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学生差异,探索“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2019-03-22高红梅高定国王朝霞西热旦增
高红梅 高定国 王朝霞 西热旦增
[摘 要]针对目前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互动性不足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吃不饱”和“吃不消”的情况,提出“多元互动”的高效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以及这些显性互动和隐性互动的关联,可以实现差异化教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教师完成教什么向如何教的转变,学生完成“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转变。这种教学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老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高,学生对教材、教学方法的反馈互动,能促进师生相长发展。
[关键词]学生差异;导学;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3-0043-03
互动教学理论是一些学者把符号互动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而总结形成的。研究者通过对多种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判断其对课堂互动的作用,以提高教学效果。20 世纪以来,多元文化现象对国外互动教学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一、研究基础
近年来国内外的教学与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程总体目标上,以单一的学科教育向以实现全面教育、终身教育为目标转变;在教学观念上,从重传授向重学习能力培养转变;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在课程评价上,从单一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在教育技术上,从黑板粉笔向多媒体、互联网教学转变;在研究焦点上,从教什么向如何教转变,从学什么向如何学转变。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其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创设,并把“情景”“协作”“会话”和“意義构建”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构建主义理论视角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外界刺激和引导下,在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2]。国内已有学者研究此教学模式在大学语文、大学体育、历史课程中的应用。该教学模式不仅能适应国内外教学研究与发展变化,同时也符合新课改和《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的要求。
二、背景分析
(一)学生差异性特点分析
由于我国的招生体制和学校的发展需求,学生入校时其知识结构都会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西藏高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办学使命,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就西藏大学2017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同一省份学生高考分数差距在50分到100分的居多,区内区外平均分差距在100分到200分的居多。从录取分数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差距较大。这些差距导致了西藏大学乃至西藏高校在教学环节、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和突出问题。
(二)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计划模式单一。同一专业,包括不同方向和不同性质,虽然四年修改一次培养方案,但2010年和2014年的培养方案均按“四平台一环节”的指导意见进行修订,教学计划统一,专业比较固定。相同专业,包括不同方向的学生在学校按差异较小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培养,差异只体现在通识课上,专业差异不大,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没有体现差异性。2018年新《指导意见》中课程体系由“四级平台”“一环节”调整为“三级平台”“一环节”,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方向课程平台和实践教学环节。这样将会改变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2.教师的教案以“教书”为主,忽视“导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理论课的比重较大,实践环节以验证性实践居多。课程体系灵活性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待提高。3.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固定,对不同班级、不同课程、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缺乏教学技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4.学生学习方式仍属于被动接受型。虽然目前围绕学生主动学习做了很多改革,如幕课、微课等网络学习平台,但由于学校的教育模式是一种规范教育,很多环节还是重视学生的整体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甚至为了平衡全班同学的学习水平,降低知识难度,缺少互动平台,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潜力得不到完全激发。5.缺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设计,课堂空间开放性、情景性和广延性不够,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这些现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消”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导致“教”与“学”的矛盾依然存在[3]。
三、“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一)“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分析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首先要尊重并重视学生的差异性现象。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多元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构建平等互信的师生教学互动,设计和利用有关的教学要素,形成有导向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差异化学习互动,这是一种能够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形式。该教学模式体现了教育的基本价值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能够尊重并积极激活、开发学生的差异潜力。该模式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者不但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而且可以带着问题有目的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在发生改变,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让其不但能够接受、理解知识,而且能够主动、积极地探求新问题,多渠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才可能创造性地“学”。要引领学生“互动”出创新的欲望、“互动”出创新的方法、“互动”出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互动中才能实现主体的积极构建和发展。“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发展需求设计开发学生的差异性潜力的引导性学习方案,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通过师生、生生、人机互动这些显性互动实现隐性互动。“多元互动”模式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重构,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4]。教师设计引导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真实紧张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学者掌握整个教学活动流程。笔者提出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型。教师先宏观系统掌握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针对学生差异性设计“多元互动”教学导学教案,教案涉及课前、课中、课后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能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三)“多元互动”教学方法
重视差异现象,探索适合“多元互动”教学方法,实现全员有效差异互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坚持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这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把基本理论知识轉化为支撑能力的合理理论知识架构的重要前导步骤之一,是专业知识向具体能力转化的“生产分车间”。课堂教学的本质是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是在促进学生智能和创新能力发展为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师生相互参与、双向提升的过程。教师应探索推行以案例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式、讨论式、体验式等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师生互动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多元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参与学生互动、激励学生问题展示、引领学生探究知识延伸、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问题为主线进行知识发掘理解,通过互动教学活动,激活教学过程,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形成互助-传帮带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一,预习阶段互动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教案,引导学生采用课本标记预习法、扫除障碍法、尝试解题法等方法进行预习。导学教案应做到分层导学,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达标。第二,在学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合作内容和目标,让学生能够“互助”合作学习,教师对出现的问题应进行有效引导、解惑、激励,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第三,激励每个学生展示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内容。可以在组内或者班内进行陈述性展示或者实践性展示。教师不仅应对展示内容,还应对肢体和语言表达进行指导。第四,设计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理解和掌握知识生成的方法,从而形成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己选择探究方式,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去发现有关的知识。第五,测评的意义不光是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测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到“学有价值”“学有所用”,让学生有意识地将知识转化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互动过程,教师都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应特别关注知识基础处于弱势的学生群体,以实现高效教学。
(五)生生互动
研究生生有效互动,尝试引导学生互帮、互辩、互说、互评、互考、互看。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通过各种互助模式产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交流、讨论、质疑、争辩、倾听、补充、激励等。这是一种开放的集体创作、共同进步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于课堂交换思想的过程。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和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可以让多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任务,小组的分配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每个合作小组的内部成员在性别、民族、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甚至学习能力等方面要具有差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并且得到不同的锻炼。互帮,可以“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互辩,能让学生交流信息、互相学习和促进,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互说,是让学生相互启发,各抒己见,使课堂由“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互评,是指学生间相互评价和反馈,针对别人的观点或肯定或否定,或补充,并且陈述出自己的理由。这种方式能改变传统的师生单一评价的模式,使学生得到启发,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互考,是指交换角色,使学生在课堂上先自己去学、去做、去思考。这可以使所有学生都变成思维的主体。互看,是指看别人的展示,这样学生能快速了解别人的学习效果和创意,找出差距,从而产生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六)人机互动
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情景、行为习惯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与实践水平。利用网络平台等多种载体和平台连接线下课堂,强化整体育人效能,实现教育过程不断线;课堂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强化互联网思维,实现网络引领不断线。联通不同教育主体、教育场所和知识,为教育者、学习者和管理者提供跨时空即时信息交流服务与自由学习场所。
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设和整合以学生为中心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教师成为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参与者、探索者,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根据大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行为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内在规律,建设网络和课堂(线上+线下)的双教学场域,通过把各类教育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建立“一站式”的学习资源库;通过线上学习交流、课堂教学讨论、分组协作实践,将教室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融合起来。
(七)显性互动与隐性互动有机关联
要想将师生、生生、人机这些显性的互动模式和隐性互动有机关联,需要对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优势互补。通过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导学,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论;教师需要升华显性互动,拓展教学内涵,促进隐性互动的丰富和发展,构建互动教学模式的完整内涵。
四、结语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解决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协同性差,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互动性不足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矛盾。通过教学方法多元化,探索“能力—课程—知识点”的模式与传统的“课程—知识点—能力”模式相结合的高效教学创新模式,根据教学中生源知识结构及其他差异、创造个性化发展空间,可以实现差异化教学;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让教师完成教什么向如何教的转变,学生完成“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转变。可以以学科教学为契机,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多元互动模式”作为一种强调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存在多种教学元素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高,学生对教材、教学方法的反馈互动,能促进师生相长发展等。此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有较深厚的教育相关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掌控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于方娟.多元互动模式下的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 洪梅.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出国与就业,2011(22):193-194.
[3] 高红梅,格桑多吉,仁青诺布,等.西藏高校针对生源差异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30.
[4] 贺建军,张维维.基于多元互动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改革研究——以“政治学原理”课程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4):88.
[责任编辑:陈 明]