沿,没有谁能比我们更了解和熟悉。学术期刊界要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把基础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的创新供给作为创新的着力点或出发点,主动设置重大议题和栏目,引导和聚焦学界研究的关注点,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展现学术中的中国。期刊人要做到“红蓝两只笔,一身正气歌”,应该正确把握好学术、政治、理论与实践四者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好”:一是政治理论学术阐释好,二是学术问题中国表述好,三是理论问题实践剖析好,四是实踐问题理论升华好。

《江汉论坛》原副主编、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艳国在致辞中说,他在《江汉论坛》工作了17年,是《江汉论坛》的老编辑;同时又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了23年,是社科院的老同志。因此自己对《江汉论坛》和社科院有深厚的情谊。他表示,“是《江汉论坛》培养了我,是社科院提升了我,我永远感激《江汉论坛》,永远感恩社会科学院!”他深情地说:“人们只有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才会珍惜自己的奋斗历程;人们只有仰望自己追求的目标,才会将起点与前进方向连接成一条人生的实线。”他向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在《江汉论坛》工作期间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两个感人的小片断。第一个是关于编辑业务的学习。他回忆说,在《江汉论坛》刚入职的时候,荣开明主任、何浩老师等给年青编辑每人发了一套被称之为“三大件宝书”的工作用书,即《期刊编辑手册》、《新华字典》(20世纪90年代替换为《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刚开始时不明白发三件工具书的意义,但是在前辈的指点下,随着编辑工作的逐步开展,他深深体会到这一类似入职仪式的举动背后的文化力量,他说:“真正深刻的道理就深藏在简单的仪式中。要体会出其间至深至明的道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实践,关键在于物我互动两相宜,关键在于内化外形两相融。”他还从自己成长的经历感慨《江汉论坛》“高大上”的人才培育机制:一是长达一年的业务学习,二是选择高水平的编辑业务学习用的参考资料,三是学习讨论编校技能以及国内名刊大刊的优点,四是学习研讨“编辑修养”。特别是在最后这个环节上,张艳国认为,编辑修养就是职业修养,它涵盖文化修养、党性修养和人生修养,是个人自身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也最为关键。同时,编辑修养也是文化,“文化管人管灵魂”,事关做人的修养和职业品德。因此,在人生起点阶段上修炼“编辑修养”这一课,对每个编辑具有初始致远的职业意义和人生意义。第二个小故事是关于以编促研。张艳国认为《江汉论坛》是一个科研能力训练和提升的重要平台。他回忆自己在何浩老师指导下写作审稿单的情景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认为,办一份负责任、有品位、有追求的学术名刊,除了期刊定位、办刊方针、期刊风格之外,最为要紧的是编辑对学术的敬畏和情怀。此外,作为文化的弘扬者和学术的守望者,编辑除了发现和发表优质文章,还应该是某一学术领域的行家里手和专门家。因为只有自己做了艰苦的研究,才能与作者及其文章构建感知关系,在编者的情感深处确立同频共振的互动机制。他称《江汉论坛》是他进入学术研究的引领者,是他从事学术工作的第一导师,认为正是《江汉论坛》编辑部“以编为主、编研结合”的办刊思路和实践对其编研工作和科研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最后张艳国总结说,60年来,《江汉论坛》经过几代人的艰苦追求、不懈努力,已经成为一家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积极参与社会、弘扬文化、促进学术,具有名刊风范的人文社会科学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60年来,《江汉论坛》一直看重和注重风范塑造,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显难能可贵。所谓风范,既包括“令人凛然肃然”(玄奘语)的气度,更包含“训教生人、弘益风尚”(隋高祖杨坚语)的教化。有风范的学术期刊,是与时俱进的,是有社会责任的;有风范的学术期刊,是有社会良知的,是有道德操守的;有风范的学术期刊,是积极弘扬文化的,也是殷殷守望学术的,它将自己与社会、自己与时代、自己与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自己与学术进步的使命,自然地、自信地、自觉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升华编辑人格、才能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着期刊的风格、风范。他为《江汉论坛》积累、追求并造就这一文化风范、学术风范感到由衷的骄傲,并祝愿《江汉论坛》在新时代取得更大的新成就!

《江汉论坛》杂志社社长陈金清代表《江汉论坛》汇报了办刊情况。他简要回顾了刊物创办的历史与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他介绍说,《江汉论坛》创刊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较早创办的学术理论刊物之一。1958年元月《江汉论坛》的前身——《理论战线》正式创刊,1960年8月,《理论战线》出刊29期后休刊。1961年8月,《理论战线》更名为《江汉学报》继续出刊,至1966年6月休刊,共出刊71期。“文革”结束后,《江汉学报》于1979年5月更名为《江汉论坛》复刊,到现在(2018年12月)已出刊486期。创刊60年来,《江汉论坛》在海内外赢得了较高声誉,读者遍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美、英、法、德、俄、日等国家,所刊发的文章保持了高质量、高水准,转载量居于同类刊物前列。他汇报了2001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荣誉,并分享了《江汉论坛》的办刊理念和经验:一是突出问题意识、坚持理论创新;二是坚持特色办刊,开辟不同的学科专栏;三是建立了一支学科门类齐全、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的作者队伍;四是坚持“以编为主,编研结合,以研促编”的工作方针,建立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高水平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五是强化管理,建立了一套以质量为目标的管理制度。他总结说,创刊60年来,《江汉论坛》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以“倡导学术争鸣、崇尚学术创新”为己任,紧扣时代脉博,与中国学术理论界同呼吸共命运,刊发了大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学术理论事业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培养和壮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在致辞中首先对《江汉论坛》的成绩作了高度肯定。他指出,6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新辉煌,中华民族逐步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江汉论坛》作为学术期刊,以它独特的视角见证、记录、反映和参与了这60年的辉煌,并且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发展和壮大。《江汉论坛》作为国内最早的学术理论刊物之一,始终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从学术视角参与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凝聚了一批最有学术水准、科研实力,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作者群体,由此得以成为湖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理论阵地与学术品牌。

喻立平指出,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机遇。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在2018年8月21日举行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这些都是学术期刊最直接的任务,学术期刊也应当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此,学术期刊首先必须重视办刊的导向问题,也即学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学术从来就不可能脱离政治,而我们的政治不是西方那种权力政治、利益政治,而是立足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政治,是为十几亿中国人民提供福祉的政治,是站在道义至高点上的政治,因此必须长讲不断。但讲政治并不是口号式、标语式地讲,而应当是将政治的价值观、立场、标准建立在科学的深厚的学理支撑上面,要像习近平同志那样讲政治,讲得透彻,能入脑入心接地气。其次要重视刊物的生存发展问题,也即学术与时代的关系问题。学术期刊应当比教科书反应更敏感更敏锐,比报纸更有深度和内涵,所以必须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直面时代最大问题,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尤其是要回应人民的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现在讲问题导向,所谓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学术刊物应当立足时代,了解和参与时代发展,与时代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保持永久的生命力。最后要重视刊物的影响力问题,也即学术与学者、学界的关系问题。刊物是一个舞台,学者是主角,刊物应当增强服务意识,编辑工作者不仅要有服务学者的热心诚心,还要有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很高的政治造诣,很强的政治鉴别力,以及深厚的学术功底,要甘于默默无闻地奉献,甘于当无名英雄。

本次会议时间安排非常紧凑,在短短一天之内,除开幕式外还安排了四场主题研讨会。从研讨会的实际效果来看,参会嘉宾围绕当前学术期刊特别是综合性期刊的创新发展和新使命新作为,就选题策划与栏目设置、办刊原则与规范、期刊国际化路径、服务功能及其实现、构建学术共同体、智能时代期刊数字化发展、期刊评价问题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特色办刊等重大问题,群策群力,提出了不少极富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真正体现了学术性会议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思想活跃、讨论充分、富有启发的精神和特色。

作者简介:胡静,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湖北武漢,430077。

(责任编辑  曲  枫)

猜你喜欢

江汉办刊学术期刊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江汉华
吴永新作品
李松励艺术赏析
作品赏析(2)
“办刊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
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